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吉利控股:更開放的汽車工業更有未來

中國汽車報記者 朱志宇

證券時報記者 楊蘇

李書福的理念是:“核心技術是用錢買不來的,而且會越買越被動,越用越依賴,必須自己研發,持續創新,迭代發展。”

1997年,吉利控股進入汽車行業,成為中國第一家民營汽車企業。誰也沒有預料到,2018年吉利控股集團位居世界500強第267位,7年勁升208位,增速位居汽車行業之首。

業內人士評價吉利控股所取得的成績,對于提升中國汽車企業參與全球汽車工業格局重構的話語權和自信心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吉利、領克、沃爾沃的平臺共享策略對公司品牌的溢價與長期盈利構成支撐,吉利控股的長線戰略非常清晰。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更是被冠以“汽車狂人”、“中國的福特”等多個稱謂,從中國商界的爭議人物逐漸成就為傳奇人物。

近期,“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采訪團走進吉利控股,證券時報社長兼總編輯何偉與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李書福說,吉利控股的成長,無比感恩改革開放的偉大政策,感恩政府逐漸開放汽車產業、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汽車產業、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

市場與開放

“一個更開放的汽車工業,將為中國汽車的下一步發展帶來更多的挑戰,同時也帶來更多的機遇。在這之中成長起來的中國汽車企業,才有真資格獲得國際參賽權。”李書福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浪潮經歷了數次大的飛躍。吉利控股白手起家,摸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特發展道路。吉利控股的汽車夢是與中國改革開放并實現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緊密結合的,也是中國民營企業隨著改革開放,在產業和消費升級的過程中不斷嘗試、創造、反省、革新的縮影。

從企業艱苦創辦到卓越成長,市場與開放,始終是吉利控股最重要的企業基因。2001年,吉利汽車獲得國家轎車產品“準生證”;2005年,吉利汽車在香港成功上市,在國際化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2010年,吉利控股完成對福特汽車公司旗下沃爾沃轎車公司的全部股權收購;2013年,吉利控股和沃爾沃汽車聯合建立的吉利集團歐洲研發中心啟動試運營;2018年,吉利控股入股戴姆勒,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對于市場開放,李書福有著深刻的體會:“我是一個堅定的市場派,我完全鼓勵與支持公平競爭,堅決反對特權與貿易保護主義。”李書福認為,汽車關稅下降、合資股比調整等政策,意味著我們將迎來更開放的汽車工業。

首先,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是民營經濟和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土壤。吉利控股是市場開放的直接受益者,沒有改革開放,沒有國家放開民營資本進入汽車領域,就沒有吉利控股的今天。吉利控股將一直支持市場開放和公平競爭。

其次,吉利控股更是全球化的直接受益者。吉利控股自踏入汽車制造業起,就深深懂得,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一個自主的、強大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標志,汽車制造業責無旁貸。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市場想要解決汽車工業面臨的各種挑戰,需要超越國界考慮問題,更要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吉利控股始終堅持以全球化的視角發展,滿足不斷提升并且多樣化的消費者需求。

在國際市場方面,吉利控股制定了“三步走”國際發展戰略:依托發展迅速的本土市場,短期內專注新興市場,中長期逐漸拓展發達國家市場。同時,積極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進行開拓。

2010年,吉利控股從福特汽車手中收購了沃爾沃汽車。沃爾沃汽車和吉利汽車互相支持幫助、資源互補,在集團內部形成了良好的全球協同效應,這對于吉利控股取得今天的成績至關重要。通過長期探索,吉利控股已經從當初單一產品貿易“走出去”的思維轉變為產品、技術、人才、標準與資本共同輸出的產業戰略布局。

