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心難測 仁義千金
- 增廣賢文全鑒(典藏誦讀版)
- 余長保解譯
- 3230字
- 2019-09-09 11:16:11
【原文】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1]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發[2],無心插柳柳成蔭。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注釋】
[1]拋:敞開,表露。
[2]發:開。
【譯文】
與別人說話時要留有余地,不能把內心的想法全部吐露給別人。
用心去栽的不一定會開放,無意間插的柳枝卻可能生長得非常茂盛。
龍和虎的形態好畫,卻難以畫出它們的骨骼;了解人的表面很容易,但了解人的內心卻十分困難。
要把錢財看作糞土一般低賤,只有仁義道德才價值千金。
【簡析】
“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是民間廣為人知的格言。這句格言的字面意思很好懂,就是勸人不要把心里話都說出來,要有所保留,保留的成分要多于說出來的真話,說話說三分就可以了。為什么不把真話都說出來?最根本的原因是為了安全。但是,一個人如果經常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行事,天長日久,就變得越來越虛偽,安全倒是安全了不少,但是卻失去了真誠待人的能力,因此也失去了只有真誠的人才能得到的一些美好的東西,比如,真心交往時感受到的友情或愛。拋開中國式的虛偽,說更多的真話,意味著我們敢于更信任我們身邊的人,信任我們的親人或朋友,敢于和他們推心置腹。但這也并不意味著毫無風險,因此我們對一個人有越多信任,就可以說越多的心里話。此句的真實意思是在告誡初涉人世的人如何去面對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句話是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結果并沒能如愿;而不經意的事情,反而很順利的得到好的結果。用道家的話說就是指順其自然,凡事不可強求。人們在有計劃地從事某項活動而沒有獲得成功的時候,不要因挫折而氣餒,不要喪失進取的斗志,不要把活動的結果看得過重,而應將精力用在如何完成活動上。這樣可平和自己的不悅情緒,使自己保持積極進取的樂觀狀態。在有些創意活動、某些發明創造中,這句話體現得最明顯。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就是他在生活中發現的。如果刻意去追求,美好的愿望往往會落空。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這句話指出了解一個人的內在人格是非常難的事。同時,也是提醒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切忌只憑直覺經驗來辨人識人,這樣很容易出現重大的失誤。
“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這句話是說,錢財對人而言,作用重大,缺之難堪,但與仁義相比,其價渺小。對今天先富起來的人們來說,應該以良好的心態對待已有的財富,要充分發揮其價值,體現其意義,做光彩事業,那才是君子;反之,過分看重錢財,不愿關注社會民生,死死地攥住自己的錢財,那就只能成為小人了,而不是一個大寫的社會人。
從大的方面來說,民心比金錢更重要,因此,他不惜花錢買民心。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權盛衰興亡的根本因素。一個政權要想長治久安,切忌推行有違民意的政策。
金錢是大家所需要的,但是金錢并不是人的唯一價值取向。人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隸,不要只追求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要有道德仁義。一個人,如果只知道追求吃喝玩樂,整日沉湎于個人主義的小天地,那么他所追求的東西就難免有一天要成為沉重的負擔,使自己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那生命將會失去意義。
【典例】
福禍難測翁失馬
很久以前,在邊塞有一個老翁,人們都叫他塞翁。有一次,他家的一匹馬不知怎么了,跑到了邊塞外的胡人那里去了。村里的人都替塞翁可惜,但他卻說:“難道這就一定不好嗎?”
幾個月后,塞翁失去的那匹馬竟然帶著胡人的駿馬跑回來了。大家又來向塞翁賀喜,說他運氣真好,不但丟失的馬回來了,還帶來了胡人的駿馬。誰知塞翁卻搖著頭說:“這也很難說不是災禍呀!”
果然,沒過多久,塞翁的兒子因為騎馬摔下來,跌斷了腿骨,成了瘸子。眾人又紛紛前來安慰塞翁,不料他反而說:“這難道一定就是壞事嗎?”
