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廣汽集團:品質優先打造汽車中國自主品牌

證券時報記者 楊蘇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說:“廣汽自主品牌傳祺從2010年誕生,到如今成為廣東制造、中國制造的一張名片,體現著高質量發展的脈絡。”

艱苦奮斗與務實開放

1997年,廣汽集團從失敗合資遺留的近30億負債開始重構。從一開始,艱苦奮斗與務實開放精神,已深深植入廣汽集團的企業文化。

廣汽集團的奮斗史,折射著中國汽車工業成長經歷。在20世紀90年代,盡管中國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了40年,但國家工業基礎薄弱,汽車工業發展起點低,比世界汽車工業發展水平落后太多。當時主抓汽車工業的國家部委負責人曾說,汽車工業要發展,必然要走大批量、專業化之路,臟、亂、差是造成汽車發展落后的最大問題。全國100多家汽車制造廠、1000多家零部件廠,但是一年生產的汽車加起來不到50萬輛,抵不過海外車企一個廠。1994年,國家相關部委公布了汽車產業政策,明確要發展轎車工業,鼓勵私人購買轎車。中國汽車市場一舉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金礦,世界汽車巨頭紛紛進軍中國,但是中國本土汽車品牌還在蹣跚學步。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意指君子不畏艱險、自我磨礪、以苦為階,最終實現涅槃,正如廣汽集團發展史。1萬輛是1996年廣州標致的銷量,廣標合資項目失敗負債近30億元,一度引來“廣州能不能搞汽車工業”的質疑。2017年,廣汽集團產銷突破200萬輛,年均復合增長率30%,銷售收入超過3000億元,從2013年起連續六年入圍世界500強,現排名世界500強第202位。汽車工業也成為廣州市最大的支柱產業。1998年7月,廣本成立后,依靠“以市場為導向,小投入、快產出、滾動發展”的模式,1999年銷量超過1萬輛,2000年3萬輛, 2001年突破5萬輛。從此,廣州汽車開始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也得到了國家部委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2012年,廣汽集團成為第一家A+H上市的汽車集團,是廣汽集團發展歷程的重大飛躍。由此,廣汽集團自主品牌業務快速發展、加快創新變革、產業鏈資源整合效應逐步顯現,同時合資合作進一步深化。2013年,廣汽集團初步形成日系、歐美系和自主品牌三系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值得一提的是,廣汽集團向股東堅持每年兩次派息,每三年制訂一輪股東分紅回報規劃,年度派息率均超過30%,累計實現現金分紅超100億元。

務實開放是廣東人民最突出的地域精神,也是廣汽發展的重要文化特征。曾慶洪將廣汽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體現了廣汽人艱苦奮斗、務實開放和研發創新的精神。第一階段重組廣州標致,成立廣汽本田,走出了一條“少投入、快產出、滾動發展”的道路,掀開新的發展篇章;第二階段擴大合資合作,先后與豐田、日野、菲亞特克萊斯勒、三菱成立了合資公司,同時產業布局以廣州為中心,以華中、華東為兩翼,輻射全國,帶動70萬人就業;第三階段開展自主創新,啟動自主品牌建設,成立廣汽研究院和廣汽乘用車,推出自主品牌傳祺,取得快速發展。

目前,廣州已成為全國重要汽車生產基地之一。廣州不但能夠造車,還可以造好車。廣汽集團不僅在合資合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在自主研發、創新方面更是走在了全國前列。

創新研發與“傳祺速度”

“廣汽鼓勵人人參與創新。”曾慶洪說。汽車產業研發和創新,是行業發展永恒的核心動力,只有擁有雄厚的研發和創新能力,汽車企業才能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

廣汽集團在廣汽研究院基礎上,布局全球研發網絡,打造全球研發網、24小時“日不落”研發體系。廣汽研究院院長王秋景說“國際化不能回避。”廣汽集團充分發揮海外研發中心的功能,在廣汽(硅谷)研發中心的基礎上,打造世界級中國品牌、研產銷全球化的國際企業。“用當地的優勢、當地的資源,來發展廣汽自身實力。”曾慶洪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習近平總書記講過,“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廣汽集團希望通過硅谷中心的前瞻技術,主要研究汽車智能化。同時,在洛杉磯研發方向主要是造型,在底特律主要是工程方面,發揮各自的研發優勢。

