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人民司法中的鄉村社會糾紛裁斷:以太行地區為中心
- 李文軍
- 613字
- 2019-10-12 19:13:07
第一章 早期人民司法與社會糾紛解決
第一節 早期人民司法的方法論與運行特質
本書對太行地區糾紛裁斷所進行的案例研究,是以人民司法為線索和分析工具的,因此有必要對人民司法的邏輯和運行特質首先進行呈現。作為一種司法模式,人民司法以共產黨所宗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和辯證法為基礎,在方法論和價值觀上都有自身的特點。具體來說,在方法論層面它反對法條主義,主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積極主動司法。在價值觀層面則主張以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為司法的判決標準。這一邏輯是我們理解具體案例中裁斷過程和結果的基礎。
人民司法路線的實踐品格,是通過對唯物論和辯證法所要求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的遵從而確定的。在司法中如何認識問題、如何分析問題以及如何處理問題,在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指引下都形成了相應的具體形態。概言之,人民司法的方法論,正是司法領域具體運用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結果。這一選擇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角色有重要關聯。從早期人民司法的任務來說,是以共產黨的政策為導向,與其他工作一起共同實現改造社會的宏愿。此一過程要求司法遵循以下準則:(1)堅持進步的方向,經過教育,逐步提高;(2)照顧落后,但不遷就落后,逐漸達到克服落后;(3)照顧將來的利益,尺度放寬,將多數人歸于可引導范圍內,依據具體情況,處理具體問題;(4)根治落后,需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發展經濟、發展文化教育,逐步達到大致法律要求。[1]以上步驟與唯物論和辯證法的要求極為契合。由此歷史地決定了唯物辯證法對早期人民司法方法論的統攝地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