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銀行票據經營(第二版)
- 徐星發
- 4473字
- 2019-10-25 18:41:40
商業信用的票據化
要研究或了解商業銀行經營票據的生態,就必須了解票據產生的原因以及其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票據與信用、商業信用與銀行信用的關系、商業信用票據化問題等。
一、信用與債務
信用是有條件地讓渡貨幣或商品的獨特形式的運動,信用授予方和接受方往往是以債務的形式相聯系的。因此信用和債務兩個詞往往會被人混用。但從理論上講兩者是有區別的,準確地說,債務和信用是同一現象的兩個方面。一般來講,債務是還款人的義務,而信用應是收款人的權利。
現代企業間的信用是直接與商品的生產、流通過程相聯系的,并且企業往往以墊支的形式彼此提供商業信用。一方面表現為欠債;另一方面表現為放債,即應付賬款和應收賬款。
二、信用行為構成
信用行為應由以下三個要素構成:(1)債務人和債權人,即信用行為的授信人和受信人;(2)債務的事實,即債務是由商品還是貨幣形成的,前者應有單價、數量和總額等,后者應有幣種、利率和利息額等;(3)償債的時間和地點。
信用行為或信用關系的發生,一般采用的是協定方式。通常協定有三種方式:(1)購買協定;(2)賬面信用;(3)書面文件。購買協定和賬面信用未由正式文件確定,容易引起爭議,也不能在市場上進行轉讓;書面文件可以寫明債務的依據和具體構成、還債的時間和地點,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或當地約定俗成的方法進行轉讓,如果可以轉讓的,則成為一種信用工具。
因此信用行為的履約必須有這樣三個基本方面:(1)按時。按規定的時間。(2)守信。遵守信用啟動時雙方各自的具體內容和限定。(3)諾成。自己應努力實現自己承諾的各種信用要求。
三、商業信用與銀行信用
我國現在已經完整地存在著商業信用、銀行信用、國家信用、消費信用這四種形式。這些信用的產生過程也反映著我國從商品經濟向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與之適應的信用體系的發展過程。與票據業務有關的應是商業信用與銀行信用。
商業信用的最初形式表現為商品生產數量和種類的增加,度過了短缺經濟的時代后,市場從賣方為主轉向了買方為主,以商品推銷為特征的一種經濟現象出現了,如銷售已表現為寄銷、代銷、允許賒銷、可以有商業折扣、可以延期付款、可以分期付款等形式;商業信用還表現為企業生產者允許債權相互抵消、允許內部的轉賬憑證和外部的索債憑證統一起來,使債權債務的管理制度化和法定化。商業信用的缺陷在于其除了與企業本身領導人的素質有關外,還與經濟周期或行業的景氣程度有關,因此,抗衡周期性危機的能力相對較弱。另外,商業信用還受企業的規模、知名度等的影響,其信用在社會上的被接受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
銀行信用,一般是指商業銀行信用。商業銀行的發生發展必然起源于商業的經營活動,為了滿足商業的經營需要,銀行發放了商業性的貸款,因此以貿易為融資對象的銀行業務發展起來了,以后隨著商業的發展延伸到工業領域。作為專門從事信用活動的商業銀行,它專司研究了信用或債務的四種特征:(1)償還期;(2)流動性或變現力;(3)本金安全性;(4)收益率。將上述四種特征進行有效組合,開展以銀行作為擔保人的信用業務,并將其有效地結合,銀行發明或推出了各種信用工具、信用產品,包括債券、存款證、票據(匯票、本票、支票)以及其他各種有價證券。因此由銀行經營或保證的信用,稱為銀行信用。
四、商業信用的票據化
隨著商業信用的廣泛發展,必然要對債務進行有效的管理,并用固定形式做成經濟界能夠公認或接受的信條。要用文字形式將其時間、金額、償付地表述出來,并且要有一種信用制度來維護上述作業。這種用文字表達的作業,在金融發達國家允許流通轉讓,允許持有人以其進行債權債務的沖抵,它還可以轉化為信用貨幣,節約流通過程中的貨幣使用,促進商品和物資的銷售。
