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建設西北的限制

張印堂

自滇緬交通中斷以后,我國對外之國際交通,遂舍西南而圖西北,因之,開發西北與建設西北乃成為舉國一致之呼聲。政府有關部門派往西北考察者及社會企業家之前往調查者,形影相隨,不絕絡繹?!暗轿鞅比ァ敝袈?,一時甚囂塵上。政府當局為應目前急需,亦正擬具具體開發之方案以作建設之準備。如興辦水利、推廣農牧、建設交通、啟發富源等。惟關于一切設施之方式,具體之作法,均須循其基礎,善為利用,行之得宜,方能奏效。蓋以一區的繁榮或一個地方的荒蕪,均非偶然的現象,決定的因素雖然復雜,但是總與其地理環境的優劣關系最深。此乃各地之一般情形,我國西北,自亦不能例外。

當前國人所注意建設之西北,當以甘、新、寧、青四省為其范圍。西北人口之稀少,農林之缺乏,物產之不豐,村落之疏稀,都市之寥落,交通之困難,工業之不振,商業之衰微,與其如此千百年的歷史,當然是不無基本原因的。此基本原因唯何?即地理環境的限制,使之不得不然者。吾人雖也嘗言,一地的榮枯盛衰的形成,半為自然,半屬人為,而人力改進自然的效能,雖也可隨科學的進步而漸增,他[但]終有一定之限度,那自然的基礎,便是最后的限度。我國西北的經濟發展,人力雖似尚未盡到,未來的重要與潛在的希望雖然也有,但其可能性卻是有限制。邇來西北雖為國人最注意而且最急要發展的我國后方一部,但對建設西北之限制,尚鮮有談及者。本文之目的,即在企圖彌補此缺憾,為減少一部分不必要的考察與設計,為節省一部分虛糜的時光與經費計,為免除無味[謂]的失望計,請準筆者就管見所及,將此限制加以說明,以供有關機關與社會人士之參考,至關西北四省各地經濟發展之基礎與問題,容當另文分區作進一部[步]之探討。

我國西北經濟建設之基礎雖然隨地而有不同,但其基本困難問題之限制則一也,此限制為何?即為其氣候之過于干燥,雨水稀甚是也。西北各地之年均雨量除局部之高山外,皆在十五寸以下,而分布既不可靠,又欠均勻。無雨之沙漠,比之雨少的半干燥地,所占面積尤為廣大。雨少確為西北一切經濟發展之最大限制,譬如四省之中,要以甘肅一省雨量最多,而甘省之農作仍以雨少為患,其嚴重由農人常以石片遮蓋田地,以減土中有限水分之蒸發可見之。寧、青、新三省雨量尤少,困難更大,限制也特嚴。以是之故,興辦水利,確為西北農墾之先決條件,惟以其雨少,長大之常年河道無多,山間溪流為數雖夥,但以水源有限,多為間息河,冬春干涸,水源□缺,更無舟運之便?!跻晕鞅彼氖 酢酢酰兄圻\之利者絕少,僅湟水自西寧至皋蘭再沿黃河下達包頭之一段而已。寧境之弱水,扁葉輕舟雖可通行,但以水道流向與商路方位背馳,亦無何商運價值,外如新疆之第一大水塔里木河合天山、蔥嶺與昆侖諸山數千百條眾水之總會,而終以水勢有限,沒入境內之戈壁沙漠中,成一無出口之內陸河,終無外流之可能,西北沙漠之廣與水勢之小,由此可見一般[斑]。今若挖掘運河,“沙漠行舟”,須有龐大之水源河道得以借助引用始能為功!“沙漠行舟”果然有焉,例如蘇伊士運河穿過了埃及與亞拉伯二大沙漠之間,經地中海與紅海溝通了印度、大西兩洋,便利了西歐與東亞二洲間之交通運輸,□益殊深?!吧降伛偞闭咭嘤醒?,如巴拿馬□□,鑿通南北美洲□□土□山岳,貫通了大西、太平兩洋。此兩運河所經之地勢雖為沙漠山岳,但其距離,前者長一百余公里,而后者僅五十余公里,且毗聯汪洋大海,水源無窮,偌短之運河,施工之困難,且亦傳□奇聞,而工程之偉大,已成歷史上之異跡。今若欲在我國之西北,越過遼闊遙遠的戈壁大沙漠,筑一運河,長達數千里,且附近又無豐盛之水源,豈不難乎?查如于我國西北修筑運河,便利交通,其最近之水源與最易之途徑,當以東自寧夏東部中衛附近之黃河水,西至新疆北部布倫托海附近之額□齊斯河(為鄂比河上游)止一線為最適,此河直距遠在兩千公里以上,比之長僅百余里之蘇伊士運河,其工程之艱巨,何啻天壤,今若勉強鑿筑,豈不難乎其難哉!寧新高原一帶,地勢較為廣平,于公路鐵路之敷設,皆具有天賦之便利,與其計劃難能之“沙漠行舟”,何不就其基礎便利發展較為輕而易舉之公路與鐵路交通耶!自然限制原不可忽,即以通行水陸空三界之飛機言之,尚有其限制焉,如高空空氣之分外稀薄,兩極氣候之極端濕冷及風暴天氣之特殊惡劣,竟為其不易克服之困難,何況離水不能行駛之船只乎。所謂西北“沙漠行舟”,誠戛戛其難矣哉。

