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河西走廊看中國
- 黃達遠 藺海鯤 王彥龍
- 527字
- 2019-10-18 17:36:21
跨越多重邊界的認同[1]
——祁連山邊一位藏族老人的人生史
安惠娟
藏族老人尕布藏一生往來于甘肅、青海兩省的各個族群之間,文化、邊界、認同等概念在他的世界里呈現出別樣的風貌。他的一生就是走廊地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程的一個縮影。
尕布藏生于1918年,祖籍是循化(循化當時還隸屬于甘肅省,現為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的藏族道幃部落。后因家庭變故,隨其父母逃難至祁連(現為青海省祁連縣)。3歲時因父母雙亡而被附近的藏族千戶收養,14歲時因養母精神分裂淪為長工,16歲時被馬步芳的軍隊抓去修路,其間不堪壓迫而逃跑至今甘肅省天??h境內,以給藏族華銳部落牧人放牧為生。1938年前后,尕布藏聽說自己的姐姐在祁連的黃藏寺生活,便千里跋涉找到姐姐,后與裕固族女子結婚,落戶當地。在天祝放羊的歲月里,尕布藏學會了唱《格薩爾》,他喜歡為人們說唱《格薩爾》,這讓他在裕固族群體當中受到了尊敬。
筆者的母親是蒙古族和碩特部落人,幼年時被尕布藏收養。筆者從出生直至7歲都在老人家里成長。為了解老人傳奇的一生,筆者先后赴青海省祁連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皇城鎮等地采訪了尕布藏老人的親外甥、女兒、當年的鄰居等相關親鄰12人,大致還原了成為裕固族人的藏族老人的人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