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惱的疑問”及其解決:《萊茵報》—《德法年鑒》時期馬克思文獻及思想再研究
- 黃建都
- 7099字
- 2019-09-29 16:57:12
一、近代歐洲社會發展狀況及其癥結
馬克思在批判《科隆日報》時指出:“哲學家并不像蘑菇那樣是從地里冒出來的,他們是自己的時代、自己的人民的產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貴、最隱蔽的精髓都匯集在哲學思想里?!保ㄗⅲ骸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1卷,219~220頁。)“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保ㄗⅲ和蠒?,220頁。)可以說,馬克思哲學就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因此,要理解馬克思的哲學就必須回到哲人所處的時代,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呢?“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盧梭的格言恰如其分地揭示了該時代的特征。概括起來,在馬克思所處的時代,人們遭受著三重沉重的壓迫。
(一)政治壓迫
18世紀末的歐洲在政治上處于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統治之下,以法國為例,經過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法國建立了強大的王權。路易十四奉行“一個君主,一種法律,一種信仰”的絕對君主制,這種絕對君主制被歐洲其他的封建國家所效仿。此外,法國實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天主教教士組成第一等級,封建貴族組成第二等級,這兩個等級是居于統治地位的特權階級,他們不僅不用納稅,而且享有各項特權。包括資產階級、農民和城市平民在內的廣大民眾組成第三等級,這一等級在政治上處于無權的被統治地位。在專制制度和等級制度的壓制下,人們渴望自由、平等,法國大革命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從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開始,高舉“自由、平等、博愛”旗幟的革命風暴席卷了整個法國乃至歐洲。法國大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權的偉大運動。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盛贊法國大革命是“一個光輝燦爛的黎明。一切有思想的存在,都分享到了這個新紀元的歡欣。一種性質崇高的情緒激動著當時的人心;一種精神的熱誠震撼著整個的世界,仿佛‘神圣的東西’和‘世界’的調和現在首次完成了”(注:[德]黑格爾:《歷史哲學》,193頁,北京,三聯書店,1956。)。并稱頌拿破侖是馬背上的“世界精神”。
可惜,法國大革命并未取得最后勝利,在與反法聯盟的戰爭中,拿破侖戰敗,政權覆滅。1815年9月,英、法、俄、普、奧等國的君主在維也納會議上組成了“神圣同盟”,這一同盟成了歐洲反動勢力的堡壘,神圣同盟要求恢復過去的統治秩序,歐洲由此倒退回封建貴族統治的時代。神圣同盟為維護舊的統治秩序,采用各種手段來鎮壓地方發生的革命。同盟議定書規定:“根據圣經訓示,一切人要彼此以兄弟之情相待,三位締約君主將一致以一種真誠的不可分的手足之情互相聯系,并彼此視同為一國同胞,無論何時何地,均將互相救援。”各同盟國勾結起來共同壓制自由,其中以奧地利和普魯士最為突出。
奧地利首相梅特涅宣稱:“思想本來不應該出現在這一世界上,然而,不幸的是它侵入到現實之中,因而各國應該共同一致將其消滅?!保ㄗⅲ恨D引自[日]城冢登:《青年馬克思的思想》,23頁,北京,求實出版社,1988。)為此,他下令禁止新聞出版,鎮壓學生,甚至禁止體育運動。
