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 研究和發展航空金融的必要性

(一)航空運輸成為當代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在人類歷史上,交通運輸始終是影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影響著企業和企業家的區位選擇、產業空間布局、區域和城市的興衰。長期以來,城市的輪廓和命運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交通運輸方式,交通方式的變化是帶動區域發展的重要動力。1992年,著名航空經濟學家、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約翰·卡薩達(John D.Kasarda)提出“第五波理論”,認為航空將是繼海運、內河航運、鐵路、公路之后,經濟發展的“第五沖擊波”。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航空運輸適應了國際貿易距離長、空間范圍廣、時效要求高等要求,航空運輸成為當代經濟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和經濟發展的驅動力,是現代化國際經濟中心城市迅速崛起的重要依托,機場成為全球生產和商業活動的重要節點。

從我國現實情況看,民航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航業快速發展,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能力逐步提升,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為促進民航業的健康發展,2012年7月8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4號),提出要大力推動航空經濟發展,通過民航業的科學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秶鴦赵宏P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要初步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現代化民用航空體系,年運輸總周轉量達到1700億噸公里,年均增長12.2%;全國人均乘機次數達到0.5次;經濟社會效益更加顯著,航空服務覆蓋全國89%的人口。

2014年,民航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作用更加凸顯。據中國民用航空局2015年7月發布的《2014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披露,2014年,在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全國民航運輸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8.3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2%。民航全行業運輸飛機期末在冊架數為2370架,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以上的運輸機場64個,年貨郵吞吐量1萬噸以上的運輸機場50個。民航主要運輸指標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從運輸總周轉量看,2014年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748.12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1.4%。其中旅客周轉量560.34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1.7%;貨郵周轉量187.77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0.3%。從旅客運輸量看,2014年全行業完成旅客運輸量3.9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7%。國內航線完成旅客運輸量3.60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1%;國際航線完成旅客運輸量0.3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8.8%。從貨郵運輸量來看,2014年全行業完成貨郵運輸量594.1萬噸,比上年增長5.9%。國內航線完成貨郵運輸量425.7萬噸,比上年增長4.7%;國際航線完成貨郵運輸量168.4萬噸,比上年增長9.0%。

(二)航空運輸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航空運輸對整個經濟和社會帶來新的沖擊,正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工作方式,影響著區域和城市的功能和結構。世界經濟已進入主要由空運和航空樞紐推動經濟發展的時代。隨著網絡化的廣泛普及和迅猛發展,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進一步加深,技術革命得到飛速發展,各種不同產業組織形式的變革也在日益改變著社會和經濟形態。在航空和物流領域,這種結合與改造也在大量發生。民用航空業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運送旅客和貨物的交通方式,而是已經成為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世界正在形成以發展民用航空業為標志的新型經濟發展形態,即航空經濟。

快速的經濟增長促進了航空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和國防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航空運輸業作為實現生產、流通、投資、消費一體化的重要交通方式,帶來大量的航空制造業發展需求,吸引著眾多航空產業及相關產業聚集,帶動著地區的經濟發展。隨著經濟增長,我國的人均GDP水平也在不斷攀升。2015年2月2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人均GDP達到7575美元,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江蘇省、內蒙古自治區、廣東省和福建省8個省份人均GDP邁入“1萬美元俱樂部”。

(三)世界各地航空經濟呈現強勁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航空業的進步,世界各地的大型機場都先后推出航空經濟區的建設計劃,在整體規劃上呈多元化、多層次、廣輻射態勢。很多國家從理論和實踐上對航空經濟進行了不同的探索。1959年,愛爾蘭成立了香農國際航空港自由貿易區,利用國外資金和原材料,大力發展出口加工業,這是臨空經濟區的早期形式。從20世紀6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先后提出了在東京、大阪建設三大國際航空港的課題,東京成田國際機場、東京羽田國際機場、關西國際機場成為日本最重要的航空港,航空運輸在日本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形成了建設與發展的良性循環。日本長崎縣,依托長崎機場,在濱海區域規劃興建了一個臨空經濟區,建設了一條商務辦公街,并建立系列航空關聯產業開發區、自由貿易區、高級文化娛樂區、高級住宅區和高精尖端技術產業區。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持續保持在歐洲機場客運量第四、貨運量第三的位置,并從航空港發展到航空港都市,在機場周圍集聚大量企業總部。美國的內陸城市孟菲斯,則隨著聯邦快遞的入駐,一掃棉花業衰落后的蕭瑟,躍升為美國的航空大都市。這是因為,聯邦快遞將孟菲斯機場作為其貨物中轉站后,越來越多地依賴航空運輸的企業如電子零售商、技術維修企業、整形外科醫院等追隨聯邦快遞在孟菲斯布局。

