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十講(第四版)
- 劉銳
- 407字
- 2019-11-18 17:39:31
(一)中國學者關于法的定義
中國先秦法家的代表管子認為:“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16],“尺寸也,繩墨也,規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謂之法”[17]。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者也提出了一些關于法的觀點,如孫國華教授認為“法是‘理’與‘力’的結合”,[18]張千帆教授認為“如果就某特定國度的特定時期而言法律是命令,那么把它放在人類歷史的場合中考察,法治社會中的法律又是一種永恒的理性對話過程”。[19]魏宏教授認為,法是人行為的規范及其體系,其主要特征是:法是調節人行為的一種規范;法規定了人們的權利和義務;法具有公共意志性;法具有可訴性。周旺生教授認為,法是以政權意志形式出現的,作為司法機關辦案依據的,具有普遍性、明確性和肯定性的,以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的,首先和主要體現執政階級意志并最終決定于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各種社會規范的總稱。[20]段秋關教授認為,古今中外對法在規則、權利(或權力)、強制效力這三個方面取得了共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