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多買經書 善教子女

【原文】

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

積金千兩,不如多買經書[1]。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

有田不耕倉廩[2]虛,有書不讀子孫愚。

倉廩虛兮歲月乏[3],子孫愚兮禮義疏[4]。

同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5]。

【注釋】

[1]經書:指“四書五經”之類的儒家典籍。

[2]倉廩:貯藏米谷的倉庫。

[3]乏:缺乏保障。

[4]疏:不熟悉,生疏。

[5]馬牛而襟裾:罵人的話。謂禽獸而穿著人的衣服。

【譯文】

喝酒時不胡言亂語才是真正的君子,在錢財上分得清清楚楚才是真正的男子漢。

與其積蓄千兩黃金,還不如多買些書籍留給后代。

養兒子如果不教育就和養驢沒有什么區別,養女兒如果不教育就和養豬沒有什么兩樣。

有田地卻不去耕種,糧倉必定空虛;有書籍卻不去閱讀,子孫必定愚笨。

糧倉空虛生活就沒有保障,子孫愚笨就會不講禮義。

同你暢談一次話,收益勝過讀十年書。

一個人如果不能博古通今,就同牛馬穿上衣服沒有什么區別。

【簡析】

這段話總的來講是一個關于修養的問題。無論是入世還是出世,也無論是齊家還是教子,都離不開身心的修養,這是一件關系到自身和后代發展的大事。

對于身處社會之中的人,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只有時時不忘檢點自己的行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一個能夠做到酒后不胡言亂語的人,才是個有修養的人。而在錢財方面能夠不拖泥帶水,做到清楚分明的人,才能真正令人敬佩。人們更愿意跟這樣的人相處共事。因此若想在事業前途上更加順利,就要不斷規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修養。

勤勞才能致富,懶惰不耕耘,田地荒蕪,將顆粒無收,糧倉會空空如也,自己也會挨餓受凍,窮困潦倒,在貧困線上掙扎。如果不重視教育,有書不看,拋到一邊,那自己的子孫將會是文盲草包一個,自己的家業也會在不久的將來被子孫們喪失殆盡。所以,這段話教育人們,要想衣食無憂,要想世代過上幸福的生活,必須努力勞作;要想大腦聰慧,知識豐富,必須多看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人際交往中遇到一次好的交談會讓自己受益匪淺。那么,是做一位讓人受益的“君子”呢,還是做一位讓人消磨時光的話友,則要看這個人的學識品性修養。所以,這句話還在于提醒人們要不斷加強修養,于己于人、于現在于將來都是有益的。

【典例】

杜元春博覽群書

杜元春(1858-1897年),字愷庭,廣西揚美古鎮人。

杜父紹齡,對他鐘愛異常,雖然是獨子,仍督責倍嚴,唯讓杜元春閉門讀書,足不出戶。親友有時心疼杜元春,有點責怪杜父之過于苛刻,杜父不以為然,理直氣壯地用諸葛亮的《誡子書》來辯解:“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想不負兒孫輩,唯此法矣!”令親友一時語塞。

杜元春整日充塞頭腦的唯有杜父的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立志、氣節、為政等教誨,心機無他用。杜元春稍有疏懶,杜父就以唐代登第中舉的蘇瑰和郭之振為榜樣來勉勵他,因為蘇瑰和郭之振都是十八歲中的狀元。

杜父還用講故事來諄諄告誡兒子要勤于讀書,莫負青春,日有進益,才能成為博學有識之士,取得功名。他舉例說,宋代時,有個靠門路中了解元的人,學識淺薄卻驕妄。一次,見書中有“蔡中郎”一詞,這個解元不懂“中郎”一詞,卻譏笑古人才疏學淺,連“郎中”都不懂。有人寫了首詩戲謔解元的無知,詩中說:“改行當郎中,大門掛牌招。為何作元解,歸去學潛陶。”此詩顛倒中郎、招牌、解元、陶潛等詞,挖苦嘲笑,淋漓盡致。杜元春聽后既有趣味,又悟出讀書學習的重要性,從此益發努力。“學而優則仕”成了杜元春的座右銘,飽讀“四書”“五經”,究史窮志,尋章摘句,夜以繼日,孜孜不倦,嘔心瀝血,就為了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

杜父文才很好,有次寫了首贊美揚美八景之一“江灘夜月”的七絕詩,其中有兩句是:“雷峰月照一江水,映對翠薇紫紅間。”杜元春建議將“一”字改為“半”字,杜父究問緣由。杜元春說:“雷峰遮住月色,江水半明半暗,畫面美,意境也深遠些。”杜父嘆服,開懷大笑:“吾兒長進了!”

