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分析報告 2015
- 李桂芳
- 4608字
- 2019-12-27 18:21:59
第一節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體分析
2013—2014年,伴隨著歐債危機漸趨緩和,全球經濟加快復蘇,國際直接投資樂觀情緒回歸。根據UNCTAD國際直接投資數據庫的資料,在經歷了2012年的低落后,2013年全球各類經濟體對外直接投資全部上揚。得益于全球經濟復蘇和國內企業海外投資大幅增加的影響,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流出量)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UNCTAD專家詹小寧表示,如果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大幅增長的趨勢持續下去,那么一到兩年內,中國國際直接投資的流出量或將超越流入量,成為國際直接投資的凈流出國。
一、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概述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中國企業通過海外投資獲得市場、資源、技術的動機不斷增強,海外投資額大幅增長。從2003—201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和存量雙雙實現連續11年增長。201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蟬聯全球第三大對外投資國,投資存量世界排名較2012年前進兩位,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對外投資大國。
(一)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突破千億美元大關
伴隨著“走出去”戰略的持續推進,中國企業加快了對外直接投資的步伐。201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共計1078.4億美元,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延續了多年來的增長趨勢,較2012年增長22.82%,增速較2012年提高5.2個百分點,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中國再度蟬聯全球第三大對外投資國(見圖2—1)。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表現卓越,一方面得益于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帶來的強勁內生動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金融危機爆發后,為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衰退,各國都在實施擴張性的經濟政策,擴大投資規模,迫切希望吸收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資,從而給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提供了外在機遇。

圖2—1 2009—201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與同比增速
資料來源:由各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整理計算得到。
201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構成中,新增股本投資為307.3億美元,占28.5%;利潤再投資為383.2億美元,占35.5%;其他投資為387.9億美元,占36.0%(見圖2—2)。利潤再投資占比顯著上升,這得益于中國企業的海外經營經驗日漸豐富,加之全球商業環境轉好,使得2013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經濟效益顯著提升,利潤再投資增加。2013年中國非金融類境外企業共實現銷售收入14268億美元,較2012年增長14.5%,境內投資者通過境外企業實現的進出口額為4167億美元,同比增長11.6%,其中,進口總額為3078億美元,同比增長4.6%;出口總額為1089億美元,同比增長38%。

圖2—2 2009—201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構成情況
資料來源:由各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整理計算得到。
2013年,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927.4億美元,同比增長19.3%。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151億美元。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繼2012年反轉式躍升后,保持上揚走勢,同比上升50%,遠超2013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9.3%的增速,所占比重穩步上升,其中,貨幣金融服務類(原銀行業)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74.8億美元,占金融類投資流量的49.5%。

圖2—3 2007—2014年中國金融類和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統計
資料來源:由各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整理計算得到。
根據商務部2015年1月26日公布的《2014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簡明統計》,2014年,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保持上揚走勢,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的6128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028.9億美元(見圖2—3),同比增長10.94%;其中,股本投資和其他投資為860.9億美元,占比83.7%,利潤再投資為168億美元,占比16.3%。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存量達6463億美元。隨著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不斷增長,2015年中國有望迎來對外直接投資的“分水嶺”,邁入資本凈流出國的行列。
(二)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增速略有放緩
由圖2—4可知,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總計6604.8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4.2%,與2012年25.2%的增速相比,2013年存量增速略有放緩。201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在全球排名第11位,較2012年前進兩位。至2013年年底,中國共有15300家境內投資企業在全球184個國家(地區)設立了25413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東道國數量較2012年增加5個,2013年年末境外企業資產總額近3萬億美元。

圖2—4 2003—201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與同比增速
資料來源:由各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整理計算得到。
從表2—1可知,分類別來看,2013年年末,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為5434億美元,占總存量的82.3%;非金融類境外企業資產總額為1.66萬億美元,占境外企業資產總額的55.7%。
表2—1 201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存量分類構成情況

資料來源:《201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為1170.8億美元,占總存量的17.73%,其中貨幣金融服務類(原銀行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為709.2億美元,占60.6%;保險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為74.7億美元,占6.4%;資本市場服務(原證券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為43.1億美元,占3.7%;其他金融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為343.8億美元,占29.4%。金融類境外企業資產總額為1.32萬億美元,占境外企業資產總額的44.3%。
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主體分析
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共有1.53萬家境內投資企業進行了對外直接投資。境內投資企業在中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的情況表明,有限責任公司仍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力軍,共有10116家,占比66.1%;私營企業共有1282家,占比約8.4%;國有企業為1232家,占比約8.0%;股份有限公司1081家,占比7.1%;股份合作企業469家,占比3.1%;其余依次為外商投資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個體經營企業,集體經營企業及其他企業(見圖2—5)。同2012年相比,國有企業所占的比重繼續下降,私營企業所占的比重則大幅增加,私營企業投資者數量首次超越國有企業上升至第二位,這標志著中國經濟市場化程度進一步加強。

