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戲術
- 聊齋志異全鑒(典藏誦讀版)
- (清)蒲松齡
- 732字
- 2019-09-09 15:24:11
【原典】
有桶戲者,桶可容升,無底,中空,亦如俗戲①。戲人以二席置街上,持一升入桶中,旋出,即有白米滿升,傾注席上,又取又傾,頃刻兩席皆滿。然后一一量入,畢而舉之,猶空桶。奇在多也。
利津②李見田,在顏鎮閑游陶場,欲市巨甕,與陶人爭直,不成而去。至夜,窯中未出者六十余甕,啟視一空。陶人大驚,疑李,踵門③求之。李謝不知,固哀之,乃曰:“我代汝出窯,一甕不損,在魁星樓下非與?”如言往視,果一一俱在。樓在鎮之南山,去場三里余。傭工運之,三日乃盡。
【注釋】
①俗戲:民間的一種戲法,如同魔術。②利津:縣名,清代屬山東武定府,即今山東省利津縣。③踵門:親自上門。踵:腳后跟。
【譯文】
有個玩桶戲的,他的桶可以容一升米,但沒有底,中間是空的,就和通常變戲法的用具一樣。在玩魔術時,他先將兩張席子鋪在地上,然后把一個量米的空的升子放進桶里,等他從桶里取出升子時,升子里已裝滿了白米。他就這樣不停地從桶中舀出一升一升米,不一會兒,先前鋪的兩張席子上就已堆滿了白米。接下來,他又把這些米一升一升舀回桶里,舀完之后,再舉起桶,人們看到的仍是一只空桶。觀看魔術的人對變白米倒不覺得十分驚奇,但對這位魔術師能變出那么多的白米卻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利津有個叫李見田的人到附近一個制陶作坊閑逛。他本想買一口大甕,但由于與作坊主人討價還價,結果沒有買成。他有點掃興地回家了。到了晚上,作坊主人開窯一看,原在窯中的六十多個陶甕一下子全不見了。他吃了一驚,懷疑是李見田所為,就登門去求他。李見田推說不知此事。他又苦苦哀求,李見田才說:“我替你出窯,一個陶甕也沒損壞,不是都在魁星樓下面擺著嗎?”按照他說的過去一看,果然個個都在那里。樓在顏鎮的南山,距離作坊有三里多地,雇工人搬運,整整花了三天時間才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