我國的臨空經濟區在20世紀90年代初萌芽,北京順義、上海虹橋、成都雙流,成為其中的先行者。2004年以后,全國各地開始了臨空經濟的規劃浪潮,臨空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期。1992年5月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成立,四川省成為第一家發展航空港經濟的省份;1994年北京天竺空港經濟開發區成立;2008年10月,武漢臨空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出臺;陜西省則是最早提出和發展航空經濟的省份。2010年以后,臨空經濟區的產業發展特點鮮明。一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廣州等樞紐機場臨空經濟區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慶、西安、鄭州、深圳、杭州、武漢、沈陽、天津等直轄市、省會城市或重點城市的特色臨空經濟區為骨干,其他城市相繼順勢發展臨空經濟區的基本格局;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模式的變化和航空運輸業的發展,中國臨空經濟區發展呈現以航空產業、航空物流業、高輕產品制造業、國際商務會展業、康體娛樂休閑業為主的五大高附加值產業向機場周邊集聚的態勢。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有62個城市依托54個機場規劃或建設了63個臨空經濟區。為推動臨空經濟示范區健康有序發展,2015年6月24日國家發改委與民航局聯合出臺了《關于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臨空經濟區是依托航空樞紐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供高時效、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集聚發展航空運輸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而形成的特殊經濟區域,是民航業與區域經濟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的重要載體。

(四)航空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金融支持

航空經濟是基于航空運輸的激發、以速度競爭為核心行為的航空指向性的新經濟形態,是社會經濟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新發展。航空經濟是以航空活動為核心的經濟,借助于航空經濟的快速發展,可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和培育其他關聯產業的升級發展,促進要素有序流動、資源優化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新優勢產業。

航空經濟的發展和創新需要金融全方位的支持。航空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普及程度低,覆蓋面還不是很廣泛。國外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關注并探討航空經濟,國內學者關注航空經濟領域也有十幾年時間了。但是國內外對于航空經濟的研究還不夠系統和深入,且關注的多是以機場以及機場周邊產業集聚為著眼點的臨空經濟領域。在2012年7月8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文件中,有多處提到了航空經濟,但是在航空經濟概念的出現和運用中,從地方到國務院都沒有對航空經濟進行相應的定義或界定。一個航空經濟區需要形成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發揮航空運輸綜合帶動作用,強化創新驅動,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就要大力發展航空設備制造維修、航空物流等重點產業,培育壯大與航空相關聯的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形成全球生產和消費供應鏈重要節點,所有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因此,要促進航空經濟的發展和創新,需要金融全方位的有力支持,而以航空金融、航空租賃、物流金融、離岸金融、電子商貿等為主導的航空經濟下的金融模式將進一步推動我國航空經濟與國際接軌,對推進我國經濟融入全球化進程、縮小區域經濟差距以形成密切結合當地優勢、特色鮮明的航空經濟并帶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通過金融政策和手段促進航空經濟的發展?如何借助于金融創新促進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發展?本書就發展航空經濟的金融支持與創新問題展開研究,顯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二 金融在航空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發展航空經濟有利于促進航空經濟區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1.發展航空經濟可以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航空經濟的發展,可以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引導和培育其他關聯產業的升級發展,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新優勢產業。我國正處于穩增長、調結構、促升級的發展階段,航空經濟核心產業鏈條長,技術、資金、知識密集,高度集成了現代科技成果,以航空運輸業為平臺,可以帶動高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首先,航空經濟能引導產業向高端化轉型。民航業是一個高科技產業,具有技術密集和高附加值的特點??萍己扛?、體積小、價值大產品的運輸方式均依賴民航業。航空經濟的發展,以航空運輸為基礎的現代高端物流服務體系的建立,使淘汰產業層次低、缺乏競爭力的產業和發展高端先進制造業成為可能。其次,航空經濟能帶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迅速發展需要巨大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公務商務人員的旅行、公務商務文件的快遞和運輸,主要依靠航空運輸。

