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蒙漢雙語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內蒙古自治區雙語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具體如下。

(一)民族教育政策落實不到位現象依然普遍

內蒙古民族教育發展中存在民族教育政策法律法規落實不到的情況。如《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教育發展條例》第三十七條明確規定:“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民族幼兒園、中小學所需的水、電、取暖費用,應當按照實際支出納入預算,足額核定并及時撥付到位?!钡谌藯l規定:“各級財政應當設立民族教育專項補助資金。對少數民族聚居且人口多,民族教育工作任務重、困難大的地區,自治區財政應當給予適當傾斜?!钡?,筆者在調研中了解到,學校普遍反映學校的水、電、取暖等費用都由學校自己承擔,班主任工作量大但津貼沒有或短缺,積極性不高,影響了寄宿制學生管理質量。學校相關負責人認為相關政府部門沒有認真履行《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教育發展條例》中確定的相關職責和義務,導致地方蒙古族學校辦學經費不足,學校領導辦學壓力較大。

(二)蒙古族學校生源減少現象依然比較突出

越來越多的蒙古族學生進入普通學校學習,嚴重影響了蒙古族學校的生源。其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蒙古族幼兒園數量和規模不能滿足蒙古族兒童的入園需求;另一方面,一些蒙古族家長在教育子女的觀念上發生變化。這對于蒙古族學校的發展以及民族語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較多負面影響。

表2-1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接受蒙漢雙語教育的學生情況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現有蒙古族在校(園)幼兒園、中小學學生共78.906萬人,其中,蒙語授課的學生有27.0179萬人,占蒙古族在校(園)幼兒園、中小學學生總人數的34.24%。蒙古族在園幼兒14.1027萬人,其中,蒙語授課的幼兒有5.3579萬人,占蒙古族在園幼兒總人數的37.99%。蒙古族在校中小學學生有64.8033萬人,其中,蒙語授課的學生有21.6600萬人,占蒙古族在校中小學學生總人數的33.42%。由此可見,65%以上的蒙古族學生選擇進入普通學校學習,使蒙古族中小學生源減少情況愈演愈烈,導致使用蒙古語言文字的人數急劇下滑,影響了民族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三)師資隊伍老齡化現象嚴重,且專業結構不合理

民族學校多以寄宿制辦學形式為主,除了任課教師以外,還需要大量管理學生日常生活的生活指導教師,這從客觀上造成了民族學校的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同時,民族學校師資存在嚴重的老齡化現象和教師專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如通遼市H旗35歲以下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23%,36~50歲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43%,51歲以上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34%。H旗音樂專業教師只有56名,體育專業教師只有84名,美術專業教師只有59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只有1名。由此可見,師資數量不足、老齡化嚴重和專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嚴重影響著民族學校發展。

(四)學生母語水平下滑成為普遍問題

內蒙古民族教育堅持以蒙語為主、漢語為輔的雙語教育。這種蒙漢雙語教育一類模式是內蒙古民族教育取得成就的根本。讓學生在學好本民族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再學習國家通用語和外國語,逐步達到“蒙漢兼通”的目標。但從目前內蒙古蒙古族學校情況來看,蒙漢雙語教育的突出問題不是國家通用語言學不好,而是學生的母語水平普遍下滑,在讀寫說各方面經常出現障礙,甚至不如漢語水平,這一點成為影響雙語教育質量的瓶頸。在調研過程,學校領導及一線教師普遍反映,“現在蒙古族學生的母語水平下滑明顯,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對蒙古族語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表示擔憂。筆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影響學生母語水平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學習、生活環境對學生母語學習的影響。一是生活環境影響學生的母語學習。中小學布局調整后,很多農村牧區的學校合并到旗縣,孩子們離開家鄉到鄉鎮上學,離開了蒙古語言文化土壤。語言作為文化的符號和載體,在其產生、發展和變化中,一直受到文化的制約和影響。一定社會的文化,在傳播和發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對該社會的語言產生一定的作用或影響。因此,學生離開了傳統生活環境及蒙古族文化環境,必然對其母語的學習帶來困難,尤其對城市里一般不被提到的那些傳統生活中使用的詞語、習俗,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二是網絡環境影響學生的母語學習。電腦、手機等網絡傳播以英語或漢語言文字為主要載體,很少有以蒙古語言文字為載體的網絡內容。學生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盡可能地學習網絡內容的語言文字,這使得蒙古語言文字的傳承處于不利地位,給民族語言文字的發展帶來了沖擊和挑戰。

教材缺乏特色和蒙文課外讀物嚴重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一是蒙古族學校開設的課程中除蒙古語文以外,其他課程都是翻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國統一教材。教材的高度統一性不符合學生的知識背景,更無法滿足不同民族、地區學生的實際需求。二經費短缺及蒙文課外讀物不能帶來經濟效益,不能充分滿足學生對蒙文課外讀物的需求。調查學校普遍存在蒙文書籍短缺現象,有一些學校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并開始想辦法改善。三是學生學習壓力大、負擔重。接受蒙漢雙語教育一類模式的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蒙古語,從小學二、三年級開始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外國語。因此,蒙古族學校的學生比普通學校的學生多學一門課。而且,小學低年級學生蒙古語能力較弱,這時接受三種語言的學習無疑增加了學生的負擔。

(五)理科教育質量較低

某市教育局提供的近三年高考理科成績統計數據顯示,蒙漢雙語授課學生與漢語授課學生的理科成績存在一定的差距。具體如下:2014~2016年,漢語授課學生數學平均分分別為66.47分、77.4分、75.97分;蒙漢雙語授課學生數學平均分分別為34.15分、36.5分、37.87分;分差分別為25.76分、25.46分、23.67分。漢語授課學生理綜平均分數分別為141.38分、132.31分、148.58分;蒙漢雙語授課學生理綜平均分數分別為94.81分、88.72分、100.24分。分差分別為46.57分、43.49分、48.34分。蒙漢雙語授課學生理科成績低受到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影響:客觀因素包括理科教師整體水平相對低、考試難度較大等;主觀因素包括學生的努力程度以及母語水平的下滑。其中,理科教師整體水平相對低是蒙漢雙語授課學生理科成績較低的關鍵因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阳县| 南部县| 盖州市| 昌都县| 青州市| 永修县| 招远市| 信阳市| 石阡县| 清涧县| 伊吾县| 迁安市| 平邑县| 朝阳市| 东明县| 美姑县| 习水县| 乳源| 若尔盖县| 康平县| 邢台市| 灯塔市| 林口县| 理塘县| 垫江县| 仙桃市| 班戈县| 酒泉市| 娄底市| 五指山市| 饶平县| 嘉鱼县| 青河县| 罗甸县| 襄城县| 高雄县| 清徐县| 雅江县| 平昌县| 宜城市| 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