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保障國際合作研究
- 謝勇才
- 1531字
- 2019-10-11 16:50:09
五 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在學位論文的撰寫過程中,筆者從中國社會保障國際合作的現狀出發,采用理論知識與具體案例相結合的方法,在梳理和熟知社會保障國際合作相關知識的前提下,分析與探討中國社會保障國際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剖析和探究中國社會保障國際合作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在學習與借鑒歐盟、美國、印度以及菲律賓等典型國家(地區)有益經驗的基礎上,立足于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歷史等基本國情,嘗試提出完善中國社會保障國際合作的對策建議,從而完成本書的撰寫工作。本書的研究思路如圖1-1所示。
圖1-1 本書研究思路示意
(二)研究方法
一是文獻分析法。文獻資料的搜集、梳理與歸納是研究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尤其是在涉及國際經驗的研究時更是如此。因為受到時間和經濟成本等因素的制約,研究者往往無法親身前往每一個研究對象國去搜集資料,所以文獻分析就成為一種比較理想的替代方法。在本書的撰寫中,筆者閱讀和整理了大量的中英文文獻資料。由于與社會保障國際合作相關的中文文獻較少,所以筆者將主要參閱英文文獻。在這一過程當中,就會存在兩個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即文獻的合適性與可獲得性問題。文獻資料的合適性,即哪些資料可以納入研究范圍,作為本書研究的參考資料,這里主要涉及的是研究主題和關鍵概念的界定問題。筆者將在嚴格依照研究主題和科學界定關鍵概念的基礎上,選取合適的文獻資料。具體說來,主要包括:我國與典型國家及地區(歐盟、美國、印度和菲律賓等)海外勞工輸出和輸入的統計數據、政策文件以及法律法規;與海外勞工社會保障權益保護相關的國際法律法規和各國法律法規;海外勞工權益保護和海外勞工社會保障方面的書籍;已發表的海外勞工社會保障權益保護和海外勞工社會保障方面的學術論文、會議論文;我國和典型國家及地區關于海外勞工權益保護方面的研究報告等。
在文獻資料的可獲得性問題上,筆者主要是通過利用我國的圖書館資源(文本資料和電子資源)和請求在國外訪學的朋友幫忙兩種方式進行文獻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具體說來:一是主要依托我國的圖書館、互聯網(谷歌學術和百度學術等)以及相關的資料中心進行文獻資料的搜集工作,在一年里,筆者充分利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以及其他首都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料進行相關文獻的搜集,獲得了相當數量的文獻資料;二是對于無法從國內圖書館和互聯網獲得的文獻資料,筆者通過尋求在國外訪學的朋友幫助的方式,也獲得了部分文獻資料。通過對這些文獻的梳理和歸納,厘清問題的研究現狀與歷史發展脈絡。
二是比較分析法。在社會政策研究中,比較分析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根據希金斯(Higgins)的觀點,社會政策的比較分析具有促進問題區分、拓展研究視野以及識別不同影響因素等諸多優點[64]。在社會政策的制定或者項目實施過程中,倘若本國或者地區缺乏相關的實踐經驗,那么學習與借鑒其他典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且,這種經驗的學習與借鑒并不僅僅是對典型國家或者地區相關社會政策實施過程的描述,更是深入剖析這些國家或者地區相關社會政策實施背后的經濟社會背景、決定性因素以及有益經驗等,這就必然需要運用比較分析法。本書的撰寫就屬于這種情況,由于我國在社會保障國際合作領域發展相對滯后,迫切需要學習與借鑒典型國家的有益經驗。于是,筆者將在簡略介紹社會保障國際合作的發展歷程、動因、主要方式及其重要意義的基礎上,對典型國家或地區(歐盟、美國、印度和菲律賓)社會保障國際合作的主要實踐與成功經驗進行對比分析,厘清各國社會保障國際合作的主要措施、實現條件以及經驗教訓等,并將我國社會保障國際合作的現狀、成就和問題與各典型國家進行對比剖析,吸收各國的有益經驗與深刻教訓,進而探索解決我國社會保障國際合作問題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