次言西北興辦水利,井灌溉問題,談何容易?“十年萬井”需要雖屬迫切,但行之于雨水根本缺少之西北,確非易事。查當前西北水利之最大問題,不在井泉溝渠之缺乏,而如何維護現有溝渠井泉之效能,實尤迫切。如甘寧交界之西北走廊一帶,溪流如織,井泉密布,灌溉農業,夙稱發達。惟流沙迫近,為害最甚,溪流常為所阻,易道改流,溝渠廢棄,井泉干涸,昔日之黃花田疇,今則廢墟荒野,過去之繁榮村鎮,今則地下古跡。以是之故,人畜徙移不定,動亂頻仍,盛衰榮枯,變化無常,此乃為我國西北過去恒常之歷史動態也。由此觀之,如何保持現有溝渠井泉,不為流沙所沒,如何減除土中鹽鹵質,以免作物受害,較之增挖新井,辟建新渠,俾[裨]益西北農村水利,殆尤甚焉。否則流沙之為害不除,新井新渠筑成之后,有何益耶?例如戰前我國于綏遠所辦之水利工程。于清末在后套所修之八大渠廢而不用,棄而不問,而于民國二十年,又新筑一“薩托民生渠”,完成之后不數年,該渠即以淤沙與鹵性之繼增,一變而為“民死渠”矣。舊者依然廢棄,而新者又告失敗,前車□□,□然猶存,仍復蹈之,實令人不解。況于缺水最□之寧、新二省,挖□井泉□□□□與我國他省大□其□。二省地下水位□分布,多不呈片狀層,乃為線狀潛水。地下水脈之分布與山上之溪流形勢關系最大,按脈〖挖〗之,深不數尺,即見潛流滾滾不息,離脈挖□,深雖數丈而終不見水者時有所聞,新疆特有之“坎井”系統,灌溉方式即由此種地下水文所演成者也。我國西北發展有年,可□之處,殆已有井在焉。待挖之可能井泉雖有,但其希望至為有限。所謂搬山倒海雖非絕不可能,歐西荷蘭沿海淺水之“海田”利用,即其例也,惟若行之于深海大洋,豈不徒勞而無功耶?今若擬于無水之沙漠強行鑿井,發展灌溉農業,與癡人之夢有何異耶?我寧、新一帶,以地位關系,乃為當代世界最干燥之一部(山地除外,其詳容后續論),吾人即無呼風喚雨之能,欲于萬里長漠,挖鑿運河,以達“沙漠行舟”之大計,于根本雨少甚或無水之地□□□,以□“十年萬井”□□□□,其□□□□□□?

《云南日報》1942年11月23日,第3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榆县| 安阳县| 彭水| 喀喇| 丰县| 五莲县| 彰化市| 雷州市| 崇阳县| 清徐县| 华坪县| 家居| 高要市| 香格里拉县| 铜陵市| 海淀区| 百色市| 天柱县| 山西省| 社会| 关岭| 余干县| 大石桥市| 明光市| 枣强县| 舟山市| 长白| 天峨县| 读书| 方城县| 龙江县| 临沭县| 兰溪市| 清原| 建阳市| 西林县| 乌海市| 定西市| 澳门| 兴安县| 娄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