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請廢八股以育人才折(代徐致靖擬)
- 中國精神讀本
- 王蒙 王紹光主編
- 1536字
- 2019-09-05 14:21:14
康有為
翰林院侍讀學士臣徐致靖跪奏,為請特頒明詔,廢八股以育人才,易風氣而救危局,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頃以時事艱難,國勢危急,人才乏絕,廷臣條陳紛紛,多有請變科舉、廢八股者,而禮臣守舊拘牽議駁,致皇上依違不決。臣竊思維中國人民四萬萬,倍于歐洲十六國,此地球未有之國勢也。而愚暗無才,雖使區區小國,亦得憑凌而割削之。中國神皋奧區,地當溫帶,人民智慧,而愚暗無才至此者,推原其故,皆八股累之。
泰西人民自童至冠,精力至充之時,皆教之圖算、古今萬國歷史、天文地理及化光電重、格致法律、政治公法之學,其農工商賈,亦皆有專門之學,故人人有學,人人有才,即其兵亦皆由學出,識字繪圖測量閱表,略通天文地理格致醫學始能充當。而我自童時至壯年,困之以八股之文,禁其用后世書,以使之不讀史書掌故及當今之務,錮之以搭截枯窘虛縮之題,鉤渡挽入口氣破承開講八比之格,使之侮圣而不言義理,填詞而等于俳優。束之極隘,驅天下出于一途;標之甚高,使清班必由此出。得之累資格,則可任臺司封疆;失之為舉貢,亦分任守令教佐。上之為師傅,則宗室親藩之學識錮焉;下之為蒙師,則農工商兵之學識錮焉。故自皇上聰明天縱之外,使舉天下無人不受不學侮圣之傳,以成其至陋極愚之蔽,目不通古今,耳不知中外,故至理財無才,治兵無才,守令無才,將相無才,乃至市井無才商,田畝無才農,列肆無才工,晦盲迂謬,西人乃賤吾為無教,藐吾為野蠻,紛紜脅割,予取予求,而莫敢誰何,皆八股之迷誤人才有以致之也。
夫八股取士,非我祖宗之制,實前明敝陋之法也。我圣祖仁皇帝即位伊始,深知其敝,特詔廢之,此真大圣人之盛謨也。后雖復行,而海禁未開,天下無事,尚不覺其為害。今又二百年,法敝更甚,出題既多重復,文藝尤多陳因,侮圣填曲,捐書絕學,而當萬國極智之民,是猶兩軍相交,吾兵有耳目手足槍炮而掩蔽束縛捐棄之,而以拒強敵也。故言科舉不可變、八股不可廢者,與為敵國作反間者無以異也。愿皇上深思明辨而勇斷之也。彼禮官所守者舊例,無論如何條奏必據例議駁。以皇上之明,豈能曲從一二人硁硁拘執之見,而誤天下大計哉。伏望皇上上法圣祖,特旨明諭天下,罷廢八股,自歲科試以至鄉會試及各項考試,一律改用策論,以發明圣道,講求時務,則天下數百萬童生、數十萬生員、萬數舉人,皆改而致力于先圣之義理,以考究古今中外之故,務為有用之學,風氣大開,真才自奮,皇上亦何憚而不為哉!臣愚以為新政之最要而成效最速者,莫過于此。謹恭折瀆陳,伏乞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光緒二十四年五月初四日
【導讀】
康有為37歲中進士,他的《自編年譜》記載這件事時,顯得對科舉名次非常在意,卻又聲稱自己參加科舉是“迫于母命,屈折就試”,這種矛盾的表現折射出他在科舉路上磕磕絆絆的經歷。這位天資聰慧、自命不凡的人,童子試考了三次才中秀才;18歲開始參加鄉試,又屢次受挫,直到36歲才中舉人。對折騰自己大半生的八股文,他有多么厭惡可想而知。早在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黃宗羲早已開始聲討八股之弊;康熙帝看透科舉考試中的八股文“空疏無用,實于政事無涉”,曾一度廢止八股文。到康氏生活的時代,面臨黑云壓城城欲摧的危局,八股之害已昭然若揭。康氏在上清帝第二、第三書中已批評了八股取士,但他的頭幾次上書都太長,四面出擊而沒有重點,即使為政者拿到手也難以操作。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改變策略,將自己的改革方案按專題單篇上奏,廢八股、辦學校是其變法的重中之重。這一年,康氏奏議共有74篇,涉及這方面改革的不下14篇。《請廢八股以育人才折》由康氏代禮部右侍郎、維新派領袖徐致靖(正是因為徐的保薦,康氏受到了光緒的召見)草擬,其矛頭直指阻礙改革的“守舊禮官”,說這些人“與為敵國作反間者無以異也”。收到此折后,光緒次日即發廢科舉、改策論明諭,可見影響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