130億元,這是廣汽集團自主研發的累計投資金額。廣汽研究院在2015年全國各行業1100多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中,排名前十。聚焦創新研發,讓廣汽集團結出了自主品牌的碩果。公司建立起以廣汽研究院為核心載體、投資企業研發中心為支撐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整體研發實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建成了世界級的整車及發動機工廠,成功推出自主品牌“傳祺”。2010年,廣汽傳祺誕生于極為艱苦的環境,但上市后銷量從1.7萬輛,到2017年突破50萬輛,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76%,打造了行業矚目的“傳祺速度”。更重要的是,GS4、GS8等明星車型不斷突破自主品牌車型價格天花板,銷量呈爆發式增長,成為“現象級”車型。

中高端車型是廣汽自主品牌創業初始的定位,堅持正向開發和自主創新,單車均價一舉突破20萬元,成為汽車業內了不起的傳奇。自2013年以來,廣汽傳祺連續5年獲得J.D.Power新車質量調研自主品牌第1名。

執智能網聯之牛耳

對內,廣汽集團已經形成了研發、整車、零部件、商貿和金融的產業鏈閉環;對外,廣汽集團提出,構建開放融合、集成創新、跨界協同的汽車產業平臺。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新能源汽車大方向下,基于汽車行業是人力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特點,廣汽集團做出了全面的戰略部署。

“人為本、信為道、創為先”是廣汽集團一直秉承的企業理念。曾慶洪介紹,廣汽集團堅持“請進來、走出去”兩條腿走路,進行廣納賢才和培養內部人才,在自主品牌傳祺高速發展,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的同時,人才團隊也不斷壯大。2006年成立時,廣汽研究院僅有30名多研發人員,2017年已有近4000人,其中包括享有“千人計劃”“外專千人計劃”“中國汽車工業優秀科技人才”等稱號的技術精英。

40萬和150億,這是廣汽集團近期規劃中的兩個重要數據。廣汽集團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建立單獨新能源汽車生產線的企業,并規劃了40萬產能,其中20萬產能的工廠于2018年年底建好,打造全新純電動平臺。2020年,廣汽集團新能源車銷量占比有望達到10%。

“廣汽研究院在智能網聯方面單獨成立了副院級的中心,現在已經有500名工程師在智能網聯中心工作。”廣汽研究院副院長張帆告訴記者,在設計中心還有一支30多人的人機交互設計團隊,可以保證廣汽集團無論從硬件、軟件,包括人機交互、對用戶的理解和機器的解讀做到最好,達到市場最先進的水平。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改變了汽車的生態圈,互聯網科技巨頭以及造車新勢力逐漸成為重要角色,汽車業逐漸成為生態圈、供應鏈和資本的全面競爭。對于行業內以及跨界的戰略合作,廣汽集團一直在積極布局,合作單位包括騰訊、華為、科大訊飛等科技企業,以及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等優秀企業。曾慶洪分析,廣汽集團與騰訊、華為等合作是希望大家優勢互補,比如支付、地圖等方面廣汽沒有必要自己去做。汽車未來會發展成為智能汽車終端,很多東西都裝到汽車里,這也是消費者對生活的高質量需求。

品質是企業的生命

“廣汽傳祺最近幾年品控確實不錯。”近期在一次全國大型汽車論壇上,幾位業內人士在會場私下交流。這一褒揚讓路過的證券時報記者有些驚訝,因為在現場聽到了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許多批評。

