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性能的保障理論與方法
- 趙元立等
- 3247字
- 2019-09-23 11:06:40
2.3 建立系統基準線
2.3.1 簡介
該步驟主要用于評估“按現狀的”產品保障策略、計劃和協議,以及確定是否進一步的分析可確保變更計劃的當前基準線。“按現狀的”分析可確定可能存在的阻礙和改進機遇。

確定系統的基準線是一種快速的評估方式。這種方式有助于確定對于項目來說,基于性能的策略是否可行。此外,該評估可以為確定更詳細的分析和審核的需求度提供充足的決策信息。
對于新系統來說,建立初始基準線需要獲得工程和可保障性數據。初始基準線應在里程碑A階段設定;但是,這只有在硬件或軟件描述的等級更高時才有可能完成。項目對評估的信息會受限于其分配低于主要子系統(例如結構、推進器和任務設備)的性能措施的能力。在更早期的壽命周期階段,設計系統的基準線需要獲得來自類似系統的類似數據。隨著項目進入后期里程碑階段,就可使用來自系統工程和產品保障分析的補充數據,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數據:可靠性、可維護性、診斷預測,故障模式、影響與危害性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s &Criticality Analysis, FMECA),以及故障報告、分析與糾正措施系統(Failure Reporting Analysis and Corrective Action System, FRACAS)、維修級別分析(Level of Repair Analysis, LORA)、維護任務分析(Maintenance Task Analysis, MTA)、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護(Reliability-Centered Maintenance, RCM)分析,以及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維護性(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RAM)與壽命周期成本分析。
對于已部署的系統,該步驟開始于將在替代方案分析范圍內考慮的資產和服務庫存。例如,產品保障管理集成產品小組應將評估限制在合適的級別(系統、子系統、組件,或者可能橫跨多個項目或軍種)范圍內。此外,集成產品小組還應考慮需歸入替代方案的產品保障要素。

產品保障管理集成產品小組和合適的裝備司令部代表應考慮表2-3中給出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解答可為小組成員提供初步了解基準線改進措施的機遇。
表2-3 有關成本、戰備完好性與其他因素的初始問題

本步驟提供了有關項目使用與成本數據的見解。這些見解可決定是否需要對持續保障策略的變更進行持續分析。如果評估的結果表明基于性能的協議的替代策略能維持/改進性能或降低項目成本,則項目經理應繼續開展商業案例分析(或合適的經濟分析)。
2.3.2 過程——三階段法
產品保障管理集成產品小組對當前產品保障策略的評估可分三個階段實施:(1)數據收集;
(2)數據分析;
(3)生成見解/建議。

上述階段可為集成產品小組提供指導,幫助其分析項目是否是某個備選持續保障策略的潛在候選項,特別是可能改善性能和/或降低成本的基于性能的策略。每個階段的詳情如下所示。
1.第1階段:數據收集
數據收集階段始于數據收集計劃的制訂。數據收集計劃中將列出開展產品保障評估所需的數據。該初始階段包括對“良好”數據的了解。在可能的情況下,收集的數據應與某個事件相關聯(例如,需要某天填寫基于活動的成本計算部分的申請)。此外,數據應盡可能以最原始的狀態收集;避免生成會給新型分析和/或不同假定或運算帶來困難的總數或預先計算的指標。

數據收集計劃無須詳細或復雜,但是必須全面。計劃的復雜性取決于項目的特性和其所處的壽命周期階段,其可以像一個表格或一份兩頁的大綱一樣簡單。數據收集計劃應包含數據來源,以確保針對必要的跟進措施,確定管理責任和提高所收集數據的準確性和可跟蹤性。圖2-4(其依據是從存在故障到可用的修理過程)給出了數據收集表的樣本。底部高亮顯示的數據可以幫助產品保障管理集成產品小組分析現行的產品保障策略。

圖2-4 數據收集模型樣本
數據收集還包含與合適的利益相關方的面談,以及對產品保障政策和其他保障文件的分析。產品保障經理集成產品小組應確保所有的數據準確、及時,且與接受評估的替代方案相關。

集成產品小組應記錄每次會議、面談和接收的數據,以確保未出席的個人可輕松獲取和了解調查的結果。合同商和政府可分別完成一部分的數據生成和分析工作。根據合同交付的數據應包含各類標記,表明是否存在對政府使用、修改、復制、發布、執行、展示或披露數據能力的限制。Excel或其他建模平臺中的數據軟件都是合同數據和進行后續數據操作和分析的有用工具。無論來源如何,都應將數據置于所有成員都可獲取的中心位置。
在開始下一階段的工作之前,無須獲得所有數據。在部分情況下,某些數據可能還無法獲得。集成產品小組應繼續監控在第1階段和第2階段收到的數據,然后盡可能在第2階段結束之前獲取剩余的數據。表2-4詳細描述了完成數據收集階段所需的工作。
表2-4 數據收集活動