德國普魯士的情況更為糟糕,1819年神圣同盟制定了卡爾斯巴德決議,依據該決議,普魯士政府開始大肆逮捕德國的進步人士、自由的“煽動者”,同時實行更加嚴厲的書報檢查制度。馬克思評價指出,在實行嚴格書報檢查制度的30年里,德國著作界處于“晚報時期”,這是一個思想的“大齋期”。“新聞出版界墮落了……當時著作界中唯一還有充滿生機的精神在躍動的領域——哲學領域,已不再說德語,因為德語已不再是思想的語言了?!保ㄗⅲ骸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1卷,149頁。)歷史清楚地證明,書報檢查制度給德國精神的發展帶來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不僅如此,普魯士政府還竭力查封進步報紙。1841年11月19日,埃德加·鮑威爾的著作《布魯諾·鮑威爾和他的敵人》被查封;12月18日,布爾主編的《愛國者》被查封;盧格主編的《德意志年鑒》也在1843年1月3日被查封。1842年12月,人民報刊——《萊比錫總匯報》被查封,普魯士政府給《萊比錫總匯報》安的罪名是:“該報接連不斷地登載傳聞,這些傳聞后來至少有一半被證明是謠言。此外,該報不是立足于事實,而是緊盯著動機;盡管該報在這方面的見解常常是錯誤的,但它總是以不容爭議的莊重語調,而且往往帶著充滿敵意的激情來發表這些見解。該報的行為是反復無常的、‘輕率的’、‘不老成的’,一言以蔽之,該報行為不端?!保ㄗⅲ和蠒?51頁。)可實際原因卻是:1842年,德國著名詩人、民主主義者海爾維格因普魯士國王禁止他籌辦激進報刊《來自瑞士的德意志信使》,寫信指責普魯士國王違背諾言。《萊比錫總匯報》因為公布了該信而遭到查封。普魯士政府通過查封進步報刊來壓制思想自由。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在德國一切都遭到普魯士政府的強力壓制,真正的思想混亂已經到來。
普魯士政府還到處鎮壓革命。1833年,普魯士政府以殘酷的手段鎮壓了法蘭克福起義;1843年鎮壓了黑森農民暴動;1835年普魯士政府還摧垮了“青年德意志”。除此以外,普魯士政府還禁止政治結社和集會,對大學也實行嚴格監督,所有向政府請愿和抗議的人都被視為罪犯而被加以迫害。
最后,隨著1815年普魯士統治地位的確立,政府和封建貴族企圖廢除區和鄉的平等權利,以恢復貴族勢力的特權。18世紀90年代,隨著拿破侖軍隊打敗普魯士軍隊,法國軍隊占領了萊茵河左岸的德國地區并在萊茵?。ê髞淼钠蒸斒渴^)建立了新的區鄉權利制度,大大削減了鄉村封建貴族的特權,從而實現了城市的區和農村的鄉在法律上的平等。但是,在1815年普魯士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后,政府和封建貴族企圖廢除區和鄉的平等權利制度,以恢復貴族勢力的特權,使人們重新回到中世紀的統治秩序之中。
馬克思在《共產主義和奧格斯堡〈總匯報〉》一文中描述了在普魯士專制政府統治下德國人民的悲慘處境:“現在德國獨立的人很少,十分之九的有教養的青年都為了自己的前途而向國家乞食,我國的河流未被利用,航運蕭條,過去繁榮的商業城市失去了往日的光輝,自由的制度在普魯士推行得緩慢無比,我國過剩的人口無依無靠地流浪四方,在其他民族中作為德國人逐漸衰亡?!保ㄗⅲ骸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1卷,293頁。)
威廉·李卜克內西總結了普魯士毫無自由的政治狀況,他說:“在德國,政府是和人民分開的,并且作為一種至高無上的東西凌駕于人民之上。這似乎是某種最高的存在物,違反任何邏輯,它被說成是具有無所不能、無所不知、大慈大悲、絕對正確這樣一些特征的……然而人民被剝奪了任何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他所承擔的義務只有一個——那就是盲目信任和盲目服從政府?!保ㄗⅲ恨D引自[蘇]拉賓:《馬克思的青年時代》,33~34頁。)
(二)宗教壓迫
19世紀中葉的歐洲依然處于宗教的精神束縛之下。宗教改革使得宗教更加深入地進入人的內心世界。馬克思說:“路德戰勝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對權威的信仰,是因為他恢復了信仰的權威。他把僧侶變成了世俗人,是因為他把世俗人變成了僧侶。他把人從外在的宗教篤誠解放出來,是因為他把宗教篤誠變成了人的內在世界。他把肉體從鎖鏈中解放出來,是因為他給人的心靈套上了鎖鏈?!保ㄗⅲ骸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1版,第1卷,12頁。)這種深入人心的宗教也成了世俗政權統治的精神支柱,離開了宗教,世俗政權就無法維持自己的政治統治。因此,世俗政權和宗教處于相互利用的關系之中。
一方面,普魯士政權竭力保護作為國教的基督教。在普魯士政府新頒布的書報檢查令中就有這樣一條規定:“凡以輕佻的、敵對的方式反對一般的基督教或某一教理的行為,均不應容忍?!瘪R克思分析指出,政治原則和基督教宗教原則的混淆已成了官方的信條?!皩τ谧诮?,既不能用敵對的方式去攻擊,也不能用輕佻的方式去攻擊,既不能一般地去攻擊,也不能特殊地去攻擊,這就是說,根本不許攻擊。”(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1卷,117頁。)馬克思指出,普魯士保護基督教的目的就是為了建立一個基督教國家,一個中世紀封建專制國家。
除了用書報檢查制度保護國教外,普魯士政權還對一切攻擊宗教的行為進行壓制。當以施特勞斯和布魯諾·鮑威爾為代表的青年黑格爾派對基督教進行批判時,普魯士政府就對這些進步人士進行打壓,政府查封其報刊并解聘布魯諾·鮑威爾的教職。
