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雪中多送炭 錦上莫添花

【原文】

力微休負[1]重,言輕莫勸人。

無錢休入眾[2],遭難莫尋親。

平生莫做皺眉事[3],世上應無切齒人[4]。

士者國之寶,儒[5]為席上珍。

若要斷酒[6]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須求大丈夫,濟[7]人須濟急時無。

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無。

久住令人賤[8],頻來親也疏。

【注釋】

[1]負:背。

[2]入眾:到人群中去。

[3]皺眉事:指壞事。

[4]切齒人:指痛恨到極點的人。

[5]儒:儒生,儒家學者。

[6]斷酒:戒酒。

[7]濟:救濟,周濟。

[8]賤:鄙視,嫌棄。

【譯文】

力氣小就不要去背負重物,說話沒分量就不要去規勸別人。

沒有錢就不要到人群中去,遇到危難千萬別去求親戚。

一生不做不該做的事,這個世界上應該沒有憎恨你的人。

讀書人是國家的財富,儒生就像宴席上的美味一樣珍貴。

如果想得到戒酒的最好方法,只需用清醒的眼光看看那些喝醉酒的人的醉態。

請求人幫助就去求真正的男子漢,救濟別人就救濟那些急需救濟的人。

口渴的時候一滴水也如同甘露一般甜美,喝醉酒后再添杯還不如不添。

在別人家住久了會讓人嫌棄,親戚間來往太過頻繁反而會使關系變得疏遠。

【簡析】

為人處世應該量力而行,做事之前先要考慮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擔這樣的責任,如果承擔不起,就不要去做,免得為難自己也為難別人。人微言輕就不要去做別人的說客,也許人家根本沒把你放在眼里,你的言辭沒準只會令人厭煩,自己也會因為不受尊重而心中難平;同樣,金錢在人際關系中起著很大的作用,雖然它未必高于一切,但是如果自己不具備這個實力,還是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在人前擺闊卻背后受窮,最后弄得大家都難堪。總之,如果不做令自己也令他人為難的事,凡事量力而行,那么自己就不會因為無法實現諾言而苦惱,別人也就不必承擔因你的自不量力帶來的困擾,當然對你的怨言也會消失。

做人最起碼的要求是要給后輩們留下一些美好的聲譽,留下普度眾生的愛的恩澤。不要把金錢地位放在第一位,金錢地位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聲譽卻不同,它能夠使你萬古流芳,永垂青史。

社會的發展需要人才,古人也說“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看來人才對于一個國家的興衰是至關重要的。不過只是古人比今人更有先見之明,更早就懂得人才的重要性。他們將“士”“儒”視為國之珍寶、席之珍饈。古人都懂得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而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人才當然更值得、更需要被當作國之珍寶了。只不過,也許在現代人心目中,“人才”這個詞的含義似乎已經變得很模糊。什么人才算是真正的人才,需要仔細權衡一下,并不是只要一張文憑就能應付了事的,必須有真才實學才行。

一個人在為人處世時不要做對不起別人的事,以免讓別人對自己生恨;如果別人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那也不要懷恨在心,這樣自己的生活中才會有較多的健康與幸福。另外,一個人在平時除了要沒有害人之心之外,還需要修煉自己的寬恕之心,這樣對于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讓自己擁有健康和幸福是非常重要的。

人們在尋求幫助和幫助別人時應該有一些原則和藝術——尋求品性好的人的幫助,幫助那些急需要幫助的人。這樣的話語對于那些“病急亂投醫”,或者常做錦上添花之事的人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對于維系親友間的關系,有人喜歡雪中送炭,有人喜歡錦上添花,有人喜歡保持距離,有人喜歡親密無間。至于哪一種方式更好,那就要看自己如何理解了。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卻更加珍貴。對于一個志得意滿的人來說,他什么都不缺,他的生活已經豐富多彩,別人的錦上添花,對他而言并不會帶來什么實質性的改變,因此產生的效應也許只是一笑而過。而雪中送炭則不同,人們在危難之時最需要的就是來自外界的支持,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你的滴水之恩也許正是別人的救命甘露,受到涌泉相報也就不足為奇了。

凡事皆有度,不可過分。即使再親密的朋友和親人,也不可能對自己是毫無保留的。生活本來是自己的,誰又愿意交給他人去掌管呢?人需要有屬于自己的私人空間,頻繁的往來和長期的居住會給別人帶來心理負擔,使親朋好友失去保留隱私的權利和處理私人事務的時間。親密固然是好,只不過過于親密就會失去自我,這是誰也不愿意接受的。適當地保持距離能給雙方都留有思考的余地,更能產生一種神秘感,無論友情、親情還是愛情,才能長久地保持新鮮。

【典例】

殺人魔王侯萬景

侯景(503-552年),字萬景,懷朔鎮(今內蒙古自治區因陽人)鮮卑化的羯族人,南北朝時北朝東魏奸臣。他生來身材上長下短,左腳跛。自幼性格狂放不羈,成年后參軍戍邊。

