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變化與蘋果種植戶的適應
- 馮曉龍 陳宗興 霍學喜
- 1712字
- 2019-10-11 16:52:53
二 氣候變化適應性及特征
(一)氣候變化概念及測度
氣候變化是指氣候平均狀態在時間維度上的變化,即氣候平均狀態和離差兩者中的一個或兩個一起出現統計意義上的顯著變化。離差值越大,表明氣候變化的幅度越大,氣候狀態越不穩定(新華網,2009)。氣候變化主要包括氣候因素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是氣候因素平均狀態的顯著變化;二是氣候因素與平均狀態之間離差的顯著變化。
選擇主要的氣候因素是本研究首要考慮的問題。本研究選擇氣溫、降水量作為主要的氣候因素,是基于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氣溫、降水量是研究氣候變化問題的學者重點關注的氣候因素。大量相關研究結論表明,氣溫、降水量及其變化是影響農業生產的主要氣候因素,也是影響農戶氣候變化適應性行為的主要氣候因素(Deressa et al.,2009;Passel et al.,2012;呂亞榮、陳淑芬,2010;王丹,2011;朱紅根,2010)。此外,相比于其他氣候因素,如日照時數、霜期、氣溫、降水量等的變化更容易被農戶觀察且感知到,進而影響農戶適應性行為決策(Bose et al.,2014;Fosu-Mensah et al.,2012),這也是目前研究農戶氣候變化認知與適應性行為決策時僅考慮這兩個氣候因素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氣溫、降水量是影響蘋果生產種植的主要氣候因素。研究表明,年平均氣溫、年降水量對蘋果產量與質量的影響程度大于其他氣候因素,應當引起足夠重視(Sharma et al.,2014;李星敏等,2011;魏欽平等,2010)。因此,本書將氣溫、降水量作為主要氣候因素研究蘋果種植戶氣候變化適應性行為。
在此基礎上,考慮如何在微觀個體研究中測度氣候變化的問題。大量學者在利用橫截面微觀數據研究氣候變化影響與適應性時,一致認為地區之間氣候因素的差異可被看作特定地區氣候因素在時間上的變化(Seo and Mendelsohn,2008;Wang et al.,2014),因此,利用橫截面數據研究微觀主體氣候變化適應性行為具有可行性與科學性。此外,雖然氣候因素平均值的變化能夠反映氣候的長期變化,但它們很難測度氣候變化對微觀個體的影響,因此,學者們常利用氣候因素當年數值與氣候因素長期平均值之差作為氣候變化的測度指標,研究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及農戶適應性行為決策問題(Wang et al.,2014)。借鑒已有研究成果,本書將氣溫、降水量當年(2014年)數值與其五年(2010~2014年)平均值之間的離差作為氣候因素變化的測度指標,研究蘋果種植戶氣候變化適應性行為決策及其有效性。
(二)氣候變化適應性概念及特征
氣候變化適應性是指人們為了減少氣候變化對自身財富與健康的不利影響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過程(Burton et al.,1978)。氣候變化適應性的基本內容可歸納為:①適應對策,即人們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措施;②適應者,即人們按照不同領域、不同產業劃分,導致不同適應者之間的差異化較為明顯;③適應性行為,是指人們在氣候變化影響下,采用適應對策的決策過程;④適應效果,是指人們采取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各類措施對自身財富的影響效果(Smit et al.,2000)。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氣候變化適應性的主要特征包括:適應者、適應對策、適應性行為及適應效果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構成研究蘋果種植戶氣候變化適應性行為的有機整體,具體來講:適應者是指專業從事蘋果生產經營的農戶,即蘋果種植戶;適應對策是指能夠幫助蘋果種植戶降低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應對手段;適應性行為是指蘋果種植戶進行適應對策采用與否及采用強度的決策過程;適應效果是指蘋果種植戶氣候變化適應性行為選擇對蘋果產出及風險的影響效果。
適應能力是影響適應性的關鍵,一個系統的適應能力影響其適應性措施實施的最終效果。適應能力是系統的典型屬性,描述的是系統適應擾動,減輕潛在危害,利用機會,應對當前或者未來外部壓力的能力(Engle,2011;Gallopín,2006)。而氣候變化適應能力是指系統利用各種外部條件應對實際或預期氣候變化壓力的能力。因此,在氣候變化背景下,蘋果種植戶利用各類資本進行適應性行為決策的能力就是蘋果種植戶適應能力。
氣候變化適應性根據其目的性可劃分為計劃性適應與自動性適應兩類,其中計劃性適應是指由政府制定實施的帶有政策性的應對氣候變化過程,而自動性適應或者自發性適應是指企業、家庭和農民等私人個體在氣候變化背景下自發的采取應對措施的過程(托達羅等,2014)。由于本研究重點探討蘋果種植戶在氣候變化背景下適應性行為決策過程,因此,它屬于自發性適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