多年來,吉利控股促進和見證了中國汽車產業的成長壯大,不僅僅在銷量方面,還有中國品牌逐漸向高端化布局,以及中國車企加快參與國際化進程與研發競爭等方面。吉利控股的發展史,其實就是創新創業、大膽實踐、不斷轉型升級的成長史,就是不斷為用戶帶來獲得感的奮斗史。吉利控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帶動、培養了大量上下游產業價值鏈企業的發展,提高了中國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同步研發能力。

研發與創新

中國車企進步顯著,但是技術短板依舊明顯。李書福的理念是:“核心技術是用錢買不來的,而且會越買越被動,越用越依賴,必須自己研發,持續創新,迭代發展。”

在“一帶一路”倡議和“走出去”戰略的支持和指引下,中國車企在國際化的進程中越來越成熟,逐漸從以資金換技術,升級到向外輸出技術和管理。在研發方面,包括吉利控股在內的中國車企均已經在海外設立研發、設計中心。目前,吉利控股完成了全球五大研發中心和五大造型中心的布局,研發設計人員超兩萬人。海外研發中心的設立吸引了全球人才資源,有益于整合全球資源,提升中國汽車品牌的自身實力以及整體形象。

自2018年以來,汽車消費市場面臨挑戰,但更多的是機遇。中國汽車市場已進入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業內人士分析,在未來的很多年,中國依然會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是各大車企的必爭之地。隨著中國汽車消費者越來越成熟以及出行領域的不斷拓展,還有很多潛力可以去挖掘。

對于研發與創新,李書福傾注了極大的情感,認為這是當務之急。因為,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汽車產銷國,汽車的命運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也是一種責任和擔當。

具體而言,第一,車企要不遺余力地投入科技創新,堅持自主研發和高質量發展。吉利控股從零起步進入汽車行業,沒有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但憑借持續創新引領發展到今天。第二,車企要積極走出去,融入全球,同時建設符合國際水準的企業合規,在上下游產業鏈的合規制度建設、員工合法權益保護、增加更多就業崗位等方面有所作為,要在這一前提下,獲得國際參賽權,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實現全球化。第三,車企本身、上下游產業鏈參與者、行業協會和政府部門等,要聯合起來推進行業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優化。汽車產業鏈很長,協同創新、包容發展、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都是提高競爭力的有效途徑。第四,創新能力建設的關鍵是教育體制改革,根本出路是教育競爭力的提升。要改善人才培養環境,以提升競爭力。

在強調依靠自主研發創新的同時,李書福也強調,“單打獨斗沒有未來”。李書福告訴我們,為了主動抓住機遇,吉利控股必須刷新思維方式,與伙伴聯合,通過協同與分享來占領技術制高點。

汽車是全球性的產業,國內汽車公司應該與全球汽車同行攜手合作,廣泛聯合,尤其應在一些基礎理論研究、基礎架構研發方面尋求合作機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擴大使用規模,減少風險。

例如,智能網聯汽車的關鍵是智能,本質是汽車,特點是通信基礎設施網聯化,前提是確保交通安全、順暢、高效率。要實現以上目標,必須關注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漏洞發現與應急補救、行車安全與惡意控制、網絡邊界與系統自主。其中操作系統是智能網聯汽車的核心部件,也是整部汽車的大腦,所有應用程序都在操作系統上運行,操作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是決定智能網聯汽車命運的關鍵。對國家和用戶而言,安全與隱私保護是第一訴求。

實業與報國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汽車市場的變化翻天覆地。從老百姓買不起汽車,到如今很多家庭已經擁有第二輛私家車;從民營企業不能造車,到如今包括吉利控股在內的民營汽車企業年銷量突破百萬輛;中國汽車產業在坎坷中發展并逐漸壯大。從銷量來看,2009年,中國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新車市場;到2017年,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連續九年蟬聯全球第一。

吉利控股認為,汽車產業是制造業之王,21世紀是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商業重塑的世紀。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變革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吉利控股也通過資本市場的支持獲得了顯著的發展。