侯景喜歡研究兵法,受到將軍爾朱榮的器重,在鎮壓葛榮起義中,他屢立軍功,被提為定州刺史。

在中國歷史上,侯景可說是最殘忍的殺人魔王。他以殺人為樂,常常把人砍斷手足,割去鼻舌,自己在一旁欣賞,第二天便殺死。他常吃著飯,在飯桌前殺人而不影響食欲。

東魏丞相高吹是侯景年幼時的朋友,侯景率眾依附高吹,殺死了對他有恩的爾朱榮,被高吹任為司徒、司空等職。

高吹死后,侯景與高吹的兒子高澄不和,他先投靠西魏,不久又投靠梁,被梁武帝封為河南王。548年,高澄派軍進攻,侯景大敗,僅率800人南逃壽陽。

接著,侯景勾結梁武帝的侄子蕭正德密謀篡位,暗許以蕭正德為帝。他引兵渡江,被蕭正德引入建康(今南京)。在城內,他命令士兵大劫糧食、婦女,燒毀宮殿,毀壞文物圖書,使古都遭到了空前的浩劫。隨后,他餓死梁武帝,立梁武帝的兒子蕭綱為帝。這時,蕭正德才知道受了他的騙。

551年,侯景殺了蕭綱,自立為帝,國號“漢”。由于殺人太多,比如在廣陵一次就殺死八千人,所以當皇帝后常被噩夢驚醒。

后來,梁武帝的另一個兒子蕭繹派兵攻打侯景,建康很快被攻破。侯景坐船逃向大海,被人殺死。他死后,被曝尸建康,尸體被建康百姓烹食凈盡,隨后焚骨揚灰,他的骨灰又被百姓和酒喝下。

要留清白在人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句話,出自明朝的一位忠臣于謙的詩《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1398-1457年),字廷益,號節庵,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一說桐鄉)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考中了進士。宣德初年(1426年),于謙被任命為御史。宣德五年(1431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撫山西、河南,整頓軍備。正統十三年(1448年),升兵部左侍郎。次年秋,明京軍主力在土木堡之戰中潰敗,明英宗被俘,蒙古瓦剌軍乘勝進攻京師(今北京)。在此關頭,于謙反對遷都,力主抗戰,升任兵部尚書,率軍擊敗瓦剌軍,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戰后,他首創團營軍制,加強邊戍,委任名將鎮守,主張以戰求和,多次擊敗瓦剌軍的進攻,迫使其首領也先釋放英宗回朝。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中旬,英宗借奪門之變重登帝位。二十二日,于謙遭誣陷被害。后沉冤昭雪,贈太傅,謚肅愍,又改謚忠肅。遺有《于忠肅集》。

正統年間,宦官王振專權,作威作福,肆無忌憚地招權納賄,百官大臣爭相獻金求媚。每逢朝會期間,進見王振者,必須獻納白銀百兩;若能獻白銀千兩,始得款待酒食,醉飽而歸。而于謙每次進京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于謙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說:“只有清風。”還特意寫詩《入京》以明志:

手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兩袖清風”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閭閻”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說長道短。此詩寫成后遠近傳誦,成為一時佳話。

于謙的性格很剛強,遇到有不痛快的事,總是拍著胸脯感嘆說:“這一腔熱血,不知會灑在那里!”他看不起那些怯懦無能的大臣、勛臣、皇親國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但他從不因此同流合污,自甘清白。

雪中送炭暖意濃

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輕的時候曾和宋太祖一起打天下,深知江山來之不易。因此,他特別愛護老百姓。

有一年冬天,天氣特別冷,到處都是白皚皚的積雪。宋太宗在皇宮里面,穿著龍袍,烤著炭火,還覺得寒氣逼人。他命人拿來美酒,借酒來驅趕寒冷。他一杯酒還沒有喝完就開始想:我住在皇宮中,穿著狐貍皮做的龍袍,烤著炭火還覺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貧苦農民,他們沒有炭火烤,不知會凍成什么樣兒?我必須想點兒辦法,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實際問題。

想到這里,他馬上召來開封府尹,對府尹說:“現在天寒地凍,我們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還覺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沒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你現在馬上帶上衣食和木炭,替我去慰問他們,幫助他們迅速解決這個燃眉之急。”

開封府尹一接到圣旨,馬上帶領他的所有隨從,準備好衣服、糧食和木炭,挨家挨戶地送到老百姓手中。凡是沒米沒衣服的就給他們送去米和衣服;而那些沒有柴燒的,就給他們送去木炭,讓他們烤火。

那些有困難的災民非常感動,都稱皇上是“雪中送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昌县| 璧山县| 杭锦后旗| 宝丰县| 磴口县| 雅安市| 古蔺县| 通化县| 亚东县| 扶余县| 东山县| 巴马| 霍林郭勒市| 顺平县| 洛隆县| 望都县| 涪陵区| 二手房| 黔西县| 灵石县| 郑州市| 格尔木市| 盘锦市| 高陵县| 彭水| 滁州市| 弥勒县| 建阳市| 新野县| 和平县| 同心县| 壶关县| 烟台市| 巩义市| 呼和浩特市| 温州市| 鄂州市| 涪陵区| 镇赉县| 定远县| 临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