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黃金無假 靜處安身
- 增廣賢文全鑒(典藏誦讀版)
- 余長保解譯
- 3819字
- 2019-09-09 11:16:11
【原文】
黃金無假,阿魏[1]無真。
客來主不顧[2],應恐是癡人。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誰人背后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
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鬧里有錢,靜處安身。
來如風雨[3],去似微塵[4]。
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
【注釋】
[1]阿魏:中藥名。一種有臭氣的植物。根莖的漿液干燥后,中醫用為幫助消化、殺蟲解毒的藥物。
[2]顧:招待。
[3]來如風雨:形容來勢像暴風驟雨一樣猛烈。
[4]去似微塵:形容退去像微塵飄落一樣靜悄無聲。
【譯文】
貴重的黃金很難造假,阿魏這種廉價的藥材卻幾乎沒有真貨。
客人來了,主人不去招待,他可能是個不明事理的傻瓜。
窮人即使住在鬧市也無人理睬,富人即使住在深山也會有遠方親戚來訪。
有哪個人背后不被別人議論,又有哪個人在人前不議論他人?
有錢人不管說什么,別人都認為他說的是對的;窮人不管說什么,別人都不會相信那是對的。
不信你到筵席上看看,哪杯酒不是先敬有錢的人?
熱鬧繁華的地方有錢可賺,偏僻幽靜的地方適宜安身。
來勢像暴風驟雨一樣猛烈,退去像微塵飄落一樣靜悄無聲。
長江的后浪推涌著前浪,世上的新人趕超著舊人。
接近水的樓臺總是最先看到水中的月亮,朝向陽光的花木總是最先感受春天的到來。
【簡析】
“黃金無假,阿魏無真”,這句話是說,常見的東西不容易作假,人們易被不熟悉的東西所欺騙。“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話反映了社會上某些人與人之間單純金錢關系的不正常現象:親與不親完全決定于錢財的多和少,這種現象是應該改變的。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這里的“淡如水”不是說君子之間的感情淡得像水一樣,而是指君子之間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們的交往純屬友誼,卻長久而親切。
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熱情好客的人往往相識滿天下,而怠慢朋友的人自然就會缺少朋友。人的交往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投之以冷眼,當然報之以冷遇;不懂得付出,自然就難以得到回報。
交朋友是如此,做生意也是如此。現代社會要求微笑服務,顧客就是上帝,沒有人愿意花錢找氣受。一個會做生意的商家是不會冷落自己的衣食父母的,除非商家是個笨蛋,否則沒有哪一個不懂得迎合顧客之道。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這里在激勵人們努力奮斗,成就輝煌人生。
“誰人背后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我們議論別人,別人也議論我們;你不議論我,也可能會議論他。議論是非短長,可以說是人的通病。話且由人去說,我們也不必耿耿于懷,就把這當作是對自己的考驗、磨煉好了,以積極的陽光的心態去對待即可。如果屬于確實事出有因的議論,特別是由于自己疏忽而產生的,就該果斷地去端正自己的言行,改正自己的缺點,完善自身的不足。
當然言論也有貴賤之分,“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這句話是說,有錢人說的話都是真理,會吸引大家認真去聽;沒錢人說的話,大家都不當回事兒!也就是說,很多人衡量一個人說話有沒有分量,是看他有沒有錢,有沒有地位。這種行為雖然市儈,但是,生活中人們卻每天都在這么做,人們往往更愿意相信成功者的話,身份地位越高,發表的言論似乎就越確鑿、越是真理。
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到衰老再到死亡有其固有的不可改變的規律,隨著環境的改變,時代的變遷,特別是自己身體素質和技能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自己在各方面隨時都有可能被年輕人超越,這是很正常的事情。“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我們不必因此而耿耿于懷,自尋煩惱。人類社會總是不斷地向前發展,其發展過程就是以舊換新的過程。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這句話本義是說,人只有在有利的條件下才能更早更好地得到發展。人類是一種趨光度很強的動物,有著敏感的趨利避害的神經,哪里適合生存自然就會向哪里靠攏。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誰能較早獲得各種機會與資源,誰就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前景。比如,現在的父母都特別注重兒童的早期教育,不想讓子女輸在起跑線上。同樣,生長在大城市的人要比生長在農村的人擁有更多的先天優勢,不管是生活條件還是接受的教育,都是農村尤其是偏遠地區的人所不及的。我國地區經濟的發展也一樣,東部地區經濟較西部地區更為發達,其原因之一就是擁有地理上的優勢,特別是沿海地區可以優先得到海外投資。所以我們要不斷為自己創造有利條件,更要懂得怎樣利用有利條件為自己服務。作為政府,也要妥善分配社會資源財富,扶持落后地區,為整個社會創造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
在熱鬧繁華的地方去賺錢,養老則要找一個偏僻幽靜的地方。人不可能總是處于風口浪尖之上,再輝煌的時代都會有過去的一天,人生總是要面對風平浪靜、塵埃落定的結局,正所謂“來如風雨,去似微塵”,若能在繁華中保有一顆平常的心,那么在繁華過后你至少還能享受生活和回憶。
【典例】
君子之交淡如水
薛仁貴(614-683年),名禮,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薛仁貴出身于河東薛氏世族,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勛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
在薛仁貴尚未得志之前,與妻子住在一個破窯洞中,衣食無著落,時常靠附近的王茂生夫婦接濟。
后來,薛仁貴參軍,在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御駕東征時,因平遼功勞特別大,被封為“平遼王”。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前來王府送禮祝賀的文武大臣絡繹不絕,可都被薛仁貴婉言謝絕了,他唯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來的“美酒兩壇”。一打開酒壇,負責啟封的執事官嚇得面如土色,因為壇中裝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
執事官忙說:“啟稟王爺,此人如此大膽戲弄王爺,請王爺重重地懲罰他!”
