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賦權服務方案的實施及其過程反思

一 執行:流動兒童賦權小組及社區活動

(一)小組活動情況

根據前期需求評估和服務方案設計,本研究針對流動兒童開展的賦權服務方案分為兩大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個人層面的服務,致力于提升流動兒童對自身生活現狀與學習現狀的認識,培養他們良好的應對行為,其中有流動兒童團隊協作小組、流動兒童注意力提升小組及流動兒童安全防拐小組。根據服務方案細化活動策劃,具體內容分別如表4、表5及表6所示。

表4 流動兒童團隊協作小組

表4 流動兒童團隊協作小組-續表

表5 流動兒童注意力提升小組

表5 流動兒童注意力提升小組-續表

表6 流動兒童安全防拐小組

表6 流動兒童安全防拐小組-續表

(二)社區活動情況

流動兒童的賦權服務活動除了有個人層面的服務活動,還跟進了社區層面的服務活動。一部分是根據服務開展的時間節點舉辦的社區內的節慶活動,如“相親相愛,歡度雙旦”(見表7)和“情系端午,愛在蓮溪”(見表9)兩個社區活動;還有一部分社區活動帶兒童走出他們每天生活的小社區,進入了武漢的大學校園,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平時不太能認識和了解的文化社區(見表8)。

表7 元旦社區活動——流動兒童與社區互動

表8 “大手牽小手,華科大一日游”——對外層空間的了解

表8 “大手牽小手,華科大一日游”——對外層空間的了解-續表

表9 端午節活動——再次強化流動兒童與社區的互動

二 反抗:來自服務對象

(一)流動兒童間接反抗行為

(1)活動時自己看書或寫作業

這部分流動兒童對社工的期許是社工可以給他們進行課業補習,幫助他們提高成績,或者讓社工教他們一些學習方法。這類學生都是比較乖巧的,很聽從父母和老師的教導,比較重視成績。但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并不是最好的,屬于中等偏上。社工開展活動需要1個小時左右,流動兒童認為活動占用他們太多寫作業的時間,就會默默回到活動室隔壁的小會議室寫作業。多數時候只有2~3位社工開展活動,很可能顧全不了所有的流動兒童,所以當個別兒童去小會議室寫作業時,就需要一個社工去和他進行交流,很多時候會影響活動進程。這一情況在小組賦權活動中出現更多,社區性活動更具有娛樂性,而且一般安排在周末。這一間接反抗行為最早是發生在團隊協作小組的后期——鞏固能力階段。此時兒童參與新活動的興奮已經減弱,但是這部分兒童也不會退出小組活動,只是在他們覺得無趣味時選擇做自己的事情。

這一間接的不參與行為一方面是因為社工對自己身份的闡釋不夠清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工在服務對象專業需求和表達性需求之間沒有做好權衡,沒有處理好兩者的關系,使這一情況出現。

(2)加入小組后不按時參與

賦權小組活動是在每周的周五放學后開展的,周五小學生放學早,家長可能不會在家。所以,很多時候家長也是很愿意讓學生在周五放學后來社工在社區設立的活動中心的。在小組形成之初社工就要協助組員制定小組規則,社工發現兒童喜歡將自己的玩具(男生的乒乓球拍、乒乓球、玩具槍等,女生的貼畫、芭比娃娃等)和零食帶進活動室,這些事物很容易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有時候兒童的注意力只在自己的玩具和零食上,對活動興致缺乏。當社工引導兒童定下規則不再允許他們將玩具和零食帶入小組活動后,很多學生會在放學路上分享玩具,或在社區里面的零食小鋪逗留很久,不再按時參與社工開展的活動。流動兒童是孩子,玩具和零食對他們的誘惑力很大,他們的行為選擇也可以理解。社工在處理這一問題時一方面沒有循序漸進地引導,或者將規則制定得不夠靈活,使不按時參加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這些玩具和零食其實也是兒童的表達性需求,如果社工能夠更好地注意到這一需求,并且能夠通過合理的獎勵方式讓他們最后選擇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或許這一反抗行為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二)流動兒童直接反抗行為

