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推進行政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的方向和重點

新《行政訴訟法》的實施有利于推進和保障法治體系建設,要緊緊圍繞當前行政審判重點、難點問題,大力推進行政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進而更好地服務和保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以嚴格落實立案登記制改革作為推進行政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一個時期以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些法院對行政案件有案不收、有訴不理,“立案難”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立案難”不僅讓當事人告狀無門,合法權益被侵害后難以得到司法救濟,更讓一些違法行政行為游離于司法監督之外,為行政權恣意濫用以及社會安全穩定留下隱患。并且,由于行政糾紛不能正常進入行政訴訟的法治渠道得到及時化解,就會流入信訪渠道,導致信訪案件越積越多,政府的維穩成本越來越高。新《行政訴訟法》實施以來,隨著立案登記制改革落地生根,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行政案件受理渠道得到了暢通。人民法院對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行政訴訟案件數量大幅攀升,從而使當事人訴權得到充分保障。要警惕和防范“立案難”問題再次反彈,堅決清理限制和剝奪當事人訴權的“土政策”,嚴禁以任何理由隨意限縮受案范圍、違法增設受理條件。同時,也應當注意到,隨著當前公民的法治意識和權利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訴訟渠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與此同時有的當事人缺乏以理性合法方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不能正確對待法院生效裁判,因而出現在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作出后仍然上訪、纏訪。因此,在積極支持和保障人民群眾依法理性表達利益訴求同時,通過完善審級制度,落實終審和訴訟終結制度,加強釋明引導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堅決防范和治理惡意訴訟、濫用訴權問題,有效規范個別當事人長期纏訴鬧訪、擾亂訴訟秩序的行為,切實解決行政案件程序空轉問題。

(二)以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作為推進行政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導向。行政訴訟制度兼具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權利救濟功能與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司法監督功能。行政審判涉及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依法落實國家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具有重要意義。行政審判工作搞得好不好,直接關系民生的保障和改善程度。人民群眾的多元司法需求不斷滿足和獲得感明顯增強在很大程度上與行政審判工作開展密切相關。在行政審判中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工作目標,從根本上而言就是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踐行好司法為民宗旨。要牢牢堅持司法為民,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司法需求。要切實把人民群眾對行政審判的期盼作為努力方向,把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作為執法辦案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通過升級、提速訴訟服務,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司法為民的溫度。要高度關注民生領域群眾訴求,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創新司法便民利民措施,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人民法院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貫徹到行政審判和非訴行政案件執行的每一個環節,以積極的態度救濟民權,以優質的服務減輕民負,以快捷的審理解除民憂,以公正的裁判保障民利,以有力的執行實現民愿,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三)以服務保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推進行政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目標。要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和重大戰略部署,自覺將履行行政審判職能與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緊密結合,通過依法審理行政案件,更好地服務經濟發展,促進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高。要積極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妥善審理涉及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產權流轉等方面的新類型案件,保障“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深入推進。依法公正審理行政協議案件,促進法治政府和政務誠信建設。對因招商引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活動引發的糾紛,要認真審查協議不能履行的原因和違約責任,切實維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依法公正審理財產征收征用案件,維護被征收征用者的合法權益。準確把握立法精神,合理把握征收征用適用的公共利益范圍,堅決防止將“公共利益”概念擴大化。依法妥善處理與政府行為有關的產權申訴案件。甄別和再審產權案件時,對于在招商引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活動中與投資主體依法簽訂的各類合同,因政府換屆、領導人員更替而違約毀約侵犯投資主體合法權益的,或者因法定事由改變政府承諾和合同約定,對投資主體受到的財產損失沒有依法補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再審和改判。對于政府在土地、房屋等財產征收、征用過程中,沒有按照補償范圍、形式和標準給予被征收征用者公平合理補償的錯誤裁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審查,啟動再審。在再審審查和審理中,要注意運用行政和解協調機制、民事調解方式,妥善解決財產紛爭。嚴格司法審查標準,不斷加大對行政權的司法監督力度,對行政機關違反法定程序的行為依法確認違法,對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依法確認違法或責令限期履行,對行政機關侵權造成損失的依法判決賠償,切實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確保憲法法律統一實施,確保中央政令暢通。健全行政機關尊重并執行生效裁判制度,解決行政案件審判執行難題。

(四)以助力法治政府建設作為推進行政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追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促進公正司法和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八大以來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行政機關和人民法院共同面臨的神圣使命,也是十九大報告中所強調的“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重要內容。行政機關與人民法院雖然職責分工不同,但在執行國家法律和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目標是一致的。加強行政執法與行政審判的良性互動,不僅可以從源頭上減少和化解行政爭議,還可以統一執法和司法尺度,共同推進法治社會的建立。在行政審判中,既要加強對行政行為的審查力度,履行好行政訴訟法賦予的權力監督和權益維護職責,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治需求,同時也要秉持司法謙抑和司法自限理念,尊重行政機關的專業判斷,保護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加強行政審判智庫建設,圍繞政府治理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和破題攻關,為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供決策參考。推動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引導行政機關依法參加訴訟活動,促進提升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意識,改變“告官不見官”局面。加強與政府法制部門、行政執法機關、信訪部門非個案的經常性工作聯系,通過召開聯席會議等方式通報涉訴情況和存在的突出問題。依法參與重大建設項目、重大政策以及重大決策的法律風險評估工作,加強法律風險的分析研判,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行政糾紛。積極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負責”的普法責任制,建立法官以案說法制度,經常性地邀請行政機關領導干部和執法人員參加旁聽庭審,將公開庭審開成法治公開課。加強司法建議工作,發布行政審判“白皮書”,促進行政機關改進工作,減少違法行政情形。