豈料薛仁貴聽了,不但沒有生氣,而且命令執事官取來大碗,當眾飲下三大碗王茂生送來的清水。在場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貴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說:“我過去落難時,全靠王兄弟夫婦經常資助,沒有他們就沒有我今天的榮華富貴。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禮不收,卻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來的清水,因為我知道王兄弟貧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此后,薛仁貴與王茂生一家關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話也就流傳了下來。
小甘羅勇使強秦
甘羅(約公元前256—?),戰國末期下蔡(今潁上縣甘羅鄉)人。戰國時期秦國名臣甘茂之孫,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羅自幼聰明過人,小小年紀便拜入秦國丞相呂不韋門下,任其少庶子。
秦始皇派剛成君蔡澤出使燕國,百般游說,經過三年的努力,燕王喜答應歸附秦國,并且派太子丹到秦國做人質,表示永不叛秦。秦國又打算再派張唐前往燕國,做燕國的國相,企圖與燕國聯合夾攻趙國,擴大河間的土地。因為張唐赴燕中途必須經過趙國,所以秦王又讓張唐順便訪問趙國,最好能游說趙王把河間一帶的城池割讓給秦國,不動刀兵,避免勞師靡餉。
張唐受命以后,就拜訪丞相呂不韋說,因自己帶兵進攻過趙國,怕對方報復,呂不韋很不高興。甘羅聞訊前來拜見呂不韋,自告奮勇前去勸說張唐。呂不韋見他小小年紀很不以為然,但最后還是同意了。甘羅讓張唐與白起比戰功,再讓張唐比較范雎與呂不韋的權勢,最后以白起不敢出征攻趙被范雎逐出咸陽死于杜郵的故事,威脅張唐,使之如夢初醒答應下來,但他終因懼怕趙王報復而沒去。呂不韋準備奏請秦王派別人去,甘羅聽到這個消息以后,就到秦王那里毛遂自薦。秦王見眼前的這個小孩兒這么有膽量,這么有魄力,又聽相國呂不韋談到過他的行事,心中早已有幾分歡喜,便任命做使臣,給他十輛馬車,又一百人聽他吩咐。
甘羅一行來到趙國都城邯鄲。趙王聽說秦國使臣來到,急忙出城迎接。出乎眾人的意料,從車上走下的是位少年。經過一番舌戰,趙王對這個十二歲的孩子也非常佩服。
趙王十分畏懼秦國的武力。他知道秦國既然派人來討要城池,是非給不可的。他命人把河間一帶五座城的地圖和戶口交給甘羅,又用十分隆重的禮節款待甘羅等人。臨別的時候,趙王又把甘羅送出都城親自扶他上車,還贈給他黃金百斤、玉璧一雙。甘羅不僅圓滿地完成了使命,而且滿載而歸。
秦王對甘羅的表現大為贊賞,破例封他為大夫;不久又提拔他為上卿,把當年封給他祖父甘茂的土地全部賜給了他。
范仲淹析詩選才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范仲淹是宋朝時的一位名臣,他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作出了巨大貢獻。無論是興修水利,還是賑災救險,或者是治理官吏、操練軍隊,范仲淹都做得井井有條。
范仲淹脾氣溫和,對屬下的官員非常關心,能和他們同甘共苦。對于一些有才華的年輕人,他總是慧眼識人,使他們能夠脫穎而出。可是,有一次卻出現了意外。
當時,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杭州城中的文武官員大多得到過他的推薦提拔,受到過他的關心幫助。當時有一位名叫蘇麟的人,正在杭州的外鄉作巡察,因沒有機會得到他的推薦而感到悶悶不樂。有一天,蘇麟因事要到府中洽辦,便乘機獻給范仲淹一首詩,其中的兩句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意思是說:靠近水邊的樓臺,因為沒有雜物樹枝的遮擋,總是能見到月亮的倒影;而面向陽光的花木,也因為先受到春光的滋潤而欣欣向榮。后人就以這句話,來比喻因為人事接近或環境與職務上的便利,而先得到別人所得不到的東西或利益。原來,蘇鱗由于長期在外地工作,很少有升遷的機會,因此用詩句隱晦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范仲淹明白了蘇鱗詩中的意思,便將他請來,了解到他確有些才華,就升了他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