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優秀碩士論文集(第2卷)作者名: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本章字數: 5075字更新時間: 2019-10-18 17:06:04
第一節 緒論
一 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專業社會工作在我國的逐步發展,政府購買社工服務這一行為也逐漸開始從超一線城市(如廣州、上海等)走向內地。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試行與全球公共治理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相契合,也符合我國政府轉型的思路。2012年,民政部頒發了《關于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指導意見》,其中清楚解釋了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含義,這說明了官方對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肯定,當今社會和諧發展對專業社工服務存在迫切的需求。
但作為西方社會的舶來品,專業社會工作進入我國福利服務領域依然存在問題。本土性社會工作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發展至今,陳舊的管理思維和服務方式在實踐中根深蒂固,仍然占據著主流和主導地位。而且從專業社會工作的起源來看,我國的文化背景對專業社會工作的發展來說也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這使專業社會工作想要在國內有所發展,必須進行本土化的改造工作。
目前在專業社會工作實務中,通過項目購買來發揮專業社工作用的服務方式正在飛速發展。就社區服務項目來看,在服務項目購買中,社工通常會通過進駐社區綜合服務站來開展工作,在管理上獨立于社區基層組織,如居委會等。但由于同在社區工作,同為社區服務,兩者之間不可避免會產生交集。專業社會工作在這一過程中要保障專業服務的效果,保持其區別于傳統社會工作的屬性,則需要通過專業關系來對實踐工作進行規范。
已有研究證明,目前我國專業社會工作依托政府購買服務這一形式的蓬勃發展,實際上是一種“嵌入式”的發展,特征是政府力量大于專業力量。而小組工作作為專業社會工作的三大手法之一,在目前國內政府購買社工服務中,既是項目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也在項目實踐中被廣泛應用。本研究期望通過分析筆者在L社區實習期間參與的一個康樂小組,解構內地專業社會工作在目前嵌入式發展下的專業關系。針對我國目前政府一方面通過大力購買社工服務推進專業社會工作發展,另一方面在基層又缺乏專業社會工作認知的情況,從權威視角出發,分析在社區服務中,基層社區組織與專業社會工作的權威結構,探析在政府購買實踐中專業關系的特點,為專業社會工作的本土化提供理論和服務參考。
二 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目前國內外對于專業關系的研究,從理論上來看主要集中在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的雙向關系中。在針對微觀社會工作的討論里,無論是個案工作還是小組工作,強調的都是服務關系中雙方的責任和權利。就個案工作研究而言,對于專業關系問題的探析重點以專業邊界和超越界限為主,強調社工的職業倫理。對于小組工作的專業關系來說,則重點關注組內關系在發展過程中的動態變化,采用的理論模型也重點關注組內情境和專業社會工作機構等專業相關因素對小組的影響。但筆者在L社區實習期間發現,在內地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背景下,目前國內的專業社會工作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專業關系從生成到發展,都深受社區行政工作和本土文化背景等專業外因素影響。就這一部分來說,目前研究還少有深入。本文通過案例小組,嘗試從專業關系外部出發,以權威為分析工具,解析專業外因素對專業關系的影響,以探尋現行政府購買中專業關系本土化的特征與發展。
(二)現實意義
專業關系作為社會工作價值體系與倫理最為集中的表現場域之一,其作用在于能幫助社會工作者建立一套標準以規范自己的專業關系模式。由于我國特有的文化背景與社會工作發展形勢,專業關系也存在本土化問題。筆者通過實踐,認為在我國目前的政府購買服務下,想要建立健康的專業關系,除了社會工作者本身的能力之外,以社區基層組織為基礎的社區權威和以專業社會工作為基礎的專業權威之間的博弈過程對專業關系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在現有條件下,雖然上級政府希望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補充社區福利服務,滿足社區中日漸多樣化的需求,但專業社會工作在與社區基層組織合作時,由于在服務對象人群中的權威地位不同而損害到專業關系,最終難以達成購買方和服務提供方所期望的項目效果。本文旨在通過案例分析,為目前受雙重權威影響的專業關系提供研究的實證材料,為相關實踐提供可借鑒經驗。