“沒有品就沒有牌,品質是企業的生命。”曾慶洪把品質視為企業發展的命根子。在廣汽創業初期,多年擔任廣汽本田中方執行總經理的曾慶洪,深知品質和責任的重要性。美國權威的市場調查研究公司J.D.Power所做的新車質量研究顯示,2017年廣汽傳祺連續5年位列中國品牌第一,全行業排名第九。其中,傳祺GS4再次列緊湊型SUV細分市場中國品牌第一,并躍升至行業第三。中國汽車自主品牌正在走向中高端市場,廣汽傳祺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傳祺GM8突破20萬元價格天花板,在高端MPV市場一車難求。廣汽傳祺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和濱說:“在國際化方面,廣汽傳祺雖然成立只有十周年,還是一個年輕的品牌,但是長遠看希望成為世界級品牌和全球化企業。”所以,傳祺品牌成立初期,就以全球的眼光進行布局,在全球化方面做了諸多努力。

品質與責任,如同一個硬幣的正反面,在廣汽集團相生相融。曾慶洪一直向廣汽人強調,要做到高質量發展,企業的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一定要對消費者負責。“我每個月都在抓質量,人、財、物可以不管,但一定要管質量。”曾慶洪對企業、對用戶有著刻骨銘心的責任感。他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品質不好,傳祺肯定關門,所以我一定要確保質量,把服務搞好,如果有質量問題,能夠快速度及時地去解決,這是最重要的事情,不然這家企業一定無法生存。”

對于新興的中國汽車業,旨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汽車召回制度是一個新鮮事物,這個制度是曾慶洪第一次提出來的。曾慶洪說:“召回是對消費者負責任。召回不一定是因為汽車存在重大缺陷,這是一種社會責任,應該主動。”2003年,曾慶洪以人大代表身份提出建立國際通用的“汽車召回制度”。當時廣汽集團強烈要求,日本本田在召回歐洲車輛時,也召回中國銷售車輛,讓中國消費者享受國民待遇。2011年,曾慶洪提出國產車也應該實施召回制度,廣汽集團本著對消費者最負責的態度,以身作則,不斷完善售后服務。

“品”也包括品牌。廣汽集團“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實現“從產品向品牌轉變”,并不斷強化品牌建設。因為海外車企技術優勢巨大,合資經營是中國汽車工業改革開放后起步的重要模式。但是,廣汽集團的技術話語權不斷提升。2017年開始,廣汽集團開始向合資企業導入新能源車型,這是合資車企首次由中方股東導入品牌、技術。合資車企的企業標識對等露出股東雙方,導入合資車企的車型掛廣汽標,這本身也是廣汽集團品牌影響力提升,得到外方認可的實證。

品質、品牌均得到市場認可,在這樣的前提下,廣汽集團才有望完成“十三五”戰略規劃——汽車產能300萬輛,營收超4000億元,利稅超500億元。廣汽集團希望,突出自主品牌事業一個重點,使廣汽全面實現電動化、國際化、網聯化三大突破,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知名品牌,以及具有全球化影響力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國際汽車集團品牌。

【采訪札記】

券商為何青睞廣汽?

何偉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廣汽。去年帶隊汽車報采訪團主要是慕名爆款車傳祺而來,這次帶隊時報采訪團主要想看看集團全貌。行前,券商分析師告訴我,他們判斷汽車行業的晴雨,主要選取三個樣本:上汽、吉利和廣汽。說實話,選取上汽和吉利不難理解,一個是銷量第一的行業老大,一個是增速最快的后起之秀,可是選廣汽是為哪般?無論是銷量、體量還是名氣,廣汽在國內汽車集團中只排在五六位,眼里不揉沙子的資本市場何以青睞廣汽?

盛夏的羊城,室外濕熱難耐。珠江新城的廣汽展廳里,時尚的櫥窗、高清的布展和锃亮的樣車,令人耳目一新。特別是曾慶洪董事長的現場解說,消融了采訪團心頭的疑團。簡單說,廣汽作為地方車企,放到改革開放40年大背景下,在中國汽車從小到大的努力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和不可或缺的樣本價值。我粗粗歸納,突出價值至少有三。

其一,廣汽是開放的先鋒。如果說廣東是中國開放的先行者排頭兵,廣汽無疑擔當了我國汽車行業開放的先鋒隊,最先與標致,后來是本田、豐田和三菱,以及菲克合資,雖歷盡曲折與沖突,卻得大于失而無怨無悔。廣州本身就是個充滿包容性的城市,這對廣汽的企業文化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既務實又開放。廣汽的領導班子來自五湖四海,員工也是攬天下英才。進入互聯網時代,廣汽摒棄門戶之見,主動與新造車企業合作:與寧德時代合作發力新能源汽車;與騰訊、科大訊飛合作解決智能互聯,打造不斷開放的升級版。

