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的理論與實踐:基于木老元鄉和擺榔鄉的調研
- 戴波
- 2946字
- 2019-10-11 16:33:19
三 精準扶貧理論
貧困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在發展進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也是各國政府致力解決的問題。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國土面積大,受自然災害、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影響,貧困問題一直存在。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區域發展不均衡問題突出,部分落后地區貧困問題長期存在,扶貧開發是我國黨和政府一項長期且艱巨的歷史任務。
我國政府一直以來堅持扶貧工作,致力于全民小康的中國夢。改革開放初期,國家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和農村的活力,提高了土地產出率,農產品價格逐漸放開,鄉鎮企業發展快速,農民溫飽問題得到改善。國家“七五”到“八五”期間,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撥出專項資金,扶持國家級和省區級的貧困縣,通過發展經濟來緩解和消除貧困。“九五”期間是促進貧困地區經濟增長和扶貧同步開展,依托項目、采用區域瞄準方式進行開發式扶貧。21世紀初制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對貧困地區改善其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生態環境,加強其基礎設施建設,促使收入增加,逐步提高貧困人口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經歷了制度性扶貧—開發性扶貧—精準扶貧的轉變過程,政策越來越好,措施越來越得當,目標越來越接近。
改革開放以來,實施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我國扶貧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絕大部分貧困地區人民基本溫飽問題得以解決。雖然,我國政府在扶貧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由于歷史和現實原因,我國的扶貧工作仍然存在著問題,影響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全社會的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和根本目的,是社會主義最本質的規定,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條件和要求。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絕大部分貧困人口仍集中在農村地區,而貧困狀況也呈現出許多新特征。[35]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正式實施精準扶貧戰略,明確提出到2020年將實現現有標準下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6]
精準扶貧是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做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詳細規制了精準扶貧工作模式的頂層設計,推動了“精準扶貧”思想落地,其核心理念強調,要實施精準扶貧,瞄準扶貧對象,進行重點施策。2015年,習近平提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
精準扶貧理論有很深刻的政治內涵,包括執政黨執政能力,政府職能與公信力,政治穩定與民主發展,國家治理與民族繁榮等內涵。中央制定了明確的目標,到2020年實現全部脫貧、全面小康,體現了執政黨的能力、責任與職能特征,充分挖掘了體制內的資源,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優勢和體制優勢,充分展示國家的治理能力。
精準扶貧涉及公平問題,幫助貧困人群脫貧致富,解決社會資源分配不公問題,實現共同富裕,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追求,實現人民生存權與發展權的基本要求。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全國人民共同享受時代發展的成就,共同實現中國夢。
精準扶貧,首先要精確識別,通過有效、合規的程序,識別貧困居民,脫真貧。總的原則是“縣為單位、規??刂?、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開展到村到戶的貧困狀況調查和建檔立卡工作,包括群眾評議、入戶調查、公示公告、抽查檢驗、信息錄入等內容。具體做法是:根據國家公布的扶貧標準,村民先填申請表,首先由村民小組召開戶主會進行比選,再由村“兩委”召開村、組干部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比選,并張榜公示;根據公示意見,再次召開村、組兩級干部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比選,并再次公示;如無異議,根據村內貧困農戶指標數量,把收入低但有勞動能力的確定為貧困農戶。總之,不論采取何種方式識別,都要充分發揚基層民主,發動群眾參與;程序透明,把識別權交給基層群眾,讓同村老百姓按他們自己的“標準”識別誰是窮人,以保證貧困戶認定的透明公開、相對公平。
精準扶貧的關鍵是精確幫扶。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確定責任人和幫扶措施,確保幫扶效果。以“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工作方針,確保幫扶措施和效果落實到戶、到人。因戶施策,一戶一策或多策,逐戶落實幫扶責任人、幫扶項目和幫扶資金。從國家扶貧政策和村情、戶情出發,幫助貧困戶厘清發展思路,制定符合發展實際的扶貧規劃,明確工作重點和具體措施,并落實嚴格的責任制,做到不脫貧不脫鉤。實施水、電、路、氣、房和環境改善“六到農家”工程,切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幫助發展生產,增加收入。
建檔立卡戶信息管理精確,建立起貧困戶的信息網絡系統,將扶貧對象的基本資料、動態情況錄入系統中,實施動態管理。對貧困農戶實行一戶一本臺賬、一個脫貧計劃、一套幫扶措施,確保幫扶最需要扶持的群眾、幫扶群眾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終根據扶貧對象發展實際,對扶貧對象進行調整,使穩定脫貧的村與戶及時退出,使該被扶持的扶貧對象及時納入,從而實現扶貧對象有進有出,扶貧信息真實、可靠、管用。
精準扶貧工作必須是陽光操作管理。按照國家《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對扶貧資金建立完善嚴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貧資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貧對象、扶貧項目公告公示公開制度,將篩選確立扶貧對象的全過程公開,避免暗箱操作導致的應扶未扶,保證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在陽光下進行;筑牢扶貧資金管理使用的帶電“高壓線”,治理資金“跑冒滴漏”問題。同時,還應引入第三方監督,嚴格扶貧資金管理,確保扶貧資金用準用足,不致“張冠李戴”。
精準扶貧工作的具體操作方法是扶貧事權管理有序。對扶貧工作,目前省、市、縣三級分工明確,省、市兩級政府主要負責扶貧資金和項目監管,扶貧項目審批管理權限原則上下放到縣,實行目標、任務、資金和權責“四到縣”制度,各級政府都按照自身事權推進工作。各部門以扶貧攻堅規劃和重大扶貧項目為平臺,整合資金,確保精準扶貧,集中解決突出問題。
通過扶貧信息系統的動態管理、數據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建立扶貧項目庫、扶貧專家庫,通過實時監控和對講技術,讓貧困戶與專家視頻通話,隨時接受專家指導,使幫扶措施和幫扶項目真正有效地執行下去,達到預期的目標和結果。
精準扶貧思想是中國政府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關于貧困治理的指導性思想,其生成的理論基礎是“共同富?!备驹瓌t,現實基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目前,在精準扶貧思想的內容中,精準化理念是核心要義,分批分類理念是基礎工具,精神脫貧理念是戰略重點。推動精準扶貧的實施路徑,一是要設計精準扶貧工作流程的科學機制,大致包括貧困戶的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動態管理和精準考核四個環節。二是要出臺一系列完整的保障精準扶貧工作實施的政策,涉及金融支持、社會救助、產業發展等多個領域的公共政策。精準扶貧政策體系應當兼顧統一性和靈活性。
總之,要做到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和脫貧成效精準。精準扶貧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又一重大實踐,也是我黨兌現帶領全中國人民走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道路的莊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