2.第2階段:數據分析
本階段包含確定進一步分析和審核需求度的最高級評估。項目管理辦公室應與利益相關方合作,確定物資流動關系、循環次數、勞動力需求,以及其他使用進程圖的過程要素。進程圖可以幫助集成產品小組將整個供應鏈視覺化和發現高等級的產品保障策略改進機遇。進程圖應包含供應鏈所涉及的特定活動和活動所有者,包括供應保障、維護、修理、大修或其他合適的集成產品小組要素。如果不存在現有的進程圖,則應與關鍵利益相關方共同制作進程圖。即使已經記錄詳細的進程圖,利益相關方還是可以在對其進行審核和驗證時獲益。

表2-5詳細描述了完成數據分析階段所需的工作。
表2-5 數據分析活動

在使用了第1階段收集的數據之后,產品保障管理集成產品小組應設法通過數據驅動和基于證據的響應來回答下列問題。表2-6中給出了會對戰備完好性和成本造成影響的關鍵考慮因素。
表2-6 評估戰備完好性與成本時應考慮的因素

3.第3階段:生成見解和建議
本階段主要的工作是整合收集和分析的數據,形成與備選持續保障策略可行性和潛在改進機遇相關的見解。也就是說,在本階段收集的見解依據的是以下問題:備選的持續保障策略是否能夠改進戰備完好性和/或成本成果?分析應從數據中獲得見解,而不是通過生搬硬套已收集的信息來確定前進的方向。舉例來說,相比簡單記錄規定年度內與某個部件相關的延期交貨小時數,更恰當的做法應該是了解長期的趨勢,或是與該部件相關的總延期交貨小時數的百分比。上述見解可以提供工作的背景和以全新的方式形成的信息。這種方式可以幫助產品保障管理集成產品小組確定持續保障策略的變化是否有利和可行。

本過程將形成兩個可能的建議:基于性能的保障協議是否可以改進成本或戰備完好性成果。在上述案例中,如果基于性能的保障協議證明可行,就需要對其進行更詳細的分析。如果采用基于性能的協議被視為是不恰當的行動方案,項目經理/產品保障經理仍應確保其當前所使用的持續保障策略可以盡可能最低的成本保障作戰人員需求,并在壽命周期保障計劃和其他文件(視具體情況而定)中記錄其所做的決策。表2-7介紹了第3階段的高級別活動。
表2-7 形成見解與建議的活動

2.3.3 結論
本步驟結尾將根據持續保障策略變更的潛在收益和基于性能的保障協議的可行性,提出有關持續分析的“繼續/停止”建議。項目管理辦公室應審核基于性能的保障策略可能提供的成本節約和戰備完好性改進機遇,并在后續步驟中探索可能的替代方案。
2.3.4 通用子系統使用案例
產品保障經理通過數據收集計劃確定了必要的信息,并與關鍵利益相關者面談。產品保障經理與來自項目管理辦公室、維護組織、供應保障部門、野戰級保障單位和需求小組的代表進行了面談。分析在使用了收集的數據之后完成,并形成了可與集成產品小組分享的關鍵見解。根據分析和獲得的見解,產品保障經理能夠形成對當前產品保障策略性能的認識。

總體上,產品保障經理確定了當前的產品保障策略應該是滿足作戰人員需求,但其也可能提高戰備完好性和降低成本。正如之前所討論的一樣,通用子系統僅負責不到1%的系統級故障,這一比例與本平臺其他子系統相當。但是,產品保障經理發現有六個組件正在導致維護和供應保障相應時間的延遲,而且其保障成本高于預期。通用子系統產品保障經理對上文第2階段給出的因素進行了分析,然后形成了表2-8中所示的調查結果。
表2-8 通用子系統應考慮的關鍵事項

基于上述調查結果,通用子系統產品保障經理得出結論,項目管理辦公室應開展更詳細的分析,確定可能通過基于性能的保障協議節約的成本。目前不存在對基于性能的保障協議的阻礙:時機合適,利益相關方已達成一致,且項目管理辦公室也正在尋求降低持續保障成本。此外,項目管理辦公室也可通過協議提高供應績效。
- 廣電5G從入門到精通
- 智能網聯汽車V2X與智能網聯設施I2X
- GPS/GNSS原理與應用(第3版)
- 社交電商運營策略、技巧與實操
- 互聯網基礎資源技術與應用發展態勢(2021—2023)
- 互聯網安全的40個智慧洞見:2015年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文集
- 網絡安全技術與解決方案(修訂版)
- CCNP TSHOOT(642-832)認證考試指南
- Bonita Open Solution 5.x Essentials
- Master Apache JMeter:From Load Testing to DevOps
- 網管第一課:網絡操作系統與配置管理
- 物聯網M2M開發技術:基于無線CPU-Q26XX
- 黑客心理學:社會工程學原理
- Hands-On Cloud:Native Microservices with Jakarta EE
- ElasticSearch 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