一年后,胡人大舉入侵,青壯年都去打仗了,結果十個人中有九個人戰死。可是塞翁的兒子卻因為腳跛沒法參軍,因此活了下來。
可見,所謂的福和禍都不是一定的,事情往往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
口蜜腹劍李林甫
唐朝時,有一位丞相,因為結怨太多,常常擔心別人行刺。他出門時一定要戒備森嚴,就是在家中,也要一個晚上換幾次臥室,就連家人也不知他住在哪個屋子。真是“做下虧心事,睡覺也不安”!這個人就是李林甫。
李林甫(683-753年),字哥奴,祖籍隴西。他自幼機警奸猾,后因唐玄宗寵妃武惠妃的關系,得到玄宗重用,官任宰相,成為執政大臣。
李林甫表面上道貌岸然,為人和藹可親,但實際上卻心胸狹隘,凡是才能比他高的人,或者是受到皇帝重用的人,他都要想盡辦法除掉。李林甫對那些文人學士尤其妒忌,常常表面上和他們親近,用甜言蜜語和他們交往,背地里卻用陰險狡詐的詭計加以陷害。所以,后人就說:李林甫的嘴上好像涂著蜜,肚子里卻藏著殺人的劍。成語“口蜜腹劍”就是由此而來。
有一次,李林甫對一個很有才能的大臣說:“華山有很多黃金,如果你能向皇帝建議,把華山的黃金開采出來,皇帝一定很高興。”結果,那個大臣真的去向唐玄宗建議了。當唐玄宗問李林甫這件事的時候,李林甫卻說:“華山是帝王家族的命脈,勸您開采的人一定不懷好意。”結果,那個大臣后來就被皇帝疏遠了。
李林甫上臺后,大力賄賂宦官、嬪妃,全力迎合玄宗。玄宗做了二十多年太平皇帝,江山穩固,國家富強,這時已經厭惡政事,喜好享樂。楊貴妃進宮后,玄宗沉湎酒色,一心縱欲,將朝政全部交李林甫處理。
李林甫當政后,驅逐正直大臣,獨霸朝政,勢焰熏天。他的家人、親信全都擔任了重要官職;想要做官的人,紛紛巴結他,朝政日益腐敗。遇到不投靠的人,他面帶和善而心生毒計,必除之而后快。所以,他做丞相十九年,沒有人敢頂撞他,成為一時奸雄。
李林甫怕有戰功的將領入朝為相,削弱自己的權力,便建議玄宗用胡人為將,玄宗就起用了安祿山、哥舒翰等人,為“安史之亂”埋下了禍根。
753年,李林甫在長安病死。宰相楊國忠因往日受他欺壓,存心報復,說他勾結胡人謀反,請示玄宗準奏,把他剖棺戮尸,滅親族,奪其官爵封號。
馮諼市義免主禍
在戰國時期,齊國公子孟嘗君有一個門客叫馮諼。有一次,孟嘗君派馮諼去封地薛城收債。馮諼向孟嘗君辭行,并請示說:“收完債,您需要買些什么東西嗎?”孟嘗君順口答道:“先生看我家里缺什么,就買些什么吧!”
馮諼驅車來到薛城,派人把所有負債之人都召集到一起,核對完賬目后,他便假傳孟嘗君的命令,免去所有人的欠款,并當面燒掉了債券。百姓為此感激不已。
馮諼隨即返回,一大早便去求見孟嘗君。孟嘗君沒料到他回來得這么快,半信半疑地問:“債都收完了嗎?”
馮諼答:“收完了。”
“那你給我買了些什么回來呢?”孟嘗君又問。
馮諼不慌不忙地答:“您讓我看家里缺少什么就買什么,我考慮到您有用不完的珍寶,數不清的牛馬牲畜,美女也站滿庭院,缺少的只有‘義’,因此我為您買‘義’回來了。”
孟嘗君不知所云,忙問“買義”是什么意思。馮諼就把事情的經過說了,孟嘗君聽罷心里很不高興。
一年后,孟嘗君由于失寵于齊王而被趕出國都,只好回到封地薛城。當孟嘗君的車子距薛城還有上百里遠時,薛邑百姓便已扶老攜幼,夾道相迎。孟嘗君好生感慨,回頭對馮諼說:“先生您為我所買的‘義’,今天終于看見了!”
林回棄璧負嬰逃
周朝時,有一個諸侯國滅亡了。亡國的難民中有個叫林回的人,他舍棄了價值千金的玉璧,卻背負著嬰兒逃難。
難民中有人不理解林回的選擇:“你是為了金錢嗎?如果是為了金錢,一個嬰孩能值幾個錢?”
又有人問:“你不害怕受牽累嗎?一個吃奶的嬰兒在戰亂時給人添的麻煩簡直說不完。國難當頭,真不明白你拋棄寶玉、背上嬰兒這個包袱是為什么?”
林回背著孩子說:“那塊寶玉是因為值錢才和我在一起。這孩子因為是我的親生骨肉,和我的感情連在一起。”
和金錢利欲結合在一起,遇到天災人禍,患難之時便會互相拋棄;和骨肉情義友誼結合在一起,遇到患難便會相依為命。互相拋棄與互相依存,實在是相去十萬八千里啊!
用金錢利欲結成的關系是暫時的,不能經受患難的考驗;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誼,患難與共才是長久和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