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導讀】
1840年10月,林則徐被革去官職,次年6月28日,道光帝下旨將他流放伊犁,其間督辦其他事務,“效力贖罪”。1842年2月下旬,事務辦妥后仍遣戍伊犁;3月,途經洛陽小住,作有《同游龍門香山寺記》;4月到7月因患瘧疾,暫留西安調治。8月11日,林則徐從西安再次出發,此后每日備紀行程,寫成《荷戈紀程》(亦稱《壬寅日記》),直到12月10日抵達流放地伊犁,行程約有8000里路,途經100余個驛站。赴戍途中,林則徐寫作大量詩篇,抒發愛國憂時情懷。《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共二首,寫作于在西安與家人分別之時。詩作淳厚雍容、平和大度,無半點為個人榮辱擔憂的凄凄切切;其中的千古名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本來就是林則徐的座右銘,常不去口。這一典故出自《左傳·昭公四年》:“何害?茍利社稷,死生以之。”這也是林則徐一生的寫照,時人稱贊:“跡其生平,無愧此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