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轉型:轉型心理學的路徑
- 方文
- 494字
- 2019-10-25 18:32:02
第二章 微觀社會學的當代圖景:以“庫利—米德獎”為線索
提要:“庫利—米德獎”是美國社會學會社會心理學分會為杰出研究者頒發的終生成就獎。獲獎者的學術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會學脈絡中美國社會心理學的前沿發展狀況,或微觀社會學的當代圖景。本章總結了從1998年到2008年共11位獲獎者的理論觀點和學術貢獻,并依據這些觀點所屬的理論框架體系,歸類介紹了期望狀態論、地位特征論、地位建構論、合法性理論、情感控制論、認同論、權力依賴論和情感社會交換論等一系列已在美國發展比較成熟的社會心理學理論。本章最后嘗試發掘這些理論所蘊含的內在一致性,力求為中國社會心理學尤其是轉型心理學的成長提供借鑒和啟迪。
關鍵詞:“庫利—米德獎”期望狀態論 地位特征論 地位建構論 合法性理論 情感控制論 認同論 權力依賴論 情感社會交換論
“庫利—米德獎”,是美國社會學會社會心理學分會為表彰研究者對社會心理學發展所做出的卓越貢獻而頒發的終生成就獎。獲獎者的學術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會學脈絡中美國社會心理學的前沿發展狀況,或微觀社會學的當代圖景。本章擬對11年(1998—2008)來獲獎學者的學術思想進行梳理,以此揭示和總結當代美國社會心理學的整體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