(1)直接打斷活動,并鼓動其他學生不參與

一個小的群體中,尤其到小組的后期,會發展出群體中的非正式領導。這個非正式領導是在小組互動的過程中形成的,那些有領導氣質的成員在團隊互動中能夠無意識或有意識指揮整個團隊。一般能夠成為團隊非正式領導的個人是很難去服從他人的,因為他們自己有很多想法。

在社工組織的團隊協作小組、注意力提升小組活動中,這種直接被打斷活動的情況很多。其中P同學在活動互動中就表現出自己很獨立的想法,因為在學校也是佼佼者,很多學生都愿意和他玩。所以在小組活動開展過程中,P同學經常會直接打斷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和附近的兒童竊竊私語,說活動不好,鼓動其他兒童不再參與。當社工因為人數太多而忽略他的要求時,他會直接離開活動室。在這樣的情況下,社工會很被動,更多的是盡快安撫他的情緒,讓活動可以順利進行。活動中會經常出現這樣一些被打斷的情形,使活動不夠緊湊,主題活動效果很不好。社工沒有處理好和這些團隊中的非正式領導組員的關系,沒有將他們拉入社工的統一戰線,反而會被他們的領導力量干擾。

(2)直接不再來參與活動,小組成員流失

這一現象最關鍵的原因是父母,流動兒童的家長對兒童前來社區活動中心的最大期許就是補習功課,幫助其學習。但當兒童參與活動幾周后,有些家長發現孩子可能還是不愛學習,或者沒有期待中學習方式的改善,就不再讓孩子前來參與活動,還有的為孩子報了其他課后補習班。然而,這些流失的服務對象正是更需要社工協助的,因為他們在學習成績的壓力下,在城市生活得并不開心。很多父母把孩子帶到自己務工的城市就讀,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好好管理孩子的學習。但是學習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方式的習得才是能夠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家長工作時間的原因,除了大型的社區性活動外,我們的活動很少能夠將家長納入進來。如果社工能將家長多納入活動之中,由此能夠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小組成員流失現象可能會變少。

(三)流動兒童反抗的原因

(1)社會工作者專業主導地位

在需求評估完成后的服務方案設計階段,流動兒童作為服務對象并沒有參與到方案的制定當中。提供專業服務的社會工作者根據評估的專業需求,設計了小組工作與社區工作。社會工作者通過前期參與社區流動兒童放學后的游戲環節,與部分流動兒童建立了比較好的“友誼”關系。在前期互動過程中,社工處于配合他們游戲的角色,兒童可以制定好準入規則、游戲規則和獎懲規則。而在實踐者的正式社會工作服務開展時,社工與兒童們的相對位置進行了互換,社工占領主導地位,提出活動規則,并且為了掌控好局面,社工還需要有自己的權威。這樣一來,參與活動的流動兒童直觀地感受到了前后兩種情景的差別。給小學生開展服務,尤其是當我們想要增能賦權給這些流動兒童時,社工在服務開展過程中應該盡量多地讓兒童參與到計劃的制訂和實施中來,以此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兒童參與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而這恰好也是我們服務的目標。但遺憾的是在服務過程中作為實踐者,我們忽視了這一因素。

(2)流動兒童對社會工作者的認知誤區

社會工作作為“舶來品”,香港以及廣東一些城市比較早地開展了社會工作服務。而內地教學先于實踐,就武漢市來說,雖然這幾年社會工作機構在不斷增多,政府購買的服務也更廣泛地傳遞給有需要的大眾,但是大多數群體對社會工作是一門什么樣的專業或職業都是不了解的。所以當我們進入L社區與流動兒童進行接觸時,一方面,為了與他們建立關系沒有刻意強調和解釋我們的社會工作者身份,但是我們已詳細告知家長并進行了疑惑解答。另一方面,兒童對于事物的歸類是沒那么詳細的,所以對于這些流動兒童來說,社會工作者的大學生身份也更為他們所熟悉。