例如,云南省是一個以航空運輸為平臺,發展航空經濟和旅游經濟的典型。云南省處于祖國西南邊疆地帶,地理位置特殊,旅游資源豐富,省內土地面積的94%是山區,交通成為制約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云南省確立了“以航空運輸為先導”的發展方針,著力構建以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為核心、支線機場為基礎、通用機場為補充,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完善、協調發展的機場體系,形成連接國際、國內和省內的三級“航空網”,內聯中國各省份、外聯各大洲、輻射南亞東南亞的便捷空中走廊。云南省現已有昆明長水等14個機場,普洱瀾滄等5個新機場正在建設中,楚雄等4個機場正在選址規劃中。到2020年,云南省運輸機場數量將達到20個,通用機場達到45個。到2030年,云南129個縣中的大多數縣都將有自己的機場。越來越多的地州依托機場的口岸優勢,借助航空業的集聚功能,使地方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1978~2010年的32年時間,云南旅游總收入跨越了1000億元大關;2011~2013年,用了3年時間跨越了2000億元大關;2014~2015年,用2年時間,云南旅游總收入突破3000億元。2011~2015年的整個“十二五”期間,云南省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26%。2015年,云南省接待國內游客3.2億人次,年均增長18%;接待海外游客570萬人次,年均增長10%(念新洪,2016)。

2.發展航空經濟有利于消費結構轉型升級

發展航空經濟能夠以航空消費者為中心,推動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提升消費層次,進一步擴大消費。按國際公認標準,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后,居民消費結構從生存型向發展型和享樂型轉變。我國在2010年人均GDP達到4394美元,突破了這一標準。2011~2014年我國人均GDP分別是5434美元、6076美元、6959美元、7589美元,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帶來了消費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普通公民度假休閑、國內長距離旅游和出國旅游,會選擇便捷、安全、舒適的民航作為旅行方式;同時,利用民航實現跨地區工作、居住、采購也漸成消費時尚。

目前,中國消費呈現的最大特點是消費結構改善和消費層級提高,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生存型消費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不斷下降,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比重則不斷提高。中國在進入上中等收入階段,向高收入方向邁進時,出現了新的消費增長點和新的消費模式,消費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最大驅動力,也提升了中國的消費結構。近幾年來,中國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持續下降,2013~2015年分別是31.2%、31%、30.6%,說明居民消費的結構升級改善,中國將進入更富裕類型的社會,中國會在教育、醫療、文化、養老、旅游方面形成巨大的消費,顯示出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趨勢。伴隨著服務消費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不斷提高,人們正不斷向提高生活質量、消費質量和幸福指數的方向邁進,公務飛行、空中游覽、體育休閑等高層次、個性化的通用航空需求不斷增長。

3.發展航空經濟有利于形成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21世紀是航空經濟時代,越來越多的城市把航空經濟作為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戰略選擇。航空物流是現代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極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發展航空經濟具有重大意義。據專家測算,航空港每增加10萬噸航空貨物,將創造800個工作崗位;每新增一班異國國際直達航班,可為當地增加1500多個就業機會。大型樞紐機場客運量每增加100萬人,將拉動地方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增加就業崗位1萬人(趙振杰、楊凌,2012)??崭垡幠T酱?、航線航班越多,對地區經濟的貢獻越大。機場作為高速交通體系中最重要的節點,能促使生產、技術、資本、貿易、人口等各種資源在航空港相鄰地區及空港走廊沿線地區集聚,帶動相關產業集群快速發展,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增長點。航空經濟的發展,要在國家大背景下,充分發揮城市自身優勢,按照產城融合的標準,加快發展高標準的航空物流產業園區,著力打造區域經濟新增長點。要創新融資平臺,拓寬融資渠道,放大融資能力,統籌資金運用,為航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4.發展航空經濟有利于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交通運輸是現代城市間物質、能量交換的載體,將社會生產、分配、交換與消費的各個環節有機地聯系了起來,任何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地區間的分工交流,都是以安全、高效的交通運輸聯系為前提的。而航空運輸不僅是一種運輸手段,更是一種優質資源、一種網絡型基礎產業,它從空間范圍內將經濟全球化、產業集群、企業競爭力融為一體。

