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城鎮化驅動型農民集中居住及其文化適應

——基于陜西省調研經驗

第一節 研究現狀與調查區域

一 農民集中居住研究現狀

近年來,伴隨城市化的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問題成為學術界的熱點話題。通過征用土地、撤村建居,加速城市化和城郊農民市民化,是近年來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著力推動的一項社會工程。[1]自2001年以來,農民集中居住開始在經濟發達的蘇南地區推行并取得顯著的成效。蘇南農村地區實施的“三集中”,是指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鎮區集中、農業向規模集中。[2]

根據居民點距離城市中心區的遠近,可以將農民集中居住區劃分為城郊型小區、小城鎮小區以及中心村小區三類。[3]在主動或被動的轉型中,城郊農村以土地、居住和農業生產集聚的方式改變了傳統農村的經濟社會結構。[4]林聚任認為,村莊合并與農民集中化居住使其居住方式、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發生重大改變,原有村落共同體迅速消解以及村莊組織形式與管理方式出現重組,[5]國家行政力量主導的村落合并,使農民在短時間內實現集中居住,這種巨變過程蘊含著巨大的沖突和風險。[6]賈燕、李鋼等人對農民集中居住前后福利狀況變化進行了研究。[7]同樣,毛丹用角色理論解釋了失地農民在撤村建居中的市民化問題。[8]葉繼紅認為,農民集中居住就是把分散在農村居住的農民集中到新型社區居住,使他們過上類似城市人的生活,以達到城鄉一體化,并對農民集中居住的文化適應問題進行探索。[9]從國內現有對于農民集中居住的研究來看,大部分學者從國家的視角來研究農民集中居住的功能、空間布局與集中安置模式等內容,而對于農民自身的生產、生活尤其是文化適應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張海波、童星認為,失地農民是在被動城市化過程中逐步適應城市文化的;[10]施國慶也認為,城郊失地農民是非自愿移民,他們因政府征地而被迫遷移到新型農村社區,必然存在文化適應問題。[11]

二 陜西調研區域簡介

陜西省調研區域基本情況如表2-1所示:

表2-1 陜西調研區域基本情況

表2-1 陜西調研區域基本情況-續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峡市| 巩义市| 兴文县| 枞阳县| 南靖县| 四会市| 都昌县| 宣城市| 海伦市| 甘泉县| 康定县| 当阳市| 长兴县| 吴忠市| 泌阳县| 太白县| 辽阳县| 夹江县| 沙田区| 延寿县| 雅江县| 邓州市| 松江区| 东莞市| 门头沟区| 龙里县| 高尔夫| 霸州市| 磐石市| 太和县| 灯塔市| 台中县| 凤山县| 尉犁县| 循化| 湘阴县| 察雅县| 琼海市| 丰都县| 定安县| 枣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