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對人莫欺心 是非莫出口
- 增廣賢文全鑒(典藏誦讀版)
- 余長保解譯
- 1811字
- 2019-09-09 11:16:11
【原文】
寧可人負[1]我,切莫我負人。
虎身猶可近,人毒不堪親。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注釋】
再三[2]須慎意,第一莫欺心。
[1]負:辜負,違背,背棄。
[2]再三: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
【譯文】
寧愿讓別人辜負我,也絕不讓自己辜負別人。
做事要三思而后行,最重要的是不要違背自己的良心。
活著的老虎尚可以靠近,心地惡毒的人千萬不能親近。
來跟你議論別人是非的人,其實他就是一個制造是非的人。
【簡析】
一個人只有具備了高尚的人格,保持了坦坦蕩蕩、堂堂正正的做人心態(tài),才會被人所認可與贊揚,才會被人所景仰與稱頌?!皩幙扇素撐?,切莫我負人。再三須慎意,第一莫欺心。”這句話指出,對待朋友要真情實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千萬不可口是心非、惡意欺瞞。人都有安全的需要,真誠能讓人在人際交往中對交往的結(jié)果具有明確的可預見性,從而獲得安全感;欺騙則使人意識到在交往中自己的利益可能受到侵害,從而產(chǎn)生不安全感。人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會選擇遠離可能存在欺騙的交往,所以,缺乏真誠的友誼是難以持久的,只有建立在真誠基礎(chǔ)上的友誼才能地久天長。
人可以聰明,不可以奸詐;可以精明,不可以齷齪。無論是誰都要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如果一個人到處欺騙,手腳不干凈,必定會為人所拋棄。因此,做人做事一定要名正言順,昭然天下。
在生活中,不要以為把他人是非告訴你的人便是你的朋友。道人是非者,既然在你面前說他人的壞處,自然也會在他人面前說你的壞處。他們樂于道人是非,是妒心過盛的原因,他們心里往往巴不得他人越來越倒霉,越來越困窘。聰明人與這類人交談,是不會推心置腹的?!盎⑸愍q可近,人毒不堪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就是要人們警惕那些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的人。我們要提高識別善惡的能力,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同時,也不要輕信謠言,更不要傳播道聽途說。
【典例】
奇鳥的三條忠告
一個獵人在森林里捕獲了一只非常奇特的鳥,它會說話。
鳥兒掙扎著說:“你放了我吧,我能說70種語言,非常聰明。只要你放了我,我將給你三條忠告?!?
“你先告訴我,”獵人回答道,“我發(fā)誓我會放了你?!?
鳥兒同意了?!暗谝粭l忠告是,”鳥兒說道,“自己做的事做完之后,就不要后悔。
“第二條忠告是:不管什么人告訴你一件事,如果你認為是不可能的就不要相信。
“第三條忠告是:不要輕易爬高,如果爬不上去千萬不要費力去爬?!?
說完后,鳥兒對獵人說:“我對你的忠告就是這些。該放我走了吧?”獵人想想自己的誓言,便把鳥兒放了。
這只鳥兒飛起后落在一棵大樹上,沖著獵人大聲喊道:“你真愚蠢,你放了我,但你并不知道我為什么這么聰明。我的嘴里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大珍珠,正是它讓我這樣聰明的?!?
這個獵人聽完后,狠狠地捶了捶自己的腦袋,后悔不迭:自己怎么就沒有想到它聰明的根本原因呢?他想再次捕獲這只鳥,于是跑到樹跟前往上爬。但是那樹實在是太高了,爬到一半時,他不小心一松手就掉了下來,摔斷了雙腿。
鳥兒嘲笑他并向他喊道:“笨蛋!我剛才告訴你的忠告你全忘記了。你竟然相信像我這樣一只小鳥的嘴里會有一顆很大的珍珠,你忘記了第二條;你把我放了,又后悔了,你忘記了第一條;你不甘心,又爬上樹來抓我,你忘記了第三條。你摔斷雙腿是咎由自取。”鳥兒撲打著翅膀,接著說道:“對聰明人來說,一次教訓比蠢人受100次鞭撻還要深刻?!闭f完就飛走了。
做個聰明的人,那就要做到“吃一塹,長一智”,不要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曾鞏公允論安石
曾鞏是宋朝的一位大詩人。他為人正直寬厚,襟懷坦蕩,對朋友一貫真誠相待,直來直去。他和宋代改革家王安石在年輕的時候就是好朋友。王安石25歲那年,當上了淮南判官,他從淮南請假去臨川看望祖母,還專門去拜見曾鞏。曾鞏十分高興,非常熱情地招待了他,后來還專門贈詩給王安石,回憶相見時的情景。
有一次神宗皇帝召見曾鞏,問他:“你與王安石是布衣之交,王安石這個人到底怎么樣呢?”曾鞏不因為自己與王安石多年的交情而隨意抬高他,而是很客觀直率地回答說:“王安石的文章和才能確實不在漢代著名文學家揚雄之下,不過,他為人過吝,終比不上揚雄?!?
宋神宗聽了這番話,感到很驚異,又問道:“你和王安石是好朋友,為什么這樣說他呢?據(jù)我所知,王安石為人輕視富貴,你怎么說是‘吝’呢?”
曾鞏回答說:“雖然我們是朋友,但朋友并不等于沒有毛病。王安石勇于作為,而‘吝’于改過。我所說的‘吝’乃是指他不善于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而改正自己的錯誤,并不是說他貪惜財富?。 ?
宋神宗聽后稱贊道:“此乃公允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