2010年,吉利控股成功收購沃爾沃汽車,這是吉利全球化進程中的關鍵一步。多年來,吉利控股與沃爾沃形成了良好的全球協同效應。例如,在技術方面,沃爾沃為吉利汽車的技術創新注入了全球化的視野和標準。

2013年,吉利控股歐洲研發中心(CEVT)成立,吉利汽車與沃爾沃聯合開發的基礎模塊化架構CMA,在全球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雙方的協同還誕生了一個新品牌——吉利控股、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合資成立的領克。業內人士分析,這是歐洲技術、歐洲設計、全球制造、全球銷售的高端汽車品牌,代表中國制造融入全球價值鏈,邁向中高端。

實業也常常需要資本的支持。基于經濟規律和當前的商業環境,需要把實業和資本結合起來考慮和運作。但是,資本運作一定是為了投資實業、支持實業更好地發展。李書福說,自己來自實業,一輩子沒有離開過實業,對實業充滿感情,更一直懷有實業報國的志向。尤其是進入汽車行業后,越來越感受到制造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一定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汽車企業的必爭之地,車企在中國市場交出的答卷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單個企業乃至整個汽車工業的未來。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近幾年吉利控股汽車產銷量迅速增長,有著顯著的規模化效應,不僅提升了公司品牌的溢價能力,更提升了公司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引導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經常聽到“深圳速度”“深圳現象”這樣的表述,現在經常聽到“吉利速度”“吉利現象”,在汽車行業獨此一家。這樣的速度與現象,來自吉利控股產品的暢銷和規模的擴張,但這背后,更是公司管理、核心技術等硬實力的豹變。

2019年全球汽車行業繼續面臨巨大的創新機遇,也面臨來自非汽車行業的挑戰,各個汽車企業單打獨斗很難贏得這場戰爭。目前,無論是吉利控股還是行業新加入者,都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認準方向,明白問題的本質,腳踏實地,在創新研發、人才培養方面繼續加大投入;在能源可再生利用、汽車電動化技術、線上數字科技及車載芯片研發等方面有所作為,才能為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為用戶的智能出行體驗積極貢獻力量。

【采訪札記】

李書福贏在哪里

何偉

借參加“一帶一路”媒體高峰論壇的空隙,我與李書福把訪談節目約在了博鰲漁村的椰樹下。

剛上岸的小海鮮端上桌,本地的鹿龜酒舉起來,落日夕照,細浪微卷,身著迷彩T恤的李書福談興漸起。

近幾年吉利控股的發展如有神助,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成為無所不能的神通企業。自收購沃爾沃轎車,上演民營車企“蛇吞象”起,吉利控股一口氣又把寶騰的路特斯,太力的飛行汽車以及戴姆勒一一收入囊中,行云流水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令人矚目的是,2018年車市銷量整體下行,卻沒能阻止吉利控股逆勢而上的勢頭,一躍成為自主品牌的排頭兵,令人羨慕也招人嫉妒。

李書福基本謝絕各類媒體訪談,漸從公眾視野淡出,這反倒增添了些許神秘。學歷不高的李書福,預測能力卻不低。2017年某國新能源車新秀風頭正勁,他預言來年會遭重挫,當時我不以為然,結果前不久應驗。他直言國內某造車新勢力熬不過一年半載,不幸又被言中。李書福不是能掐會算的占星師,但他的預言比一些業內專家靠譜得多。

有些人早期矮化李書福,認為他是闖入汽車行業的草根野人,如今又神化如日中天的李書福,認為他本來手中的牌不咋樣,卻能怎么打怎么有,神力何來?坊間傳他手眼通天,有神秘資金力挺吉利縱橫四海,更有神秘背景為李書福遮風避雨。

“都是謠言!”不勝酒力的李書福一杯又一杯,似乎想沖掉揮之不去的苦惱。造車再難他也從未發怵,造謠兇猛卻讓他束手無策。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他的無奈,做個領軍企業真不易!