另一方面,宗教則為世俗政權進行辯護?!侗A_書》有言:“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除了為世俗政權辯護以外,基督教反對思想自由權利和進步改革。面對人民報刊——《萊比錫總匯報》遭查封這一事件,代表天主教立場的《萊茵——摩澤爾日報》表現出幸災樂禍的態度。該報援引了教皇的通諭:“主張讓每一個人都享有信仰自由,這是荒謬之論;而新聞出版自由則更令人深惡痛絕?!保ㄗⅲ和蠒?,413頁。)而且數落《萊比錫總匯報》的罪名:“它在漢諾威事件中的所作所為,它所進行的反對天主教的派別論爭,它散布的流言蜚語等等”(注:同上書,415頁。)。
在漢諾威選舉的問題上,基督教表現出反對進步改革的態度。1843年3月2日,科隆市舉行了第七屆萊茵省議會議員的選舉,在醞釀過程中涉及由什么人來代表科隆市,即選舉自由資產階級代表,還是保守派代表的問題。最后的結果是萊茵省自由資產階級當選。此事引起保守派的不滿,代表天主教利益的《萊茵——摩澤爾日報》于1843年3月8日刊登一篇通訊,指責科隆市民要求選舉維護工商業利益的代表,它說:“如果在某個地方,本地的物質利益具有那么高的地位,以致精神的、普遍的需要甚至不能透出一點微弱的光芒,那么,即使執掌權柄的人只考慮本地的物質利益,而對精神的、普遍的需要完全采取任意處置的態度,這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哦,你,偉大的科隆市,你,神圣的科隆市,你,機智的科隆市,你的某些子孫的精神狀態和歷史記憶已墮落到何等低下的程度!他們以為,實現那些至多不過把你變成大錢袋的意愿和希望,就能恢復舊漢撒同盟時代?。?!”(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1卷,433頁。)
馬克思一針見血地道出這言論背后的實質,他說:“在科隆發生了一場嚴重的選舉斗爭,一場現代的人和過去時代的人之間的斗爭——這是科隆在政治上富有生氣的最好證明。過去時代的人,那些企圖原封不動地恢復‘舊漢撒同盟時代’的人,盡管施展了種種陰謀詭計,仍然遭到了徹底的失敗?!保ㄗⅲ和蠒?,436頁。)
可見,宗教利用自己與世俗政權的關系,在精神上奴役人民,同時反對時代的進步潮流。有鑒于此,鮑威爾等進步人士才群起批判宗教。
(三)資本主義所帶來的社會壓迫
18世紀末期,英國率先開始了從工廠手工業轉向機器大生產的技術變革,史稱“工業革命”。這場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影響是雙方面的。一方面,它極大地發展了生產力從而創造出巨大的社會財富,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1版,第2卷,36頁。)
但是,另一方面,工業革命、資本主義也造成各種深刻的社會病狀。傅立葉、馬克思、恩格斯和赫斯等人都深刻地批判了這種社會病狀。
傅立葉把資本主義社會稱為“文明制度”,他認為,文明制度里存在兩個階級,一個叫“工廠主階級”,另一個則是“一無所有”的階級,工廠主階級扮演著領導和監督工人的角色,本身并不從事生產;一無所有階級則承擔著所有勞動重荷,他們是工廠主階級的奴隸。
傅立葉描繪了弱肉強食的社會狀態:“證券投機者、囤積者以及其他經濟上的海盜等階級(即工廠主階級——引者注)……用自己的勢力來聚斂大量資本,以求引起各種商品價格的波動和依次地破壞每個生產部門,使勤勞階級[農民、工業家……]變成窮人,然后再利用投機的辦法去進行大規模的掠奪,好像鮮魚數以百萬計地被鯨魚大口大口地吞進去一樣?!保ㄗⅲ骸陡盗⑷~選集》,第3卷,128~129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在這種處境下,工廠主階級和雇傭工人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呢?傅立葉寫道:“蒙昧人(即工廠主階級——引者注)在自己的故鄉享受自由自在和無憂無慮的生活,而且經過一次成功的獵捕之后常常是很富足的:他們并不像我們的雇傭勞動者那樣擔心自己的工作什么時候被剝奪。他們是不會受到鄙視和欺騙的,他們的心靈不曾被各種各樣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懶漢們所刺傷”(注:同上書,137頁。)。與此相反,雇傭勞動者則過著悲慘的生活,傅立葉描寫道:“失業后受盡房東和債主逼迫的工人,歷盡多少的煩惱之后流落為乞丐,于是把自己的潰瘍、自己的赤裸裸身體和餓得衰弱不堪的兒女展露在街頭,使你們城市充滿了一片悲慘的怨聲?!保ㄗⅲ和蠒?36頁。)更悲慘的是,一旦這些人企圖哀求別人的憐憫和幫助時,統治者就會無情地逮捕他們,并揚言“這些窮光蛋應該遭監禁”,如果他們在饑餓難耐的情況下被迫偷竊,下場便是被送上絞刑臺。