“匯票”被公認為是一種很恰當的信用工具,實際上它是一種延期支付的貨幣契約。債權債務關系一旦確定,匯票即成為擁有交換價值的索債憑證,因此還會促進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
銀行已經研究了“信用或債務”的四種特征,并加入了票據的認可和流通程序,由此更確立了票據信用的堅實性和可靠性,使得票據可以在更廣泛的社會經濟活動中進行“背書”、“轉讓”和流通。
“票據”這個信用工具一經產生,經過法律和經濟契約的保證便成了商品經濟的促銷劑。金融發達國家為了確保這種信用工具能夠可靠、安全地運行,都紛紛進行了國家立法。因此出現了由企業承兌的匯票稱作商業承兌匯票、由銀行承兌的匯票稱作銀行承兌匯票的現象,并且這些匯票成為了市場經濟中重要的結算憑證和融資工具,也成為了金融高度發達國家投融資的工具。
專欄
票據的基本概念及票據的特點、票據的功能
票據的基本概念
理論上的概念:票據是在貨幣或商品流動中為體現債權、債務的發生、轉移和償付而使用的一種信用工具。一般認為:它是具有法律規定的格式,約定由債務人按期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并可以流通的書面憑證。或者它是具有一定格式的書面債據,體現債權人與債務人的信用關系,載明一定金額,在一定日期持票人可向發票人或指定付款人支取款項。
實務中的概念:因為我國的票據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審定并在指定印鈔廠印制的,所以在填寫票據時必須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設立的規定進行填寫,票據簽發人也必須按照規定簽發并在指定地方蓋有印戳,這樣票據才能成為具有法定作用的重要貨幣憑證。票據具體分為匯票、本票和支票。
本書主要研究和探討的是商業銀行所經營的資產業務,因此論及的票據主要是指具有遠期特質及信用介質的商業票據。
票據的特點
票據在使用過程中具有如下特點:
1.票據是有價憑證
一般來說,票據都必須寫明一定的貨幣金額來表明其價位。這種價位隨票據的設立而取得,隨票據的轉移而轉讓。占有票據即占有票據的價位,一般來說離開了票據就不主張具有票據權利。債務人向票據權利人履行債務(付款)后,應立即收回票據,權利人收妥權利時,票據也必須繳回。繳回僅僅被作為一種入賬程序,被繳回的票據失去了有價憑證的概念和作用。
2.票據是設權憑證
票據的權利與義務是根據票據的設立而產生的。我國《票據法》規定:“票據的簽發、取得和轉讓,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具有真實的交易關系與債權債務關系。票據的取得,必須給付對價,即應當給付票據雙方當事人認可的相對應的代價。”其中,對價就是設立的依據。
票據一經設立,其權利與義務就隨之確定,原來的賒銷關系就轉化為票據的權利與義務,并與原來的對價關系分離而獨立存在。由于票據具有這一特點,因此即使原來的合同關系存在缺陷或問題,一旦轉讓,持票人仍然可以要求付款人無條件按期支付款項,從而強調了票據存在于市場經濟中的意義,并使之能更加便利地轉讓和流通。
因此,票據的使用也應該貫徹實行票貨兩清的原則。
3.票據是要式憑證
票據作為債權債務的重要憑證,必須具備規定的形式和內容,并以精確、可靠、完整的文字來表達。《票據法》、《票據管理實施辦法》、《支付結算辦法》對票據填寫的要素、內容以及票據應載明的種類、金額、收付款單位、收付款日期都有明確的規定,由此被稱為票據的要式。不具備要式的票據無效。票據在簽發、承兌、背書、貼現等環節,都必須具有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背書與簽章。背書、簽章不符合規范的票據,對票據權利人行使票據權利將帶來一定的影響。簽字于票據上的人,各按票據的文義原則擔負責任,因此票據是一種有特殊要求的要式憑證。正是它的這個特點,才使得票據的各個關系人之間權責十分明確。
4.票據是“文義”憑證
