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關于落日之下,那拉下黃昏帷幕的后記
- 拖行棺木的芬里爾(套裝5冊)(輕小說系列)
- 雨無痕淚滿衣
- 1877字
- 2019-09-12 11:04:16
寫在最前的話語是,感謝。
謝謝一路讀過來的讀者,非常感激您。然后,以下便是后記內容了。
1939年9月,納粹德國借電臺事件入侵波蘭,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帷幕,也將納粹德國當時最強最新穎的戰術【閃電戰】拉上了世界舞臺。
盡管充滿浪漫與勇氣情懷的波蘭人奮戰至死,甚至做出了騎兵朝現代裝甲化部隊沖鋒這種無畏舉動,但終究還是在短短的一個月多點時間內侵占了全國。期間,英法兩軍曾來到德軍側翼戰場象征性地打了一下,并提出了嚴重抗議,然而久久沒有真正對德軍動手,以至于他們的這種‘支援’被德國人戲稱為【靜坐戰】。
本書主角芬里爾中尉,就是在這個時代里參軍的純種德國人。他曾是納粹德國國防軍最強的小卒,后晉升為最強兵團德意志擲彈兵的副營長。當然,在歷史之上,你找不到關于他的任何記錄,畢竟這只是一本架空歷史的文嘛(笑)。
當時德國的元首希特勒,之所以能夠上位是相當復雜的原因,不僅僅是擁有財團幫助,還依靠他那惡魔般的煽動力,抓住了不少民眾的心。他通過堪稱惡魔演說般的力量,讓自一戰投降后一直過得不好的民眾們對他產生了信心,從而推舉出了一個人之身的惡魔。
一戰末期,德國尚存一戰之力。但好不容易組建的政府卻選擇了投降,簽訂了充滿恥辱的凡爾賽條約,使得國家兵力完全被遏制,命脈交在法國的手里。也正因此,德國內部的愛國民眾開始對政府有所不滿。
此后因為戰后帶來的種種惡劣影響,德國迎來了不管是從什么層面上都是寒冬的大蕭條,民眾大范圍失業,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只能無所事事。而與此同時,沒有自己國家的外來者——猶太人們卻普遍因經商而成為瀟灑的有錢人,開始被部分德國人憎惡。
芬里爾,便是在一戰戰后這段嚴肅而蕭條的時光里生長的。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德國人,他自然而然愛國,也被渲染了對猶太人的仇視。所以最后,在聽了希特勒的主張后,他以自我意識加入了當時還不是德意志師的德國陸軍,從小兵當起,一心想為德國做些什么,讓蕭條的天空恢復藍天。
當然,活在21世紀的我們都知道,納粹給德國帶來的不是救贖,而是更加可怕的深淵。但在當時的德國里,卻是真真實實地有著不少人全心全意相信,認為希特勒會為德國帶來曙光,可見此人可怕的力量與當時德國的困境了。
甚至有很多人認為,就算沒有希特勒,也會有一個別的人來組建納粹,因為當時的德國就是那么地適合催生一個‘惡魔’。這不是洗白納粹,它們是不折不扣滅絕人性的法西斯。但是從歷史之上,我們可以學會很多東西,從而來避免再次面對同樣情況——好比如如今的德國,也正因為各種原因而導致民眾怨聲載道……
扯遠了,總之以上就是大概的對那個時代的一些個人總結。寫這篇小說,以一個納粹作為主角,并不是為了【洗白】或者是為了【酷】考慮,而是我精心思考過的必然。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沉重而又悲哀的故事,帶給大家一些我所想表達的東西與感情。如果大家在看完這部作品后,有自己的想法,我很歡迎您來討論,也會很慶幸我能帶給大家思考的空間。
芬里爾中尉到底為什么會變成沉默的不死身魔男呢?他是在什么時候被改造的、又是出自什么理由接受改造的呢?跟在他身邊,充滿魔性的小女孩是誰?蘇聯人想要做什么、納粹殘黨又想做什么呢?以及男人跟少女到底要做什么?他們的未來在哪里?這篇小說到底想表達什么……如果有興趣了解更多謎團,就請繼續支持下去吧。
本篇小說是建立在我的《拖行棺木的芬里爾(中篇版)》之上的精修擴展,增加了更多的線與對人物的刻畫,但在劇情與結局之上,應該是完全一致的,所以等不下去的讀者,亦可去讀讀中篇版,僅12.9萬字,很短。
嗨,大家好。
我是燃燒殆盡的菜雞寫手,連后記也得絞盡不多的腦汁才能寫出來。不知不覺就啰嗦了很多,講了不少關于那個時代的事情呢。因為這篇小說的基調偏沉重,所以難免就會觸及不少讓人感到不適的地方。但請相信,我所想要以及想表達的確確實實是美好而積極的人性閃光。
總之,本篇小說是我對于【戰爭】與【人性】兩個沉重主題的嘗試,是以微薄之力,稍微地叩問哲理性思想的小說。或許并不能表現出該有的深度,也或許還有更多文學性上的不足,但希望大家能夠豪邁地指出,好讓我有改進的方向,在這里先感激不盡了!
本篇小說的主角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參考了《銃墓》與《地獄之歌》兩部作品,這是我的靈感來源,也是很好的作品,推薦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不過,如果要提起主角的本質,那果然只能是弗蘭肯斯坦了呢,嘿嘿……如果你喜歡這個沉默的大塊頭,或者是魔性少女,亦或者是人類守護者提爾,都可以跟我說。如果有什么人物上的不足,也敬請指出,我會非常感激各位提出意見來的。
總之,后記就到這里為止吧,再次非常感謝各位的支持,希望能夠與各位在第二卷后記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