因此,在傅立葉看來,近代資本主義大工業雖然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它卻使生產所依靠的雇傭工人和奴隸階級陷入了絕望的境地。對赤貧階層來說,工廠就是“溫和的監獄”和“貧困的溫床”。他們的貧困程度隨生產的發展而增長。那么,資產階級憲法是否像理論家所說的那樣保護窮人的權利呢?傅立葉斬釘截鐵地指出,享有人權和實現權利,這完全是兩碼事,他說:“許多寫在紙上的權利,都是不現實的,這些權利賦予那些完全沒有辦法實現的人,那是對他們的一種侮辱?!保ㄗⅲ骸陡盗⑷~選集》,第3卷,149頁。)
傅立葉還指出,在以追逐利益為唯一目的的資本主義制度下,人的價值觀處于異化的狀態之中,醫生希望自己的同胞疾病纏身,律師希望每個家庭都有訴訟,建筑師希望發生大火把城市燒為灰燼,裝玻璃的希望大冰雹降臨以打碎所有的玻璃,賣棺材的希望每天死人。這是一種拜物教的價值觀。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有類似的描述:“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于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它把宗教虔誠、騎士熱忱、小市民傷感這些情感的神圣發作,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1版,第2卷,33~34頁。)
為此,傅立葉把資本主義制度稱為“復活的奴隸制”,認為它只是以新的集體奴役代替了野蠻時期的個人奴役,他說:“在文明制度延續的時期,人民全體都是富人的奴隸?!保ㄗⅲ骸陡盗⑷~選集》,第3卷,170頁。)
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文中也具體分析了工人階級的生存處境,他指出,為榨取最大的利潤,資本家殘酷地剝削工人,男女工人被迫在潮濕悶熱的工廠里從事16小時乃至更長時間的勞動,這導致工廠的工傷事故和傷亡人數駭人聽聞。恩格斯這樣描繪工人群眾的悲慘處境:“談到廣大工人群眾,他們的窮困和生活無保障的情況現在至少和過去一樣嚴重。倫敦的東頭是一個日益擴大的泥塘,在失業時期那里充滿了無窮的貧困、絕望和饑餓,在有工作做的時候又到處是肉體和精神的墮落?!粭l規律把勞動力的價值限制在必要的生活資料的價格上,另一條規律把勞動力的平均價格照例降低到這種生活資料的最低限度上。這兩條規律像自動機器一樣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對工人起著作用,用它們的輪子碾壓著工人?!保ㄗⅲ骸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1版,第1卷,375頁。)面對大工業所造出的日益龐大的無產階級和赤貧階級,資產階級國家根本不管其死活,甚至一腳把他們踢開?!爱斎藗冮_始談論工人狀況時,有教養的英國人(大陸上知道的僅僅是他們,即資產階級)通??偸菆笠暂p蔑的一笑;因此,整個資產階級對有關工人的一切都一無所知;因此,他們在議會內外一談到無產階級的狀況就牛頭不對馬嘴?!保ㄗⅲ和蠒?,404頁。)
德國的思想家赫斯敏銳地察覺到這些病癥的根源,他說:“在英國引起巨大災難的客觀原因根本不是政治上的原因。工業從人民手中轉入資本家之手,商業先前由小商人小規模經營,目前已日益由少數大資本家或投機分子所操縱,地產根據繼承法集中于少數貴族之家——所有這一切狀況都不是政治性的,而是社會性的,這些狀況到處都有,但在英國則特別顯著,它們是當前大災難的根源,即使不是獨一無二的根源,至少也是主要的和基本的根源?!保ㄗⅲ骸逗账股鐣髁x論文集》(1841——1847),25~26頁,柏林,1921,轉引自馬澤民:《馬克思主義哲學前史》,535頁,重慶,重慶出版社,1994。)
那么,如何改變這種境況呢?赫斯呼吁改革,他說:“人民的貧困直到最近才引起人們的注意……人們突然發現,直到19世紀還有奴隸。從那時起大家才清楚地看到,不僅僅是封建貴族,不僅僅是專制制度和時代精神相抵觸,而且我們社會生活的全部組織,或者無寧說整個無組織狀態都需要改革?!保ㄗⅲ骸逗账股鐣髁x論文集》(1841——1847),33頁,轉引自上書,535~536頁。)
綜合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現實的世界存在著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對人的奴役??梢舱怯捎谶@重重的奴役,自由才顯得越發可貴,人追求自由的渴望也越發強烈。正如馬克思所說:“‘因為自然安排得不好,所以神才存在?!驗闊o理性的世界存在,所以神才存在?!驗樗枷氩淮嬖?,所以神才存在?!保ㄗⅲ骸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0卷,285頁。)對神的存在的證明就是對人的自我意識自由的存在的證明。
自由的主題已呼之欲出,自由的斗士即將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