圖2—5 2013年年末境內投資企業按登記注冊類型的構成
資料來源:《201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一)國有企業所占比重繼續下降,私營企業大放異彩
按工商登記注冊類型對投資主體分類,2013年,有限責任公司依舊是中國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最活躍的群體;國有企業對外投資延續下降趨勢,流量占比降至四成,投資者數量下降至第三位;私營企業進行對外投資活動大幅增加,私營企業投資者數量首次超越國有企業上升至第二位。
從投資者數量上看,2013年年末,1.53萬家境內投資企業中,國有企業為1232家,占比約8%,較2012年下降1.1%,跌至第三位。私營企業大放異彩,對外直接投資企業數量大幅增加,首次超過國有企業排至第二位,占比8.4%。
從投資流量上看,2013年,在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927.4億美元流量中,國有企業投資規模延續前兩年的下降趨勢,占比降至四成,占43.9%;有限責任公司占42.2%;股份有限公司占6.2%;股份合作企業占2.2%;私營企業占2%;外商投資企業占1.3%;其他企業占2.2%。
根據圖2—6,從投資存量上看,2013年年末,在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5434億美元存量中,國有企業仍舊占據著半壁江山,占比55.2%。非國有企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占比44.8%,較2012年提升了4.6個百分點,其中,有限責任公司占30.8%,股份有限公司占7.5%,私營企業占2.2%,股份合作企業占2%,外商投資企業占1.2%,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4%,集體經營企業占0.1%,其他企業占0.6%。

圖2—6 2006—2013年中國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201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國有企業所占比重持續下降,私營企業所占比重持續上升,一方面是由于近年來推行的國有企業改革導致國有企業向外擴張的步伐有所停滯;另一方面是由于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不斷推進,私營企業的活力得到了進一步釋放。近年來,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預計未來私營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活動中的占比將繼續上升。
(二)中央企業對外投資止跌回升,地方企業對外投資穩步增長
如果按中央企業和地方企業對投資主體進行分類,那么中央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在2012年經歷七年來首次下跌后,在2013年止跌回升,增速創五年內新高;地方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穩步增長,增速較2012年略有下滑。
從投資企業數量上看,2013年年末,1.53萬家境內投資企業中,中央企業及單位僅占3.5%,地方企業占到96.5%。境內投資企業數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區市依次為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山東、福建、遼寧、湖南、黑龍江、北京,來自前十位省區市的投資企業共占到境內投資企業總數的77.5%。廣東省的投資企業數量最多,占19.8%;第二是浙江省,占14.6%;江蘇省位列第三,占10.9%。超過半數的私營企業來自廣東、浙江、江蘇三省。
從投資流量上看,2013年,中央企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達563.25億美元,在經歷2012年的下跌后,止跌回升,同比上漲29.4%,增速自金融危機以來首次突破20%,創五年內新高,占全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60.7%。地方企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364.15億美元,同比增長6.5%,占全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39.3%。其中,地方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流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區市依次是廣東、山東、北京、江蘇、上海、浙江、遼寧、天津、福建、河北,合計為268.81億美元,占地方企業對外投資流量的73.8%,北京、天津、河北分別實現了144.5%、66%、60.5%的高速增長。
從投資存量上看,2013年年末,中央企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3785億美元,占全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69.7%。地方企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1649億美元,占全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30.3%,廣東是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最大的省份,其后依次為上海、山東、北京、江蘇、浙江等。
(三)地方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區域分布不均衡,東西差距進一步擴大
根據表2—2,從地方企業非金融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區域分布來看,2013年,西部地區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在經歷了2012年的爆發式增長后,驟然大幅下滑,同比下降33.9%,占地方企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比重較2012年下降了6.2個百分點;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較2012年有小幅增長,東部地區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同比上升14.8%,占地方企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比重較2012年增加了5.9個百分點;中部地區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同比上升9.6%,占地方企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比重較2012年上升了0.3個百分點。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一升一降相逆的走勢,使得東、西部地區對外直接投資的差距進一步擴大,“東強西弱”的格局進一步明顯。
表2—2 2012—2013年地方企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區域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根據《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1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整理計算得到。
2012年,西部地區企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以88.4%的增長率爆發式增長,主要是得益于個別西部省份的地方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的擴大,對外直接投資活動異常活躍,例如,西部地區的青海省以639.9%的增幅榮膺增長冠軍。2013年,當這些偶然性、個別性的增長不復存在后,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東強西弱”的格局再次顯現出來。
從圖2—7地方企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區域分布情況可以看出,“東強西弱”是我國地方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長久以來的一個趨勢。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較早、較快,民營經濟活躍,加之東部沿海地區在地緣上的優勢,對外溝通便利,因而與西部地區相比,東部地區企業的對外投資活動也更為活躍。至2013年年末,在地方企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649億美元的存量中,東部地區企業為1307.5億美元,占比79.3%;中部地區企業為147.6億美元,占比9%;西部地區企業為193.9億美元,占比11.7%。未來,隨著“西部大開發”等戰略落地效果的逐漸顯現、西部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東強西弱”的格局將有望得到改變。

圖2—7 2013年地方企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區域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201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