票據權利的內容以及與票據有關的一切事項均以票據上記載的文字為準,并且不受除票據上的文字以外的任何事項的影響。例如,票據上記載的發票日與實際發票日不一致,須以票據上記載的為準,并且票據上的日期要求以漢字大寫為準,大寫的漢字不能隨意更改。大寫的到期日期與大寫的金額必須一起出現在票據上,這樣也保證了內容的準確性。
《票據法》規定,票據上的記載事項應當完全屬實,不得偽造、變造。偽造、變造票據上的簽章和記載事項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5.票據是無因憑證
票據行為是由于信用行為等原因而產生的,它的設立是有一定原因的,但是在票據流轉過程中,不論其行為有無原因或其原因是否正當,票據債務人自其票據行為完成之時起,即對善意持票人承擔支付款項的責任。
在市場經濟中,票據的背書轉讓十分頻繁,常常像貨幣一樣轉讓流通,流通過程中,接受票據的人無法了解也無須了解其前手取得票據的原因。
《票據法》規定:票據債務人不得以自己與出票人或者與持票人的前手之間的控辯事由來對抗持票人,但是持票人明知存在抗辯事由而取得票據的除外。票據的這個特點,體現了信用貨幣的性能。
票據的功能
票據之所以能成為商品經濟的推進器,票據制度之所以能與現代企業制度一起成為市場經濟的重要支柱,原因是票據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多種功能、多種作用,主要表現如下:
1.支付功能
在現代商業與國際貿易中,金錢支付是一項十分頻繁的活動。如果每次付款都采用的是現金(點數),這樣不僅顯得十分麻煩,并且攜帶過程也不安全。因此用支票代替現金,似乎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而通過票據匯兌,支付異地應付款項也已經逐漸成為了人們的一個習慣。雖然全球信息化使兩地間的距離迅速縮短,但購買的過程仍須用票據來進行支付。
2.信用功能
現代貿易離不開信用,票據不僅有即期的,而且還有遠期的。因此,以信用作為背景的票據,結合支付手段和信用手段把商業貿易推進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背書制度豐富并完善了其信用手段的功能和作用,將借貸與之融合,稱為“短期信貸票據化”。票據還可以有多個擔保人為債務人擔保、為背書人擔保、為貼現人擔保,多個票據關系人會在單據上表明自己對該票據的責任,使票據的付款獲得了多重保障,同時也增加了債務人的信用。
3.結算功能
利用票據進行債權債務的結算,是票據的一個重要作用,企業間債務、債權的抵沖,一般都可用票據來進行結算。現代銀行業的發展,促進著票據交換制度的發展,我國大中城市均設有票據交換中心,國際上也是在貿易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廣泛設立票據交換中心,其目的就是利用票據進行結算。
4.融資功能
申請票據貼現就是以未到期的票據向商業銀行和準許有票據貼現業務經營資格的金融機構辦理融資,商業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開辦票據貼現業務就是向需要資金的企業提供資金,而以到期托收票據賺取利息。企業和銀行各自運用票據獲得了資金融入與融出的機會,直接推進著社會資金的周轉加速;有人統計票據如果背書3~5次,實際上就等于代替現實貨幣流通了3~5次,對整個國民經濟中的資金運轉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5.投資功能
當商業銀行手中有閑置資金時,不僅可以向企業購買未到期的票據,而且可以向資金短缺的銀行或金融機構買入其已經辦理好了的貼現的票據作為短期投資,票據成為一種流動性很強的資產。在金融發達國家,專門有人發行或組建經政府或金融主管機關批準設立的投資基金,投資票據。
由于準許對已貼現的票據進行買賣,票據經過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背書就成了一種低風險的投資品,這時一個以票據作為主要投資工具的現代的票據市場就形成了。因為票據未脫離信用貨幣范疇,所以現代的票據市場仍隸屬于貨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