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通貨膨脹新機制研究
- 劉元春等
- 15字
- 2019-10-25 18:28:52
第二篇 內部視角下的通貨膨脹成因
第三章 我國貨幣與通貨膨脹的傳導關系:一個內生貨幣觀點
摘要:本章通過分析發現我國的貨幣供給是內生的,即貨幣是信貸導致的。投資需求產生了貸款,貸款尋找準備金變成存款,成為貨幣,而不是外生論下的央行控制準備金投放,從而可以控制貨幣供給量這個反向因果鏈條。在內生貨幣下,我國在2010年發生的高通貨膨脹是2009年開始的高投資產生的結果。高投資同時產生了高額貨幣增發和通貨膨脹,所以二者是共生現象,都是投資推動的,而不是央行過度增發貨幣產生了通貨膨脹。2009年開始的高投資需求產生了信貸供給,信貸供給轉變為貨幣存量增長。這部分貨幣增長的微觀表現是國內游資涌動,產生了各種炒作現象。在宏觀上,高投資導致了利潤上升,產生了通貨膨脹。因此,我國的通貨膨脹將是一個中期現象,未來一段時間,核心通貨膨脹的上漲不可避免,需要持久應對通貨膨脹。針對這個情況,本章建議從長期來看需要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從根本上控制通貨膨脹;從短期來看,央行可以通過調整利率和差別化貸款撥備來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貸款,穩定物價水平。此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內生貨幣下通貨膨脹的提高有利于就業,所以,我國經濟可以承受而且需要一定的通貨膨脹,但是,由于內生貨幣下通貨膨脹是利潤擠壓工資的結果,這也會對工資收入者產生巨大的福利損失,所以總體經濟和部分民眾的民生之間產生了較強的沖突,需要政府從中進行權衡和補償。
關鍵詞:內生貨幣 外生貨幣 通貨膨脹 投資
推薦閱讀
- 世界金融大變局下的中國選擇
- 控制權轉移中的內幕交易: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管理科學與工程叢書)
- 一本書學納稅:新手學納稅從入門到精通
- 資源稅、財產稅、行為稅制度與操作實務
- 公共養老保險基金運行風險與內部控制研究
-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中國的視點與戰略
- 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用教材:財政稅收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
- 中國通貨膨脹動態形成機制的多重邏輯
- 企業納稅籌劃技巧與案例分析
- 中國的貨幣金融體系(1600~1949):基于經濟運行與經濟近代化的研究
- 天津銀行公會研究(1918-1936)
- 利率市場化:突圍中國債務困局
- 外貿企業出口退稅從入門到精通
- 中國貨幣政策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及其傳導機制
- 財稅體制改革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研究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