三 概念界定
(一)政府購買社工服務
本文中的政府購買社工服務,指的是購買專業性的社會工作服務。其工作者是經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員,在服務過程中遵照社會工作的價值觀,采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提供服務,這類專業人員即專業社會工作者。他們受雇于專業組織,即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在政府購買服務的過程中,當社會工作者面臨與專業問題相關的困境時,機構中的督導會向一線社會工作者提供指導建議,保障專業服務過程的順利實施和開展。
(二)項目購買
從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實踐出發,目前主要有兩種類型的購買模式:崗位購買和項目購買。
崗位購買是指購買方根據服務需求設置崗位,經過資格審核和競爭機制聘用符合崗位要求的社會工作者,服務提供方不是獨立法人而是自然人,買賣雙方在合同的約束下,構成勞動契約關系。在崗位購買模式中,社工機構負責招聘考核一線社工,政府將服務經費撥付給社工機構,再由社工機構派發給一線社工。在這一過程中,政府與一線社工不存在直接的雇傭關系,社工僅僅是在政府部門內工作而已。但由于其工作場景發生在政府部門內,因此這一崗位的實際活動依然會受到政府組織的監管與制約。[1]
項目購買是指政府通過招標,把資金投入符合其需求的社會工作服務項目中。在這一過程中,社工機構需要為整個服務項目負責,清晰量化服務的目的和內容。對于整個項目實施流程,包括人力和財力兩方面的考核都有可查證的記錄。社工機構以自身能保障的專業服務能力為基礎,擬定相關計劃書,寫明實施服務的詳細內容和方法,通過招投標程序,最終由政府選擇機構及其方案。[2]在項目購買起步較早的廣州地區,項目服務購買主要通過各街道的家庭綜合服務中心進行運作。政府通過項目購買,將民辦社工機構的服務放置到街道的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等場地中開展,在這里構建起跨專業的合作團隊,實施專業服務的運營工作。
本研究中的政府購買服務即項目購買,是指政府就其關注的某一問題征集解決方案,各個有資質的社工機構通過擬定項目方案參與競標,最終由專家團隊選出其認為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案實施,資金由政府撥款。項目時間有長有短,目前國內社區服務類項目一般以一到兩年為主。合同期滿后,政府會對項目進行重新招標,之前執行項目的團隊也需要重新參與競標。在購買社區項目后,中標的社工機構派專業社會工作者到社區中進行駐點,在項目期間為需求方提供服務。
(三)專業關系
本研究主要探索小組工作中的專業關系,即社工與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專業關系是指一種基于專業社會工作服務需要而建立起來的工作關系,是專業角色間的互動體驗,它規范了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在工作中各自的行動框架與權利義務。在服務過程中,專業關系的產生具有職業性和功效性,其必定圍繞專業目的展開。良性的專業關系應當建立在服務對象對社會工作者專業與職業充分認識和信任的基礎上。本研究的基本觀點是,在國內社會工作嵌入式發展下,要建立理論中所描述的專業關系仍存在障礙,其中在服務對象認識和信任專業社會工作這一點上尤其存在非專業因素,導致專業權威對專業關系的影響力不足。
(四)嵌入式發展
本文中嵌入式發展概念來自王思斌教授對目前我國專業社會工作發展路徑的特征概述,即我國專業社會工作目前是嵌入本土社會工作領域中進行發展的這一宏觀專業發展背景。王思斌認為,嵌入式指一個事物進入另一個事物中的過程和狀態,社會工作嵌入則是專業社會工作和傳統社會工作在實踐中的相處方式。就現狀來看,目前專業社會工作嵌入實際社會服務具有四個特點:第一,社會工作嵌入在政府主導下進行,政府的工作重點、價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社會工作的參與和嵌入;第二,社會工作的介入空間基本上是由政府讓渡的,雖然也有由轉型和改革而產生的新拓展空間,但總體而言,讓渡空間大于拓展空間;第三,目前專業社會工作嵌入在社會服務合作與服務功能表達上,常常處于次要地位;第四,在專業社會工作發展過程中,嵌入性發展是一種必然的發展道路。[3]
(五)社區權威