我曾反詰:資歷老、實力強、品牌響的車企,自主品牌為何造不過吉利?為此我與李書福約下每年一晤的君子協定。2016年首訪吉利控股,我得出的答案有三點:有個好企業家,好機制,好老師。這讓吉利成為我國自主汽車班里的三好學生。2017年再訪吉利控股,我又增加了三條:一是吉利控股是中國最接近市場經濟規則的車企,從身份機制到管理運行,乃至文化價值,都是市場經濟的模范生,所以同行眼中的高難度動作,李書福似乎很輕松就完成了;二是吉利控股干自主是豁出命來真干,李書福自稱是敢死隊,不搞假摔、不踢假球,要面子更要里子,唱功好、做功更好;三是老天眷顧,讓吉利控股總能踩上時代變幻的發展節拍,變一次次危機為超車的機遇。

以上六條,我認為基本說清了吉利控股究竟贏在哪里,也得到了同事的認同,可是李書福認可嗎?

晚風拂面,酒酣耳熱,李書福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談起了人生觀、價值觀,談起了吉利控股做事的三個標準:一是看是否符合企業的發展;二是看是否滿足用戶的需求;三是看是否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做小事靠技能,干大業靠境界。三個標準好比三層境界。有的企業只能待在維系生存的第一層,有的企業能登上滿足用戶需求的第二層,但是吉利控股一定是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第三層——干大事不惜身,見小利不忘義,始終把人類命運放在心頭。

站到第三層看吉利控股,許多疑惑迎刃而解。譬如,李書福在還很拮據的時候仍堅持貼錢辦吉利大學,既為自己更為行業培養人才;為了扛起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大旗,懇求政府給予政策支持;關于吉利長城黑公關事件,李書福擔憂的不是自己受害,而是自主車企崛起的前程。他吶喊:“我們不能分散精力,不要高估這些小兒科的假新聞,‘水軍’造不出汽車,更造不出好品牌。”

我們小看了李書福,我們還未真正理解李書福。原來,吉利控股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不是贏在市場,而是贏在價值觀。這位放牛娃出身的企業家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危機也好,挑戰也罷,都是可以轉化為機遇的,只要你保有一顆慈悲的心以及呼應家國情懷的價值觀。

李書福下一步還想贏什么?“我想讓飛行汽車在海南先飛起來。”他得意地打開手機里的照片,一一呈現出美國加州工廠制造的飛行汽車和研發團隊閑適的合影。

為什么選海南?幾杯濁酒入腸,勾起了他敗走海南的一段經歷。20世紀80年代末,十萬大軍下海南,李書福裹挾其中,從浙江來海南創業,結果把4000萬元本錢賠光了。傾家蕩產,妻子離去。那段至暗時光,他忍受著孤獨和痛苦,不抱怨不訴苦。半夜登高,別人以為他要跳樓,他卻迎著咸腥燥熱的海風,賦詩一首:

力量在風中回蕩,奇跡在藍天下閃光。坎坷的道路承載著我的理想,堅實地伸向遠方。

二十多年前的舊作,他脫口而出。敗者歸來,別有蘊意。也許為了成就今天的李書福,命運精心安排了這次慘痛的打擊。

那晚,博鰲的海風醉人,微醺的李書福顯露出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豪情,出乎我意料。

(作者系證券時報社長兼總編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陆市| 汶上县| 亳州市| 永清县| 来凤县| 杂多县| 田林县| 贵州省| 宝清县| 庆安县| 多伦县| 图木舒克市| 绍兴市| 界首市| 双辽市| 克拉玛依市| 南和县| 河间市| 图木舒克市| 嘉荫县| 鸡泽县| 楚雄市| 松阳县| 大化| 鱼台县| 建平县| 罗甸县| 文昌市| 西峡县| 延吉市| 宜宾市| 衡水市| 治县。| 玉树县| 临海市| 顺昌县| 凤山县| 古丈县| 青铜峡市| 江都市| 上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