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人民司法中的鄉村社會糾紛裁斷:以太行地區為中心
- 李文軍
- 430字
- 2019-10-12 19:13:08
一 背景介紹
1941年,太行地區成為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的直轄區后,法制建設工作逐步展開。時隔不久,略有成就的法制建設就面臨嚴峻形勢。1942年到1943年,太行地區遭受連續兩年的災荒,潛入太行根據地的特務和破壞分子乘勢活動,暗殺、盜竊、搶掠等案件增多。太行地區司法部門由此提出了“面向事實、深察民隱,傾聽群眾意見,解除民間疾苦”的口號。[35]1943年底太行地區的整風運動開始。此時的法制工作才逐步走上正軌,更加貼近群眾。地區司法工作人員的思想和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法制工作更加注重與群眾運動相結合,充分利用群眾運動解決根據地內出現的違法違規問題,這一點在民事糾紛的解決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他們普遍采取“調解為主審判為輔”的方針解決糾紛。這在太行地區的63個案件中有明顯的體現(見表1-1)。
表1-1 20世紀40年代太行地區政府斷案63例訴訟類型統計
由表1-1可以看出,在63個案例中,民事訴訟案例有33例,占總案例數的52.2%;調解案例為25例,占總案例數的40%;刑事附民事案例和其他案例占7.8%。民事訴訟案例與調解案例數差距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