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訊測謊一體化實務寶典
- 楊鵬
- 2210字
- 2019-10-11 18:02:57
第二節 對抗條件的滿足與得失
一、概述
犯罪嫌疑人一般不會輕易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 是抗審的對抗條件所決定的。偵查訊問實踐中, 犯罪嫌疑人很少主動地向偵查訊問人員供述其犯罪事實。美國刑事司法學界和警察科學界最著名的學者之一弗雷德·英博說:“人類一般不會主動、自發地供認自己的罪行……期望作案人未經審訊的觸動便因良心的折磨而供認罪行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再有, 偵查學鼻祖漢斯·格羅斯也說: “希望每個人都能坦白自己的罪行, 是殘忍的, 至少是不人道的。”因為犯罪嫌疑人在具備自我保護的條件下, 是不會輕易放棄自己對利益的要求的。犯罪嫌疑人沒有經過訊問人員的接觸,就不可能知道自己是否存在自我保護的條件, 趨利避害的行為本能告訴他, 無論是什么樣的行為, 只要是對自己不利的都要進行對抗, 這是犯罪嫌疑人很少主動向偵查訊問人員供述犯罪事實的重要原因。
對抗條件是決定犯罪嫌疑人對抗行為存在、發展的內部原因, 同時對抗條件也是制約和影響對抗行為存在、發展的外部因素。有條件對抗, 犯罪嫌疑人才會選擇對抗, 如果沒有了對抗的條件, 犯罪嫌疑人就會放棄對抗。如同兒童與青少年進行武力對抗, 顯然兒童沒有與青少年進行武力對抗的條件, 失去了武力對抗條件只能選擇放棄。由此, 犯罪嫌疑人選擇的抗審, 是在有條件對抗的基礎上產生的。
二、對抗條件的認識與把握
犯罪嫌疑人的對抗條件, 建立在犯罪事實沒有暴露的基礎上。犯罪證據沒有被司法機關掌握的前提下產生的對抗條件, 這是犯罪嫌疑人對抗訊問的基礎。如犯罪事實已被偵查或司法機關查清, 自己即使不如實供述也不影響司法機關對自己的處罰, 在無法逃避損失后果的情況下, 犯罪嫌疑人的對抗就失去了意義, 就會自然地放棄對抗。
“條件”認知的程度決定了犯罪嫌疑人抗審的行為方向。在很多的時候, 偵查訊問人員手里并沒有掌握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證據, 訊問犯罪嫌疑人的目的就是要讓犯罪嫌疑人自己交出犯罪證據, 犯罪嫌疑人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的。如果犯罪嫌疑人明知偵查訊問人員沒有掌握自己的犯罪證據, 證明自己犯罪還要依賴自己的供述, 才能確定自己犯罪, 自己還有條件對抗, 那么犯罪嫌疑人能夠選擇放棄對抗嗎? 顯然是不會的。那是什么原因導致犯罪嫌疑人在有條件對抗的情況下, 放棄對抗的呢? 這是由犯罪嫌疑人對“條件”認知的程度決定的。在訊問活動中,訊問人員的態勢以及所提供的信息, 足以使犯罪嫌疑人感覺到訊問人員已經掌握了犯罪證據, 或者是犯罪信息, 認知的結果是對抗條件的喪失, 這實際上是對“條件”認知的錯覺造成的, 是誤以為“條件”的喪失。 這正是訊問人員在沒有掌握犯罪嫌疑人犯罪證據的情況下, 能夠使犯罪嫌疑人供述犯罪事實的重要基礎。
“對抗條件”的把握程度決定了犯罪嫌疑人的對抗程度。對犯罪事實暴露程度的把握, 實際上就是對對抗條件的認知。全部犯罪事實的暴露與局部犯罪事實的暴露, 多個犯罪事實的暴露與部分犯罪事實的暴露, 是犯罪嫌疑人選擇全部供述還是部分供述的重要基礎。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認知是全部犯罪事實的暴露, 那么就有可能選擇全部供述; 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認知是部分犯罪事實的暴露, 那么他就不可能選擇供述全部犯罪事實, 而會選擇暴露多少就供述多少, 這是人的趨利避害的本性所決定的。在訊問活動中訊問人員如何組織“對抗條件”的認知? 是全部“對抗條件”的喪失, 還是部分“對抗條件”的喪失, 是由訊問的目的所決定的。偵查犯罪是全部的犯罪行為, 而不是局部的犯罪行為, 所以訊問人員在組織對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影響時, 是讓犯罪嫌疑人產生對全部犯罪事實的認知,避免犯罪嫌疑人對局部犯罪事實的認知。如果讓犯罪嫌疑人產生的是對局部犯罪事實的認知, 那么犯罪嫌疑人只會供述局部犯罪事實, 從而掩蓋其他犯罪事實。所以, “對抗條件”的喪失, 是整體的還是個體的, 對犯罪嫌疑人的對抗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
犯罪行為的記憶是犯罪嫌疑人“對抗條件”產生的基礎。第一, 偵查訊問是在審訊者預先認為犯罪嫌疑人有罪的前提下進行的, 而這個前提的產生則是基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記憶, 沒有犯罪記憶就不存在對抗, 犯罪嫌疑人實施了犯罪行為, 因為這種行為是社會否定的行為, 是要受到法律懲罰的行為, 由此才會引起對抗, 如果沒有犯罪的行為記憶, 就不存在對犯罪行為的隱瞞和對抗了。犯罪嫌疑人的“對抗條件”依賴于犯罪的行為記憶, 在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活動的過程中, 那些能夠證明犯罪行為的因素和犯罪事實暴露的可能性, 對犯罪嫌疑人心理的“對抗條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犯罪行為的記憶是犯罪嫌疑人自我確認的依據, 犯罪嫌疑人在被訊問過程中的一系列行為都是從這里開始的, 犯罪的記憶是犯罪嫌疑人對抗的前提, 沒有犯罪記憶就不存在對抗的問題了。在訊問的空間里, 對犯罪行為的記憶是模擬產生、再現的, 在訊問的空間里, 訊問人員對犯罪行為的模擬程度, 對嫌疑人的對抗條件的認知有著重要的影響。訊問人員模擬的犯罪事實與犯罪嫌疑人的行為記憶相吻合, 犯罪嫌疑人的對抗條件就會自動喪失; 反之就會被強化。第二, 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反映, 犯罪的行為記憶在訊問人員外來的信息刺激下被激活, 自然就會通過不同的渠道反映出來 (這是形體語言研究的結果), 例如, 犯罪嫌疑人為了掩蓋自己的犯罪事實, 對抗偵查訊問的基本方法就是“謊言”, 這種“謊言”在外來的信息刺激下, 總會通過說謊者的外部形體反映出來, 告訴別人自己在說謊。最后, 說謊者引發的心理焦慮, 促成了自我對抗條件的降低和削弱。由此, 犯罪的行為記憶是隱瞞犯罪事實的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