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指導性案例的比較與實證作者名: 鄧矜婷本章字數: 34字更新時間: 2019-09-29 16:46:48
第二章 指導性案例制度、古代中國的由案生例、普通法系判例制度的一般比較
一、引言
自1985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一直在公報上發表案例以供下級法院參考。隨后,最高法院開始編輯《人民法院案例選》和《中國審判案例要覽》[1],供所有法院學習。后來,最高法院的不同部門、地方人民法院、專家和學者也開始編輯案例并研究案例法。他們已經創作了關于這些案例的許多論文、教材和文章。這些形成了建立指導性案例制度的基礎。2010年11月26日,最高法院發布《關于案例指導工作的規定》,宣布指導性案例制度正式建立。同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也發布了在其機構中以案例指導工作的規定。由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發布的指導性案例不是案例法,而是以案例形式提出的行政指令,因而本書僅討論由最高法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從那時起至2015年3月,最高法院陸續發布9批指導性案例,共44個指導性案例。[2]與其他案例不同,最高法院明確要求下級法院在“審判類似案例時應當參照”[3]指導性案例,以便“總結審判經驗,統一法律適用,提高審判質量,維護司法公正”[4]。
承接第一章,本章便是對指導性案例制度與普通法系的判例制度之間的比較討論,還兼有與我國古代類似制度的討論。本章分析了當前指導性案例制度的背景、目的、功能和效力的來源及發揮作用的方法,以及指導性案例制度的形成和影響。從這些角度出發,將其與我國古代指導性案例制度和普通法系判例法制度進行一般性的制度比較。[5]然后,通過分析對比,得出結論:當前的指導性案例制度既不是我國古代指導性案例制度的擴展,也不是判例法制度的移植。但是,指導性案例制度和判例法制度在現實中有越來越相同的發展趨勢。
注釋
[1]參見國家法官學院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編《中國審判案例要覽》。
[2]2011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出了《關于發布第一批指導性案例的通知》,并發布了4個案例,第二批發布于2012年4月14日,第三批發布于2012年9月18日,第四批發布于2013年1月31日,第五批發布于2013年11月8日,第六批發布于2014年1月26日,第七批發布于2014年6月26日,第八批發布于2014年12月18日,第九批發布于2014年12月24日。截至2015年3月,共有44個指導性案例。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案例指導工作的規定》第7條。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案例指導工作的規定》前言。
[5]在中國古代法律制度中并非所有案例均具有普遍效力;只有經一定程序批準的案例才能具有普遍約束力。在不同的朝代這些案例有不同的名稱。比如秦代的廷行事,西漢的決事比,宋代的斷例,明清的例。詳見楊思斌:《中國古代判例制度的演變與基本特征》,載《法學雜志》,2008(2)。為方便起見,除非另有規定,這些案例稱為古代指導性案例。與普通法體系類似,并非所有案例均具有普遍效力。本書只討論在普通法體系中具有普遍效力的案例。因此,本書中的普通法案例或判例指具有普遍效力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