有的兒童和家長認為,我們是可以免費幫兒童補習功課的老師;在前期與我們有交流的兒童可能誤以為我們是他們的“大朋友玩伴”,所以,在正式活動開始時,他們對我們制訂好的計劃毫無興趣;還有一些兒童把我們當作志愿者,因為我們與經常去他們學校做志愿者的大學生很相似,只不過志愿者借助于學校與他們接觸,而我們借助于社區。大學生志愿者進入班級經常會帶給他們小禮物,因而很多兒童對我們的期待也是會給他們一些獎品,而對活動本身興趣不大。

三 要求:來自不同利益相關人群的需求

(一)合作方要求——社區行政性工作的需求

(1)社區工作中有黨員考核的要求,即定期安排黨員參與組織活動

社區黨員為了幫扶群眾需要組織相關志愿活動。在社工進入社區開展長期固定的活動后,社區工作人員開始建議將他們的考核黨員加入我們的活動。最初我們對他們的角色定位是作為志愿者加入活動,協助社工開展社區或小組活動,這樣還可以緩解社工人數不夠的壓力。但當我們同意接受社區這一要求后,卻久久不見他們有志愿者參與進來。而在一次流動兒童安全防拐的小組活動中,活動快要結束時,社區工作人員帶領一名黨員前來,然而此前并沒有與社工溝通。這樣新來的人員打斷了我們的活動,與流動兒童拍照留念后就離開。這一現象不僅會干擾我們服務活動的開展,更有可能給我們的服務對象造成間接的傷害,會讓他們覺得自己被這些城市人“利用”,覺得自己是幫扶的對象,從而對我們的賦權增能服務目標造成了反向的影響。

(2)社區多次舉辦為流動兒童送物資的活動

在社區一些送溫暖的活動中,流動兒童也是他們經常關注的對象。當社區需要開展這些送溫暖活動時,并不會給所有的流動兒童送物資,需要我們提供信息,尋找幾個家庭條件較差的孩子作為代表。其實,現在進入城市務工的家庭雖然從事的工種比較辛苦,但是整個家庭的經濟收入還是比較好的,他們并不缺少社區贈送的一個書包或者一些其他的學習用品。而社區對重點挑出的學生進行物資幫助時,不是因為他們的成績好,也不是因為他們在活動上表現好,而是將其作為弱勢一方提供幫助,這其實也會造成消極的影響,尤其是對流動兒童的賦權活動效果產生反向的影響。例如,當他們接受捐贈的消息被其他學生知道以后,會帶來其他人的議論甚至是異樣的眼光。這些并不是現階段的流動兒童所需要的,而社工并不能拒絕社區的要求,就算拒絕他們的要求,他們還是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達成他們的任務。而為了與社區維持穩定的關系,社工一般會答應他們的要求。這從另一個方面也可以看出社工在社區開展活動時的主體性不夠,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附于社區。

(3)社區行政工作材料整理事項

當社工進入社區后,與社區雖說是合作的關系,但實際上社區除了提供給社工場地外,基本上不會參與到活動組織中。但是L社區作為一個行政單位,他們現在隨三社聯動的潮流,也在積極引進社工服務,這是他們工作的亮點,也會為他們申請到上級的活動資助。所以社區雖然不參與活動,但是他們需要我們的大量活動材料,甚至將他們需要完成的匯報材料交由社工負責,這樣給社工增加了很多行政性的工作。在這一情況下,社工也很難拒絕社區工作人員的要求。

(二)家長的要求——改善孩子成績的需求

這一點在之前已多次提到,家長對社工最大的期許就是幫助孩子輔導功課。很多家長認為,如果在社工活動中心社工不能幫孩子好好輔導功課的話,他們更愿意去幫孩子報更多的課后輔導班。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這樣,但是社工在做城市流動兒童的服務時,并不能只考慮兒童的需求,簡單地給流動兒童本身提供服務是不夠的,更需要從家庭的層面開展服務,讓父母可以從更大視野認識他們的孩子及其生活的環境,從而了解孩子的需求,從不同的側面去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