(五)以有效解決行政爭議作為推進行政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的基本要求。新《行政訴訟法》將“解決行政爭議”確定為立法目的之一,就是要有效解決當前行政訴訟案件普遍存在的上訴率、申訴率、信訪率高,服判息訴低,以及行政審判程序空轉問題。行政案件在我國法院全部案件中所占比重很小,但行政案件的申訴量,占所有申訴案件的百分之十幾,甚至超過刑事案件和執行案件的申訴數量。行政訴訟能否有效解決行政爭議是對行政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的具體檢驗。針對一些行政案件矛盾成因復雜、政策法律規定不明確、糾紛無法一次性解決等特點,要推動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實質性解決行政爭議。在訴訟中要充分利用我國的政治優勢,運用黨統籌全局、協調各方的優勢,借用權力機關的優勢,借助社會資源、行政機關的其他資源,切實解決當事人的利益問題,化解矛盾,減少沖突。通過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形成化解行政爭議的社會合力。通過健全行政裁決制度,強化行政機關解決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民事糾紛功能,真正讓矛盾糾紛在訴訟之前就能得到解決。通過堅持依法裁判和協調化解相結合,在查清事實、分清是非、合法自愿的前提下,依法開展協調和解工作,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

(六)以創新行政審判體制作為推進行政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動力。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更加堅定司法改革的決心,堅定不移地將司法改革進行到底,不斷釋放發展新活力,增強發展新動力。積極主動回應新時代下廣大人民群眾對行政訴訟的需求,通過改革不相適應的體制和機制,解決制約公正司法和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F行行政審判體制和機制出現地方化和行政化的弊端影響和制約行政訴訟制度功能正常發揮,制約和影響法律賦予人民法院的審判職責順利實現。針對行政案件原則上由被告行政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可能受到當地行政機關干預的問題,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切實解決行政訴訟立案難、審理難、執行難等突出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辦理跨地區案件?!绷暯娇倳浽邳h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有利于構建普通案件在行政區劃法院審理、特殊案件在跨行政區劃法院審理的訴訟格局”。行政審判體制機制改革是當前直接影響行政審判工作成效的戰略性問題,也是當前司法改革應當啃下的硬骨頭。通過積極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行政案件管轄制度,通過提級管轄、異地交叉管轄、相對集中管轄等多種形式,探索各具特色的管轄制度改革。認真執行新《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第二款關于行政案件跨行政區域集中管轄規定,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由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本地實際,確定若干法院跨行政區劃管轄行政案件,整合行政審判資源,緩解行政審判壓力,促進行政審判司法環境的改善。

(七)以加強行政審判隊伍建設作為推進行政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行政審判職能發揮和行政訴訟目標實現,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行政法官隊伍。行政執法涉及領域眾多,行政審判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認真學習黨章修正案,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把確保黨和國家政令暢通、確保憲法法律的統一實施,作為隊伍建設的重要使命。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人民法院工作,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更好地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推動人民司法事業實現新發展。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警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作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表率。要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增強“八個本領”的要求,大力推進行政法官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著力提升行政法官隊伍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能力。現行全國法院行政審判庭設置和行政審判人員配備,機構設置分散,審判力量薄弱,不利于行政審判專業化建設。要大力加強行政審判團隊建設,配齊配強行政審判團隊,采取切實措施解決當前一些地方法院在施行員額制后出現的“一人庭”“二人庭”問題。針對當前行政審判隊伍力量薄弱、行政審判隊伍專業化建設嚴重滯后、行政審判骨干人才流失嚴重、行政法官司法本領恐慌、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的實際情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把用感情留人、用事業留人真正落實到行政審判隊伍建設中,加強法官權益保障,最大限度地調動行政法官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著力培樹行政審判法官隊伍的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感召力和示范作用。要切實采取措施補齊行政審判隊伍建設的短板,穩定行政法官隊伍,充分發揮行政法官骨干作用。要全面提升司法能力,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行政審判教育培訓工作,提高行政法官認識和把握大局、公正司法、做群眾工作以及信息技術應用等各方面的能力,培養高素質的行政法官隊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山| 竹溪县| 翼城县| 新绛县| 贵州省| 滦平县| 苍梧县| 航空| 阿坝县| 灌南县| 凤山市| 桃江县| 镇安县| 河间市| 竹溪县| 鸡泽县| 甘谷县| 寻甸| 永安市| 遂川县| 柳州市| 济宁市| 志丹县| 三江| 肃宁县| 海南省| 吉水县| 方正县| 东宁县| 仙游县| 东城区| 龙山县| 京山县| 延边| 兴仁县| 漯河市| 宜昌市| 东城区| 揭东县| 伊春市| 永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