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蒙漢雙語教育取得的成就

(一)民族教育政策體系日益完善

民族教育政策是發展民族教育事業的重要依據和保障。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內蒙古自治區認真落實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的方針,先后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局、財政局關于恢復民族中學和牧區小學人民助學金的通知》、《關于恢復和發展民族教育的幾點意見的報告》、《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財政廳關于成立內蒙古自治區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發展基金會的通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在全區民族中學開設外語課有關問題的通知》、《內蒙古自治區高考實行“3+X”后蒙古語和朝鮮語授課學生的考生科目及記分方法的通知》等一系列發展民族教育的政策文件,具體內容包括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實施優惠政策、設立少數民族學生助學金、民族語文教材建設、設置少數民族教育專項經費、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學習、提升少數民族教育質量等方面。

(二)形成完備的雙語教育體系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已經形成從幼兒園到高等學校的完備的雙語教育體系。該體系已全面覆蓋辦學形式、招生、課程設置、教材建設、就業等各個環節。首先,辦學形式方面,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階段獨立設立雙語教育授課學校。高等教育階段獨立設置雙語授課專業或民族班。其次,招生方面,制定并執行少數民族學生優惠政策,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收少數民族學生。再次,教材建設方面,雙語教育實施的民族語文課程和漢語文課程按照國家課程標準自編,其他課程教材均使用國家統編教材的翻譯版本。最后,就業方面,制訂和實施民族語授課學生就業相關的優惠政策。如《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教育條例》第四十條明確規定: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招聘人員時,每年應當從錄用計劃總數中劃定不低于15%的職位用于蒙古語授課大學畢業生。國有企業招錄人員時,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蒙古語授課大中專畢業生。

(三)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得到有效保障

傳承優秀民族文化是民族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在學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主要通過校本課程傳承和發展。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課程管理,從2001年開始校本課程被正式納入國家課程體系。以蒙古族學校為例,蒙古族文化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資源,被納入學校日常教學活動中,進而使民族文化傳承得到有效保障。以蒙古族文化為資源開發的校本課程有四類:一是民族藝術類,如馬頭琴、版畫、書法、安代舞、民族歌舞等;二是民族體育類,如搏克、校園那達慕、蒙古象棋等;三是語言知識類,如詩歌朗誦、演講、《蒙古秘史》、《內蒙古歷史》等課程;四是手工制作類,如蒙古包制作、哈啾嗨、雕塑、刺繡、剪紙等。蒙古族文化校本課程不僅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起到重要作用,而且還具有補充國家課程、拓寬學生視野、體現學校特色辦學理念等作用,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丰原市| 平凉市| 宣汉县| 图们市| 内江市| 麻阳| 修武县| 安乡县| 大竹县| 资中县| 兴义市| 广安市| 南木林县| 永吉县| 阿克苏市| 页游| 西畴县| 长宁县| 保靖县| 荥阳市| 三门县| 阿尔山市| 石河子市| 金阳县| 河源市| 武夷山市| 阿图什市| 杭锦旗| 桃园县| 时尚| 南丰县| 秦皇岛市| 江门市| 铜川市| 晋中市| 京山县| 丽水市| 江陵县| 简阳市| 普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