本文中的社區權威特指社區基層組織權威,其享有主體為社區居委會。這一定義來源于我國憲法及相關法規。針對社會工作的研究來看,在專業社會工作介入以前,傳統社會工作的功能在社區中通常借由這一基層組織進行實踐。專業社會工作進入社區中發展,實質上也是專業社會工作的專業組織(社會工作機構)及專業人員(社會工作者)與社區居委會相互協作融合的過程。在本研究中,社區權威的表現主要在于社區居民對社區基層組織的服從與認可,在實踐中主要體現為由官民二元角色所產生的形象權威、資源權威和話語權威。
(六)專業權威
本文中的專業權威特指專業社會工作的專業權威,在政府購買服務項目中,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服務對象對于專業人員和專業體系的信任與認可;第二,在專業關系中,專業權威對服務對象的影響力。專業權威來源的內在核心在于該專業特有的知識體系與科學理論。同時,專業權威的樹立也是一門專業在某項領域中通過話語權的掌握在公眾中樹立權威的過程。就專業社會工作而言,作為一門飽含價值理念的學科,專業權威的呈現重點除了實質上的服務提供之外,也包括專業價值的表達。而在實踐中,如何在對專業社會工作缺乏認知的群眾中樹立專業權威也是一線工作者需要關注的重點與難點。本文對社會工作專業權威的論述重點也在于這兩個部分。
四 研究設計
(一)研究內容
本文研究重點在于探討在政府購買的社區服務項目中,專業關系如何受到專業內外因素的影響。在專業社會工作嵌入社區行政工作中發展時,在居民中原本存在的社區權威和專業社會工作的專業權威是如何影響專業關系的建立和維系的?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了以下三點。
第一,在政府購買服務時,社區這一場域里的權威體系與構成是怎樣的?其構成的各個要素具有哪些特征?其整個體系又存在怎樣的特點?
第二,這種權威體系在服務過程中是如何影響專業關系的建立和發展的?具有怎樣的表現?
第三,雙重權威體系中,對健康的專業關系建立存在怎樣的困境?這種困境對專業社會工作的發展和服務中的專業關系存在怎樣的影響?又要如何化解?
本研究希望借由針對以上問題的研究,探索政府購買服務中專業關系的實踐經驗,為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實務工作提出發展建議,在日后類似項目開展時,能夠提高服務開展的質量與效果,更好地實現項目購買的目的。
(二)研究思路
根據研究問題,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查閱目前國內外權威理論、社會工作專業關系、社會工作本土化的相關文獻,確立本研究的研究范圍及方法。
第二,對國內外文獻進行歸納分析,結合筆者所經歷的實際案例,確定文章的研究視角和基本框架,對政府購買中的專業關系進行呈現和分析。
第三,從社區中的權威體系出發,以L社區康樂小組為案例,討論在社區工作場域中專業關系受到了怎樣的影響,這種影響隨著專業關系的發展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最終產生了怎樣的結果,并在此基礎上論證目前政府購買服務項目中專業關系的構建與未來發展方向。
(三)研究方法
(1)資料收集方法——觀察法、訪談法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在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情境下,項目社工在小組實務過程中專業關系建立、發展的影響因素,關注的是專業關系的互動過程與實現平衡的方式。通過觀察和訪談,筆者能獲得充分的小組實務經驗,同時也能獲得一線社工、小組成員和社區工作人員對政府購買的服務項目與小組實務過程評價的感性材料,用以成為支持本文的研究論據。綜上,本文主要采用觀察法和訪談法兩種資料收集方法。
參與式觀察指研究者直接觀察處于自然情境下的研究對象,獲得最直接、最具體、最生動的感性認識。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在案例所選擇的小組中擔任過主持人和觀察員兩種不同的角色,能夠從場景中更加深刻地體會一線社工在小組實務中與服務對象的專業關系,獲取第一手感性資料。
深度訪談主要以筆者所實習的L社區中的駐點社工、案例小組中的部分成員以及社區工作人員為訪談對象。為了充分論證本文研究,在具體執行上,筆者在選擇調查對象時主要選擇了在小組中擔任不同角色的成員,而社區工作人員中以被訪者的工作年限、擔任職位來進行劃分。
(2)實務工作方法——小組工作
本研究采取的實務工作方法為小組工作。小組工作是指社工以專業價值為基礎,以一定專業理論為指導,通過小組過程和動力去影響小組組員的態度和行為,從而實現解決問題、改變行為、恢復和預防社會功能偏差的實踐過程。筆者通過對小組發展過程中的背景和實務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政府購買的社區項目中專業關系的影響因素和表現,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