四 妥協:服務方案的完善及其對賦權目標的影響

(一)對流動兒童的回應

首先,兒童與社工的角色在開展正式活動前后有所不同,給他們帶來很大的不適應。兒童由游戲的主導地位變成社工活動中被引導的地位,這一落差導致兒童的“搗蛋”行為,不配合活動。所以,社工在后來的活動開展中,都會提前一周和兒童討論下一次的活動,包括活動內容、活動規則。如果兒童對活動安排有更好的想法,社工會和他們討論并對活動方案進行完善。比如在一次安全防拐的小組活動中,在觀看影片過程中兒童間有很多討論,社工發現有些兒童曾間接或直接接觸到拐騙兒童的信息,而且他們很愿意和其他兒童分享這些信息。所以,在鞏固防拐騙知識之前,社工決定增加一節活動用于直接或間接經驗分享。這些類似的調整讓兒童參與的主動性更強,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

但有些兒童的提議只是作為兒童自身所表達的需求,與社工評估的專業需求不相符合,所以在我們拒絕部分需求時,會造成兒童對我們的誤解,認為社工只是想完成自己的任務而不理會他們的想法。如在團隊協作小組活動中期,在社工開始詢問兒童的想法和建議后,很多兒童對每次在室內開展的活動都不是很滿意,要求在室外開展活動。但是社工考慮到安全因素和對活動的控制,并沒有答應服務對象的要求。但是社工這一強權行為,又有可能導致兒童的不滿和反抗,導致活動開展不順利,兒童參與積極性不高。

其次,很多活動中制定的規則,遇到個別兒童破壞時社工也沒能堅持執行,尤其是玩具和零食的限制更難執行。社工活動是使人做出行為改變的方法,但是對于特殊年齡階段的兒童,有些天性上的行為也是很難改變的。社工為了活動能夠按時正常開展,很多共同制定的規則都沒有執行下去。

(二)對社區的回應

盡管筆者實習的平臺是社工與社區合作,由湖北省婦聯出資支持,且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社工有一定的主動性和主體性,但是在和社區工作人員互動過程中,社工總會有一種依附于社區的感受。

為了維持好與社區的關系,社會工作者很少能拒絕社區提出的行政上的工作要求,甚至還不得不答應很多會對服務對象產生一些消極影響的要求,例如黨員志愿幫扶工作和社區常有的送溫暖活動。

對于社工開展的小組活動,社區持不參與也不支持的態度,但社工開展的大型社區活動和能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活動,他們鼓勵多舉辦。當然,在為流動兒童開展服務時,多讓兒童走進社區,讓兒童認識社區,同時也讓社區居民與這群流動兒童能有更好的互動,這也是社工想要做到的。社工在與社區互動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從服務對象的角度出發,為他們爭取到最多的福利。

(三)對家長的回應

對于家長的要求社工不能斷然拒絕,因為家長對于我們工作的支持是重要的。當然,社工經過討論后認為如果能夠通過課后輔導提高流動兒童的成績,或者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這對我們的服務目標也是有幫助的。這樣能夠改變流動兒童對自身潛力的認識,能夠更有信心去面對家長、老師和同學。

面對家長的要求,社工做出了讓步,將原來周五的社工活動時間推遲到周六,而周五放學后的時間集中給兒童輔導功課。社工購買了大量兒童書籍,在社區設立圖書角供兒童閱讀。社工還會集中幫兒童改進學習方法,也會采取一些方式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但其實在效果上,短時間內很難看出成效,一方面是因為社工并沒有小學老師的權威,尤其是當社工與兒童建立了友好關系之后,給兒童輔導功課時,兒童很難進入學習的氛圍;另一方面是因為社工雖是大學生,但并不擅長輔導小學生,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和小學生不太一致,所以要熟練地輔導他們需要長時間的摸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河口市| 萍乡市| 绥阳县| 英吉沙县| 延吉市| 稷山县| 班戈县| 兰考县| 增城市| 宜丰县| 武威市| 高碑店市| 广平县| 遂川县| 西藏| 历史| 綦江县| 西畴县| 长治县| 郯城县| 修文县| 东山县| 忻城县| 南丹县| 贵德县| 闽侯县| 永清县| 分宜县| 阿巴嘎旗| 台江县| 平果县| 黎川县| 崇左市| 东乡| 于都县| 无极县| 汝南县| 呼和浩特市| 镇巴县| 遂昌县| 阿合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