航空運輸對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發展航空運輸,首先,會促進航空運輸本身的航線服務、航站服務、飛機等相關設備維護維修服務的發展;其次,會促進直接、緊密利用航空運輸服務企業的發展,如物流企業、臨空制造業等;再次,會促進為航空、物流、飛機制造等提供服務的相關產業的發展,如住宅、餐飲、娛樂、零售等社會化服務產業,以及航空公司總部、金融保險、科技研發、會展等產業;最后,由于航空運輸具有典型的規模效應,航空運輸的發展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進旅游、貿易、運輸等行業的發展。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通過發展航空經濟,能夠超越地理空間界限去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范圍內的資源,大跨度地直接參與國際分工,在世界范圍內吸納和集聚各種生產要素。航空經濟的輻射和帶動效應,有助于擴大區域內的就業和人口規模,加快地區性商業、社會服務業等行業的發展,形成密切結合當地優勢、特色鮮明的航空經濟,并帶動當地區域經濟社會的健康協調發展。

5.發展航空經濟有利于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

經濟全球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在這種趨勢下,人員、資金、技術的全球范圍流動將成為常態。現代經濟的起點是開放,只有開放才可以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才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加快發展步伐,實現經濟總量的快速提升。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經濟開放度增加,各國經濟都走向開放、走向市場化,世界經濟趨向于某種程度的一體化,各國經濟貿易相互依賴程度大大提高,經濟、市場、技術與通信形式越來越具有“全球性”特征,如自由市場、投資流動、運輸和通信成本降低、貿易和信息的一體化等。通過發展航空經濟,可以構筑通向世界的窗口和開放高地,本地的產品、人才及相關資源會快速集聚在航空經濟區,并通過航空通道輸出到世界各地,以充分發揮本地的比較優勢,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能夠充分利用全球的人才、資金和技術,做到與世界經濟同步發展。在國家對航空經濟的大力支持下,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被上升為國家戰略,航空制造業被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航空金融、航空旅游等屬于國家重點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體系。伴隨著航空經濟在自由貿易區、綜合保稅區等區域的發展,以航空金融、航空租賃、電子商貿等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將進一步推進我國航空經濟與國際接軌,有助于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融入全球化進程。

6.發展航空經濟有利于促進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發展

2011年,在深入謀劃和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過程中,河南省委、省政府與國家民航局提出了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戰略構想。2012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復《中原經濟區規劃》,同意規劃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2013年3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就成為全國首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對于優化我國航空貨運布局,推動航空港經濟發展,帶動中原經濟區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促進中西部地區全方位擴大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是國內八大樞紐機場之一,2014年鄭州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580.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3%;貨郵吞吐量37萬噸,比上年增長44.9%;兩項增速均排名全國大型機場第1位。航線總數達到185條,通航城市97個。尤其是航空貨運,新開貨運航線9條,總數達到32條,其中全貨運國際航線28條,初步構建起了覆蓋全球的航空貨運網絡。[1]近年來,鄭州航空港區(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經濟社會發展態勢迅猛,鄭州航空港區已是河南經濟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2014年全區各項經濟指標持續快速增長,各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市增幅。

任何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地區間的分工交流,都是以安全、高效的交通運輸聯系為前提的。為了把鄭州航空港建成全國重要客運中轉換乘中心和全國重要的國際航空物流中心,河南省建設了完善便捷的空陸聯運體系,建設航空、公路、鐵路高效運輸樞紐,形成陸空聯運體系,實現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銜接”,建設了“三縱兩橫”高速公路網、“五縱六橫”干線公路網、“米”字形鐵路網。[2]目前,鄭州航空城的發展框架和趨勢逐步清晰。在富士康的帶動下,UPS、俄羅斯空橋、南方航空、深圳航空、聯邦快遞、阿里巴巴等20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紛至沓來,超過70家富士康配套企業已在鄭州航空港區辦理注冊登記手續,上百家富士康協理廠商落戶周邊地區,并將帶動100多個產業、400多個配套企業陸續落戶河南,亞洲最大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基本形成。港區主導產業加速均衡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培育初見成效,精密制造產業集群加速集聚,航空制造維修產業加快發展,大數據產業集群發展勢頭良好,新型服務業發展迅速。航空偏好性產業已初具規模,并呈集聚態勢。鄭州機場周邊土地已按照規劃,陸續建成了大量道路、橋梁、商業區、倉儲區、居民社區。在產業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同時,人員也開始向港區周邊聚集,鄭州航空城的框架和發展模式逐漸清晰。

