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銀行票據經營(第二版)
- 徐星發
- 18字
- 2019-10-25 18:41:37
第1章 我國商業銀行公允經營的票據業務
商業銀行公允經營的票據業務種類
一、國際常見的票據族系
商業銀行就是經營票據的金融機構。
票據的種類很多,對商業銀行而言,一般是指三種——匯票、本票與支票。從期限上劃分票據又有即期的、遠期的兩種;從出票人來看分為商業的和銀行的。票據和貨幣一樣被稱作人類智慧的又一次偉大創造,它是目前商業銀行最重要的經營工具。國際經濟社會為了規范票據在世界各國的正常運行,分別由金融發達國家于1930年6月7日在日內瓦簽訂了《匯票和本票統一法公約》、由聯合國于1986年7月頒發了《聯合國國際匯票和國際本票公約草案》,以及于1982年8月頒布了《聯合國國際支票公約草案》。這三個法案形成了被世界各金融發達國家共同認定的票據族系。如圖1-1所示。

圖1-1 票據族系
由于過去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導致了對票據及票據規范的不重視,在已經頒布和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以下簡稱《票據法》)中,一些表述或對一些種類仍有限制。例如,《票據法》第七十三條規定:“本票是出票人簽發的,承諾自己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本法所稱本票,是指銀行本票。”這一條款將世界上最常見的票據——商業本票置于不明確的狀態,使商業本票在我國的公開流通中缺乏法律的明示。
在2006年春天,中國人民銀行曾經啟動了按照《票據法》的規則推出的1年內的商業本票的研究。在2009年秋天,中國人民銀行正式推出電子的商業匯票。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促進商業銀行發展票據業務,應遵循《票據法》基本原理和國際慣例,確立商業匯票的無因性,推廣交易性票據;應在規定傳統紙質票據的基礎上,兼顧電子票據的發展;應推動票據業務的發展,繁榮票據市場。
二、公允經營的票據種類與概念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公允經營的票據種類主要就是匯票、本票和支票。其概念如下。
1.匯票
匯票是最常見的票據類型之一,我國的《票據法》第十九條規定:“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托付款人在見票時或者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匯票分為銀行匯票和商業匯票?!?/p>
由商業信用產生的叫商業匯票,例如,因賒購延付商品而設立的;由銀行信用產生的叫銀行匯票。即期的商業匯票或銀行匯票主要用于結算,見票即付;遠期的商業匯票或銀行匯票指約定一定的期限再付款。中國人民銀行在1997年9月19日印發的《支付結算辦法》的第八十七條規定:“商業匯票的付款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
《支付結算辦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商業匯票分為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由銀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兌,銀行承兌匯票由銀行承兌。商業匯票的付款人為承兌人。
實際上,銀行承兌的商業匯票,是將銀行信用與商業信用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因為有銀行信用的保證,所以銀行承兌匯票在支付時一般比普通的商業承兌匯票容易被人接受。
在我國,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金融管理當局的大力提倡,商業匯票已經成為一種很重要的商品交易結算工具。但在具體使用時,銀行承兌匯票與商業承兌匯票還是有一定區別的,見表1-1。
表1-1 銀行承兌匯票與商業承兌匯票的區別

從企業層面來講,中小企業的社會影響和名氣遠不如大型企業,其簽發的商業承兌匯票因為不容易被人接受,因此只有通過銀行承兌來完成遠期的承付問題;而那些大型集團公司、上市公司因為聲名遠揚,所以簽發的商業承兌匯票較容易被客戶所接受。由于影響面不同,因此在同一個城市,商業承兌匯票容易被客戶所接受;而在異地,使用銀行承兌匯票就比較容易行得通。銀行承兌匯票的支付可以不受協作配套關系的約束,而商業承兌匯票往往用于一個企業與另一個關聯企業的上下游配套,協作過程中上游企業要向下游企業支付加工費和半成品的費用等。
由于遠期的商業匯票(商業承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已經完整地體現出了支付手段、信用手段、結算手段、融資手段和投資手段的作用,商業銀行已經將這些票據通過貼現、轉貼現、回購等運作方式作為一項重要的資產業務來經營。
為進一步推動國內票據業務和票據市場的發展,便利企業支付和融資,中國人民銀行于2008年1月決定組織建設電子商業匯票系統,2009年10月28日該系統正式建成并投入運行。
電子商業匯票是出票人以數據電文形式制作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該系統包括出票、背書轉讓、貼現、轉貼現、再貼現、央行賣出商業匯票、質押、質押解除、背書保證、提示付款、追索等。
電子商業匯票系統(Electronic Commercial Draft System, ECDS)于2009年10月28日正式投產上線,ECDS的建成標志著我國支付結算體系進入全面信息化建設時代。
2.本票
本票是指出票人承諾于到期日由自己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收款人的票據。
本票具有一切票據的共性。它與匯票和支票相同,也是一種金錢憑證、設權憑證、要式憑證、文義憑證、無因憑證和提示憑證。
與匯票相比,它又有一些自己的特征:
●本票是無條件支付的承諾,它的付款人應是出票人本人,該承諾對出票人具有法律約束力。匯票是無條件支付的委托(第三人承付),該委托對第三人并沒有《票據法》上的約束力,第三人可以按照委托支付票款,也可以拒絕支付。
●商業本票基本人只有兩個,即出票人和收款人;商業匯票基本人一般有三個,即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商業本票是自己付款的票款,因此是自付證券。
在操作上本票與匯票仍有不同之處,匯票有承兌制度,而本票是以“見票”作為提示付款的程序。
見票的效力有兩個:
●確定到期日,見票后定期付款的本票,即從見票日起計算規定期間而確定到期日。
●行使或喪失追索權,出票人拒絕見票,持票人在規定期間收到拒絕見票證書后,即可行使追索權;反之,如果持票人不在規定期間提示見票,或沒有拒絕見票證書,就會喪失對出票人以外的前手的追索權。
3.支票
《支付結算辦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托辦理支票存款業務的銀行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支付結算辦法》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支票上印有“現金”字樣的為現金支票,現金支票只能用于支取現金。支票上印有“轉賬”字樣的為轉賬支票,轉賬支票只能用于轉賬。支票上未印有“現金”或“轉賬”字樣的即為普通支票,普通支票可用于支取現金,也可用于轉賬,在普通支票左上角劃兩條平行線的為劃線支票,劃線支票只能用于轉賬,不得支取現金。
與匯票和本票相比較,支票具有如下特點:
●出票人與付款人之間,必須先有資金關系。
●支票的基本人同樣應有三人,即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支票出票人是票據的主債務人,如果超過期限未能提示或者沒有拒絕證書,則支票的持有人對出票人以外的前手均喪失追索權,這一點與本票一樣。
●支票的出票人擔保支票的付款。
●支票限于見票即付。
●支票的付款人限于銀行。
●支票無承兌、參加承兌、參加付款和保證的制度。
●支票具有保付和劃線制度。
●支票沒有拒絕承兌證書,一般沒有復本。
因為支票大量用于即期支付,因此在金融發達國家雖然流行旅行支票,且開出日期較長,但其難以成為大額的投融資工具。
三、匯票、本票、支票的使用范疇
1.匯票
在我國,匯票的使用必須有真實的貿易背景作為基礎,即必須在商品、物資、勞務交易的范疇之內使用。我國的《票據法》第十條規定:票據的簽發、取得和轉讓,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具有真實的交易關系和債權債務關系。
《支付結算辦法》第七十四條規定:在銀行開立存款賬戶的法人以及其他組織之間,必須具有真實的交易關系或債權債務關系,才能使用商業匯票。
在期限上,《支付結算辦法》第八十七條規定:“商業匯票的付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定日付款的匯票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計算,并在匯票上記載具體的到期日”,“出票后定期付款的匯票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按月計算,并在匯票上記載”,“見票后定期付款的匯票付款期限自承兌或拒絕承兌日起按月計算,并在匯票上記載”。超過上述時效的票據均為不合格票據,不能在銀行辦理貼現,也很難以背書轉讓。
2.本票
目前我國的銀行本票多用于即期支付,是申請人將款項交存銀行,由銀行簽發憑以辦理轉賬結算和支取現金的票據。
《支付結算辦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申請人使用銀行本票,應向銀行填寫“銀行本票申請書”。填明收款人名稱、申請人名稱、支付金額、申請日期等事項并簽章,申請人和收款人均為個人需要支取現金的,應在“支付金額”欄內先填寫“現金”字樣,后填寫支付金額。申請人或收款人為單位的,不得申請簽發現金銀行本票。
《支付結算辦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銀行本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個月;持票人超過付款期限提示付款的,代理付款人不予受理;銀行本票的代理付款人是代理出票銀行審核支付銀行本票款項的銀行。
上述規定將銀行本票局限在2個月內即期付款的一種融資性、結算性的票據。
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即將制定的電子商業本票辦法,電子商業本票的用途為:可用于支付結算和資金融通,期限規定在1年以內。
3.支票
支票是出票人委托銀行于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的票據。它有兩個特點:(1)以銀行為付款人;(2)見票即付。支票的這兩個特點都表現在其付款上,因此在職能上與匯票、本票有著明顯的不同。匯票、本票是信用證券,其經濟職能除了作為支付工具外,更重要的是擴大信用,而支票只是代替現金作為支付工具。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和個人為了應付各種需要而不得不頻繁地、大量地支付金錢。如果大量儲存和支付金錢,不僅不方便,也不安全。以銀行作為開戶人的金庫和出納員,使銀行按照開戶人自己的指示,運用銀行的網絡和功能,支付開戶人自己應付的款項,可以規避攜款風險。
支票的廣泛流通和使用也反映了與其相適應的商品經濟和交易社會的經濟發達程度。過去的計劃經濟以調撥為主,支票使用的范疇很有限。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總量與貨幣供應總額的不斷增長,支票的使用無論是從金額還是從實際出票量來看都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2007年6月15日在中國人民銀行的統一部署下,全國支票影像系統正式投產,自此支票走出了只能在本地使用的局限,實現跨地區使用,促進了支票的大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