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公平正義原則

交通治理研究從其與自然環境關系上看必須重視生態整體原則,而從交通與社會關系上看則須強調公平正義原則,并將它們共同融進交通實踐之中。

一、公平正義的概念

亞里士多德認為,“正義寓于某種平等之中,它要求按照比例平等原則把這個世界上的事物公平地分配給社會成員,相等的東西給予相等的人,不相等的東西給予不相等的人”[1]。 阿德勒指出:“‘需要’(needs)和‘想要’(wants),分別代表我們的自然欲求和我們后天獲得的欲求……我們的需要永遠不會過分,但我們想要的卻常常太過分”[2]。一個正義的社會應當保障平等地實現人們的需要,因為這是基本的生活權利,它也應當允許人們正當地滿足自己的“想要”。“想要”的正當性應該是當人們享用自己“想要”的欲求時,并不會妨礙別人的“需要”權利的滿足。羅爾斯強調:“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3]。正義存在于社會成員間的平等權利,每個人得到他應得的東西,對社會與世界有貢獻者應給予補償,對犯有過錯的予以懲罰,即便是一些并無過錯的行為若其帶來了消極影響也要求他予以補償。

從這個意義上講,倫敦、韓國、新加坡等一些地區對于進入擁擠市區的車輛征收擁擠費,是合乎正義原則的。雖然駕車進入市區沒有什么錯,但由于該車輛的駛入加劇了擁擠程度,甚或造成交通堵塞,對之征收擁擠費是要求駕車者為自己行為的后果進行補償,增加經濟成本后可以有效減少進入該區域的車輛,使得駛入區域內的小汽車交通效率更高,同時所征費用還可用于改善交通基礎設施,增加交通管理的投入或者補貼給公交出行者,可謂一舉數得。

正義包括作為“社會制度安排”的正義和“個人美德品質”的正義[4],即社會正義和個體正義。前者是指對社會上所有人公平對待,充分保障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合理分配社會權利與義務。中國古人說“兼覆無私謂之公,方直不曲謂之正”,社會公正就是合理、適中、平衡的法律制度,既能保證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又能確保社會利益和責任之合理安排,使社會免于在混亂和利益紛爭中解體。個人正義是指合乎道德的個人品質,即使他擁有很高的權力或很豐富的資源也拒絕借此對他人造成不便,更不會有意地侵害他人的利益,在內心里自覺接受道德的約束,如同敬畏頭頂的星空一樣敬畏內心的道德法則。

二、交通公平正義

汽車社會交通公平正義體現于交通政策、交通管理及理念之中。交通政策應體現其合理性、正當性,交通管理要做到健康有序,實現不同交通參與人地位平等,使每個人都能滿足其交通通行的需要與自由。在不同領域,都存在一些個體由于經濟、社會、身體或資源稟賦的不足,而處在相對不利的邊緣地位,常被稱為弱勢群體。在交通中也一樣存在這樣的群體,如使用非機動車、步行、公交出行的人,或如盲人、腿腳不便者等,在交通中就常常被排擠、被歧視。甚至在有些決策者看來,非機動車出行者、盲人、腿腳不便者影響了現代交通的效率,與快捷流暢的交通目標有些不一致,故而有意無意地忽視弱勢群體的交通權利而片面地追求交通效率,有的地方人行道越修越窄,在非機動車道上大量開辟出停車帶。

交通倫理審視中必須重視公正原則,為現代交通領域存在的諸多問題提供糾偏路徑,保證交通快速地健康正義地發展。交通倫理審視的正義原則也體現于道德與制度兩個層面。交通倫理的基本點應該力求汽車社會中交通在不同群體間、不同區域間、不同交通方式間謀求公平,在現代交通中實現權利義務對等。汽車社會中人們都有駕車上下班或兜風的自由和權利,這也是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但這種方式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大量地排放廢氣、制造噪音、加劇交通擁擠,這實際上影響了其他人享受良好環境、呼吸新鮮空氣、自由行走的權利,小汽車的出行者對此應承擔相應的義務。首先應從心理上自覺認識到小汽車出行在為自己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環境、能源以及交通管理增加了一些壓力,故而在享受現代汽車文明時必須自覺地進行理性反思,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評價。另外一項義務是經濟上必要的繳稅與付費,以繳納車船稅、燃油稅、停車費等經濟手段來實現權利與義務的平衡。

在汽車社會的道路交通之中,秩序、規則意識尤為重要。“全面的和平和秩序是正義的伴隨物”[5]。因為每個人都具有自身的利益并且本能地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對有限的交通資源的利用過程中,如果都為自己打算,社會必然會陷入一種無秩序的敵對氛圍中,公平正義也難以實現。“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6]。由于資源的有限性及分配方式的不公平常會導致社會陷入無序、混亂的狀態。

交通公平正義的出發點是在交通系統內部建立平衡,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交通秩序,借此化解以權力控制道路資源的困局。

以正義論的“差別原則”來審視道路交通正義?,F代交通共同體中不僅包括駕車者,還包括騎車者、步行者、坐輪椅出行者等。不同交通參與人之間應有默契的關于交通權利安排的共識,各按其時、各行其道,避免混行。當不同方式的出行者交通權利交叉或者沖突時,享有較多交通資源的一方應適當讓渡自己的權利給資源消耗少的一方。這在世界各國交通法規中已成為共識。比如機動車司機見行人橫穿馬路應主動減慢速度,行駛過程中應付出更多的注意義務以避免交通事故發生。公交車道、共乘車道是為了保證大容量、效率高的車輛的交通優先,其他車輛應主動尊重其擁有的權利。 “行人優先”“公交優先”以及“公交專用道”“應急車道”的設置,就是以適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差別原則)來實現交通正義。

總之,雖然現實中會存在機會及資源稟賦的諸多差別,但交通發展應該盡可能地合乎每個人的利益,使弱勢者也能被公平地對待,享受交通文明的成果。這樣方才符合交通正義原則。


注釋

[1]轉引自[美]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239頁,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

[2][美]摩狄曼·J·阿德勒:《六大觀念:真、善、美、自由、平等、正義》,77頁,北京,團結出版社,1989。

[3][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3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4]參見萬俊人:《道德之維——現代經濟倫理導論》,113頁,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

[5][英]大衛·休謨:《道德原理探究》,120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6]《荀子·禮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谷区| 通化市| 定兴县| 呼伦贝尔市| 右玉县| 离岛区| 阳谷县| 肥西县| 普兰县| 喀喇沁旗| 华池县| 平遥县| 平泉县| 缙云县| 广饶县| 汝州市| 咸丰县| 上蔡县| 南乐县| 松阳县| 正蓝旗| 元谋县| 兴安县| 桐城市| 怀仁县| 桃源县| 丽水市| 保亭| 尚志市| 商都县| 黄大仙区| 保靖县| 望都县| 宜昌市| 深州市| 石阡县| 涞水县| 五莲县| 耿马| 平度市| 彝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