按照規劃,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戰略定位為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現代航空都市、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到2025年,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將成為“大樞紐”——航空貨郵吞吐量達到300萬噸左右,躋身全國前列,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地位顯著提升;擁有“大產業”——形成創新驅動、高端引領、國際合作的產業發展格局,與航空相關聯的高端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00億元;建成“大都市”——營商環境與國際全面接軌,建成進出口額達到2000億美元的現代化航空都市,成為引領中原經濟區發展、服務全國、連通世界的開放高地。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鄭州被定位為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并被支持建設航空港。航空港是航空經濟發展到高級階段的重要載體、實現形式和抓手,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發動機。“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鄭州航空港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也帶來了政策支持和發展基礎,航空港逐漸成為區域經濟增長極,對當地城市經濟貢獻越來越大。要配合“一帶一路”倡議,落實和實施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發展規劃,需要通過發展航空經濟來實現。發展航空經濟,可以拉動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區域內商業、社會服務設施和文化娛樂設施的建設和發展,擴大港區內的就業規模和人口規模,進一步促進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

(二)金融業可以促進航空經濟的快速和穩健發展

1.金融業可以為航空經濟的發展提供巨額資金支持

航空經濟是一種民航產業集聚形態,在航空經濟的整個產業鏈條中,民用航空業是主導產業,其產業結構包含機場以及與航空運輸直接或間接相關的產業。發展航空經濟區、提升航空樞紐地位、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都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因此,在航空經濟的發展中,資本要素是最關鍵的制約性因素,而擺脫資本約束的根本途徑就是充分發揮金融的作用。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發展是經濟發展的一部分,航空經濟發展程度越高對金融發展的需求也就越大。隨著航空經濟區在各地的快速發展,金融對航空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國內外金融市場聯系和相互影響越來越密切的形勢下,做好金融工作,保障金融安全,成為推動航空經濟快速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維護航空經濟安全運行的重要保障。

2.金融業可以促進航空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首先,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金融產業占GDP的比重呈現逐漸提高的趨勢。因此,金融產業的比例提高就是航空經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一個重要表現。其次,金融業的發展可以促進資本在不同航空產業間的流動,優化資源配置,帶動航空產業不同程度地增長,實現航空經濟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例如,在為航空產業提供資金支持時,金融可以通過靈活調整信貸方向和結構,集中資金,加大對航空經濟區的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力度,促進產業結構升級;也可以通過引導優勢企業上市融資,以上市公司發展帶動航空經濟區的產業結構升級。最后,金融能夠促進航空業的技術進步。金融通過將資金配置到生產效率最高的項目中去,可以提高技術進步率,促進經濟增長;金融也推動和促進了技術和資本的結合進程,任何一項航空新技術的誕生都會有很大的風險,而金融業的發展與金融工具的創新可以起到分散投資風險的作用,從而使對航空高風險產業進行投資成為可能。因此,金融對航空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3.金融業可以促進航空企業的規模擴張

航空企業的成長和規模擴張是離不開金融支持的,金融業的發展可以促進航空企業的規模擴張,改變航空企業的組織結構和企業規模。大型跨地區甚至跨國企業往往也是一個地區的經濟支柱。航空企業的規模擴張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要素投入實現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另一種是通過收購兼并或資產重組實現經濟規模的擴大,都是需要借助銀行或資本市場來完成的??梢钥闯?,航空企業無論采用哪種形式實施擴張,都無法離開商業金融的支持或政策性金融的扶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积石山| 理塘县| 淮阳县| 福泉市| 托克逊县| 泰州市| 富裕县| 吕梁市| 冕宁县| 慈利县| 天长市| 盈江县| 即墨市| 阿合奇县| 伊春市| 南宁市| 黄龙县| 邯郸县| 南充市| 图木舒克市| 颍上县| 成武县| 资阳市| 安宁市| 金川县| 厦门市| 福贡县| 偃师市| 峨眉山市| 罗甸县| 田阳县| 德安县| 中卫市| 永昌县| 武安市| 临汾市| 黑龙江省| 府谷县| 丰县| 彝良县| 大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