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字如來
- 張大春
- 2769字
- 2019-09-12 10:59:51
人生勇敢果艱難
——關于勇敢的字好像少了點,而畏懼呢?

小時候每年過舊歷年,家里都會設一場一連兩三天的牌局,大人們從八圈搓到四十八圈,吃了打,打了吃,輪流做“夢家”的一兩人便在牌桌邊的小榻上、竹椅上困覺。
牌戲方酣的那幾日,大白天的,家里待不住,外頭也沒處可去,我和一個小姊姊玩伴就提著原本放水果的竹編籃子,里頭盛滿了空香煙盒,步行到村口的幼稚園閑晃——那兒是我的“學?!?。有一回忽然察覺玩得晚了,天都黑了,小姊姊看看天色,又看看四下里帶著迷茫煙氣的庭園,說:“鬼都出來了。”
我聽過鬼故事,然而鬼故事里的鬼一向都在故事里嚇唬小孩兒,從來沒有那么切近地來到我身邊過。這一句“鬼都出來了”著實太恐怖,我渾身上下不由自主地打起了哆嗦,還得假做鎮定地說:“他們從哪來的?”
小姊姊仍舊一副云淡風輕的模樣,這廂看看、那廂看看,不住點著頭,說:“白天太熱,他們都躲在磚縫里。晚上涼快了,磚縫里又太擠了,所以他們都出來了?!?/p>
我嚇得登時就哭了,說:“我要回家!”
小姊姊說:“你是男生,你要勇敢呀!”
那應該是我此生第一次感覺到這個語詞和我有關,可是確實又一點關系都沒有的一刻。我一路大哭著從龍江街跑進巷子,但覺兩邊磚墻的縫隙之中不斷地飄出了輕煙一般的鬼身。但聽得小姊姊在后面不知多么遙遠的地方說:“你的籃子!你的籃子!——欸,你要勇敢一點??!”
我才不要。
不知道心理學家怎么說,但是從語言學的角度看,常用字里面,表現膽氣豪壯的大約只有勇、敢、果三字。我只能勇敢地判斷:人性中畏懼的成分所占的比重相當大。
在金文中,“勇”()是一只手拿著一支短兵器——這兵器的形體就像是一個頂上缺了那一橫劃的“用”字——持短兵以臨敵,表示近身接戰,你說勇敢不?
“螳臂當車”的故事出自《韓詩外傳》,說齊莊公出獵時,看見這么一只不自量力的小家伙,竟然“舉足搏輪”,齊莊公趕緊“回車而避之”,以表示敬重天下勇士之意。這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勇敢可能不是不自量力,而是有眼界、更有胸懷。至于有的文字學家另持異論,以為“甬”是花朵茂盛的樣子,把來形容實力壯、氣勢盛,這解釋怎么看都有些虛張聲勢。
相較之下,甲骨文的“敢”()復雜得多,兩只手相持,前趨而爭取。左下角看似“耳”的字符其實是個“甘”,算是這個字的聲符,并不具備字義。由原初的“盡力爭取”之義逐漸演化,敢字就有了“行為堅決”的用意。
果敢兩字連用,早在《禮記·文王官人第七十二》中就有:“營之以物而不虞,犯之以卒而不懼,置義而不可遷,臨之以貨色而不可營,曰絜(潔)廉而果敢者也?!?/span>這一長串字句里所形容的勇敢,可不是逞意氣、斗蠻力,而是一種全面的、堅決的價值感,那是理想的官人(卿大夫)所應該具備的特質;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孟子所說的那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而“果”字——植物生命的終極之物——當然也隱喻著人生行事的目的,它不但象征著充實飽滿,也顯示“能”“真”“決然”“如若”等義,可是當它被用來表現軍事階級的時候,顯然是鼓勵人以個人最終的結局來對賭國家的榮譽——《左傳》所謂“殺敵為果,致果為毅”,而唐代的“果毅都尉”“果毅校尉”就是這么來的。
不過,絕大部分表述人心感應于外物的情緒,多是不勇敢的。先說“怕”,這個最常見的恐懼之詞原來并非恐懼之意。一個心,一個白,表達的是“內心恬靜,言行無貪無肆”,就是“無為”。又因為“白”是日將出之前所見的微光,便有單純、高潔的意思。無論是《老子·二十章》:“我獨怕兮其未兆。”(我卻淡泊得沒有什么想做的事),或者是司馬相如的《子虛賦》:“怕乎無為,憺乎自持。”(抱持著淡泊無為的心境)都與“泊”字通。
