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第五版)(上下冊)
- 陳瑞華
- 8字
- 2020-08-20 16:02:33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導讀
當代的刑事訴訟法學研究需要在方法論上進行深刻的反思和真正的轉型。研究者應當拋棄對策法學的思路,將解釋作為學術研究的基本歸宿;放棄動輒移植外國法律制度的引進法學理念,減少那種沒有任何事實基礎的玄學思辨式的學術爭論,真正關注中國的問題;克服那種大而全的教科書體例式的研究方式,引入科學的實證研究方法;摒棄那種孤立和封閉的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方式,從交叉學科的角度發現和選擇那些包含豐富問題的法學課題。總體上,法律制度是一種生命有機體,它不僅本身是由一系列有著特定功能和特定結構的要素有機組合而成的,而且受到特定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宗教、傳統等因素的深刻影響;法學家們的學術使命更多的應當是運用科學的方法來提出理論和思想,從而更加有效地分析問題、解釋成因并預測未來。
要避免法學研究的“殖民地化”,真正作出中國的法學貢獻,我們需要對傳統的“規范法學”進行深刻反思,真正引入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與此同時,要避免一些“社科法學”倡導者的誤判,正本清源,不將西方某些既有的論斷或者理論作為研究的前提,而應當將其作為一種研究背景。中國法學研究要建立基本的學術自信,就必須引入社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為此,我們需要將中國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實踐作為研究對象,具有基本的問題意識,將制度問題上升為理論問題,對中國的法制經驗和教訓進行理性的總結和清理,然后通過概念化的努力,提出一般性的理論。在與既有的法學理論進行對話的前提下,提出具有解釋力的新理論。經過這樣的學術累積,這樣的概念和理論逐漸增多,法學研究者逐漸運用它們來解釋中國的法律現象,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出新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