有次古鎮舉辦“孔子誕辰”節,四鄉文人聚集揚美,以“詩鐘”比試文才,格式為“籠紗”,分詠“夕陽”與“蜻蜓”。將一個銅錢用線系于竹香上,下承以銅盤,短短時間,香焚線斷錢落,就得把作好的詩句上交。杜元春才思敏捷,他旋即將寫好的詩句交給詞宗(閱卷人),好一會銅錢才落盤中,鏗然作響。他的詩句“翠竹樓西紅一抹,碧荷風外立多時”分別隱喻“夕陽”和“蜻蜓”,刻畫有神,且來得快捷,舉座嘆服。

清光緒年間,時任左江道總兵的孫楫曾在游玩揚美時,聞杜元春解元的名氣,便會見他,并以本地景點出上聯“曉日蓬萊紫氣重”試之。話剛落音,杜元春即接對道:“春潮尖頂浪云開”。總兵十分佩服和賞識,欲舉薦杜元春到南寧府謀個差事。但杜父一心想要杜元春攀龍附鳳,不愿他早日當差,杜元春孝順,聽父命,婉辭了總兵。

杜元春含辛茹苦,博覽群書,滿腹經綸,但自光緒八年(1882年)他24歲那年登壬午科,得授“舉人”匾牌一塊,大振家聲之外,卻因體格羸弱,無法穿州過省、舟車勞累到京城參試,一生與狀元無緣,并英年早逝。不過,究其學識,不愧是古鎮文人學士中的佼佼者。

有書不讀子孫愚

古代吳國有一個姓趙的富人,家財萬貫,應有盡有。他有三個兒子,從小衣食無憂,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他們長大以后,仗著家里有錢,大肆揮霍,自己卻不務正業。

有一位正人君子勸說姓趙的富人道:“你的這幾個兒子全都游手好閑,不讀書,也不學本事,將來你死了之后,他們靠什么自食其力啊?你應該告誡他們讀書學本領,將來才能夠自立。”可是,那個富人聽不進去,仍然放任三個兒子在外面放蕩。

不久,姓趙的富人暴病身亡,而他的三個兒子從此更加揮霍無度。沒過多久,他們家的萬貫家產就被揮霍一空。三個兒子既沒有學識又沒有本事,很快就落到了不如常人的下場:一個在沿街乞討,一個到鄰居家去偷竊,一個餓昏過去倒在了路旁。

有人覺得,這是他們不學無術的結果,但是,他們的父親難道就沒有責任嗎?

屠夫明辯助秀才

很久以前,有個窮秀才進京趕考。他只顧趕路,錯過了宿頭。眼看天色已晚,他心里非常著急。正在這時,一個屠夫走過來,邀他到自己家里去。屠夫與秀才談得很投機,于是屠夫隨口問秀才說:“先生,萬物都有雌雄,那么,大海里的水哪是雌,哪是雄?高山上的樹木哪是公,哪是母?”秀才一下被問呆了,只好向屠夫請教。屠夫說:“海水有波有浪,波為雌,浪為雄,因為雄的總是強些。”秀才聽了連連點頭,又問:“那公樹母樹呢?”屠夫說:“公樹就是松樹,‘松’字不是有個公字嗎?梅花樹是母樹,因為‘梅’字里有個‘母’字。”秀才聞言,恍然大悟。

秀才到了京城后,進了考場,把卷子打開一看,巧極了,皇上出的題,正是屠夫說給他的雌水雄水、公樹母樹之說。很多考生看著題目,兩眼發呆,只有這個秀才不假思索,一揮而就。

不久,秀才被點為狀元。他特地回到屠夫家,奉上厚禮,還親筆寫了塊匾送給屠夫,上面題的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從此,這句話便流傳開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乾安县| 福安市| 徐闻县| 宝兴县| 芮城县| 安义县| 永城市| 陆河县| 南充市| 卢氏县| 安乡县| 四川省| 常德市| 彰武县| 饶阳县| 榆树市| 山西省| 本溪| 大港区| 深泽县| 镇巴县| 遂溪县| 嘉荫县| 罗城| 凌海市| 新竹县| 濮阳县| 蛟河市| 青海省| 慈利县| 盈江县| 安远县| 新乐市| 赣榆县| 达孜县| 山丹县| 密山市| 长垣县| 隆化县| 太白县| 靖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