其二,廣汽是改革的先鋒。中國車企在追趕世界的跋涉中遇到的難題不勝枚舉。問題是病,改革是藥。廣東得風氣之先,廣汽總是能搭上改革的頭班車,譬如是國內首家A+H股整體上市車企,推行的國企股權激勵不僅惠及2600多名骨干,還包括領導班子。曾慶洪告訴我,他們今年要搭上國企混改的頭班車。廣汽內部的三項制度改革力度也很大,高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收入能升能降。無論是機制制度還是文化習慣,廣汽在國企里都走在前列,是最不像國企的國企。難怪廣汽走出了一條“以市場為導向、小投入快產出、滾動發展”的路徑。事實上,這種路徑也很適合中國的汽車市場。

其三,廣汽是自主品牌的先鋒。廣汽是靠合資起家的,相繼與國際汽車大佬攀親合資,過過小日子應該不會差,但是他們鐵了心干自主。從廣州標致時代到廣州本田時代,到今天的傳祺時代,無論與外資合作如何風生水起,廣汽心中始終沒有忘了初心。合資的目的是讓自主站到巨人的肩上超越,現實的結果是不少喊自主震天響的國企躺在巨人的懷抱里沉醉不起。傳祺卻扛起了國企干自主的大旗,一舉實現了三大突破:最先實現真正的盈利,且成為廣汽旗下一眾合資中利潤貢獻的老大;在合資給自主當老師的同行中,傳祺反過來給合資當起了老師;在自主品牌價格向上發起的一次次沖擊中,傳祺最先突破20萬級別的天花板。

竊以為中國自主品牌成長不夠快,很大程度源于合資依賴癥,只靠喂奶的孩子長不壯。對自主品牌,我們要說兩句話,一要自信,二要自省。這也是傳祺的經驗:只自信不自省,難成氣候;只自省不自信,難有出路。

坐在我對面的曾慶洪身心矍鑠,氣定神閑。即使面對攝像機也有問必答,坦誠應對。從1985年廣州標致成立起,到如今的廣汽,他在汽車行業摸爬滾打了33年,可以說是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參與者、見證人。他強調,高質量發展對廣汽來說,就是要從產能擴張轉到品質品牌。汽車界不應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擴大產能上,而應以創造中國的世界知名品牌為己任,針對我們的薄弱環節加大創新力度,注重提高產品質量和優化結構。一句話,自主品牌一定要往高端走。“高端定位,品質優先”,今天來看,給傳祺定位的這8個字,似是理所當然,但當年決策時,敢于摒棄從低端開始一步步向上的老套路,應該說內部認識有分歧,外部市場有風險,是一次極不尋常的艱難決策。

今天,站在新起點的廣汽,誓把傳祺打造成世界級中國汽車自主品牌。但是面臨的挑戰也是高難度的,譬如眼下的銷量不盡如人意,自主的譜系還不完善,新車推出的節奏有點滯后,新能源起步遲緩等。我想,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同樣具有樣本價值,同樣對同行有著實驗價值。難怪券商分析師要如此選取樣本,這不僅是對廣汽的關注,更是對未來的關注。

(作者系證券時報社長兼總編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莲花县| 宁乡县| 丰县| 南雄市| 咸丰县| 金门县| 中宁县| 肥东县| 来安县| 灵寿县| 乌鲁木齐县| 岗巴县| 怀集县| 全州县| 略阳县| 和静县| 神农架林区| 泰州市| 个旧市| 平邑县| 百色市| 张家界市| 高要市| 子长县| 漾濞| 博野县| 德钦县| 新竹市| 玉林市| 伊春市| 巴林右旗| 南丹县| 斗六市| 湖口县| 黑河市| 连城县| 义马市| 中宁县| 阜新| 福泉市| 简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