到了唐代,這種單純高潔的心境便不知如何轉出了“畏懼”的意思;杜甫的《官定后戲贈》詩就寫道:“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span>玄宗天寶十四載,杜甫被任命為河西縣尉,他不肯屈就,改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這是個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門禁鎖鑰的差使,杜甫實在傷心,便寫了這首自嘲之作。
其他如韓愈《雙鳥詩》可證:“鬼神怕嘲詠,造化皆停留?!?/span>以及元稹的《俠客行》:“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也都可以證明:唐朝人說的“怕”,已經沒有漢朝以前的人那么玄了。看來應該是民間俗語所致,或許心中空無一物,就將虛心變成了心虛。
“害怕”也是俗語,卻把“害”字變“怕”了?!昂Α北緛碛袨牡?、惡事的含意,原來“宀”表示家庭,“口”表示爭吵,顧名思義,災禍多起自家庭中的是非口舌,而中間那個長得很像“豐”字的字形(讀作“介”)現在已經死了,這個字是三斜撇貫以一“丨”,意思是“散亂之草”,這個聲符兼有表義的功能,表示災亂。本來“害”字就是用以描述災亂,沒有表述心情的用意,可是連上一個怕字,就跟“駭”字相通了。
俗語的力量強大,至少在宋代(如《朱子語類》),“怕”字還轉出了“難道”“豈是”的用法,所以“恐怕”不是真的怕,而是反詰猜測之詞,可見人們對于不可知、不可測的結果,總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悲觀。此外,還有一個“怖”字,也是怕得莫名其妙,原本“怖”是將貴重之物(古代的貨幣)敬獻于神前,小心翼翼、莫使污損,結果也成了恐懼的代詞。
仔細檢索以“心”為部首的字群,會發現大部分表現人類情感的字都是負面的,其中又以憂懼居多,除了“怕”“怖”之外,“怪”“恐”“怔”“悒”“悸”“惴”“栗(慄)”“憚”“懔”……都含有膽怯、畏葸的意思。
如何抵擋這種恐懼呢?我發現一個也已經死了不知道多久的字——“悾”。原先以為它跟“恐”字差不多,稍稍一留意,才知道這是表現“中心誠實”的一個字,能虛其中而無我、亦無我執,乃見誠實??磥砀玖x的“怕”差不多,怕字既然已經怕了,不想為怕所苦的人能放空自己嗎?
也許,放空我執正是勇敢的基礎。然而總透露著幾分說來容易的況味,老實說:空言放空容易,讓我感覺磚墻縫里真的什么都沒有,還不只是理智能夠達成的。
字詞辨正
果然都害怕
一、哪一句中“敢”字與其他的差異最大?
①敢問夫子惡乎長 ②敢布腹心,君實圖之 ③若得從君而歸,則固臣之愿也,敢有異心 ④果敢之氣,剛正之節
二、“帝果殺吾子”之“果”,與下列哪一句中的“果”字意義相近?
①言必信,行必果 ②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③刀筆吏不可為公卿,果然 ④君是以不果來也
三、“勇蟲”是指:
①螞蟻 ②螳螂 ③蜜蜂 ④蟋蟀
四、“怕不是被我猜對了”的“怕”,應該解作:
①難道 ②恐懼 ③想必 ④應該
五、“天氣怪冷的”的“怪”,應該解釋作:
①太 ②甚 ③微 ④忽然
六、“懼”的本義與哪一類動物有關?
①昆蟲 ②小獸 ③鷹隼 ④虺蛇
七、以下哪一個字與敬神所產生的畏忌有直接的關系?
①恐 ②怖 ③怯 ④怕
八、挑個錯字:
①毛發慫然 ②毛發悚然 ③毛發聳然 ④毛發竦然
九、下列何字沒有憂懼的意思?
①悾 ②恐 ③悸 ④惴 ⑤栗 ⑥憚 ⑦懔
十、“勇盧”是一個五官之神的名字,主掌:
①眼 ②耳 ③鼻 ④舌
答案:④、③、②、①、②、③、②、①、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