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寫作中最常見的100個錯誤
- 劉偉偉
- 1475字
- 2019-09-29 16:57:26
1 內部管理混亂
案例
某單位,日常對外發文,主要由各承辦處室根據各自業務工作自己擬寫文稿、送分管領導簽批,重要文稿送主要領導簽批,自行打印出正式文稿后,送單位辦公室統一登記蓋章,然后由各處室自己送至相關受文單位。
該單位在收到外來文件時,將上級單位、平級單位發來的“會議類”、“活動類”以及一些涉及面單一的文件交由辦公室甲同志登記處理,將上級單位、平級單位發來的其他類型的文件交由辦公室乙同志登記處理,將直屬單位上報的文件交對口處室登記處理。
在對外來文件的辦理過程中,有的文件由辦公室甲同志填寫“文件處理單”,提出擬辦意見,交辦公室主任簽字;有的文件直接由辦公室主任提出擬辦意見。辦公室將提出擬辦意見的文件送分管領導、主要領導簽字,在主要領導簽批了明確辦理意見后,具體承辦處室又在領導簽批的意見下面層層簽寫相關辦理意見,處長簽給副處長、副處長簽給科長、科長簽給科員。
問題分析
案例反映的是單位內部對公文管理不規范的問題。主要問題有三個方面:
(1)該單位沒有專門的公文處理機構,沒有專門的公文印制機構,公文由各處室自己打印。
(2)該單位沒有規范的公文管理制度。發文辦理和收文辦理的程序環節不完整、順序不對。發文處理過程中,沒有履行復核、登記、校對、核發等程序。
(3)該單位在公文管理中違背基本的工作原則。
一是違背了統一歸口的原則,由多人分頭負責外來文件的處理;二是違背了以主要領導簽批意見為準的原則,在主要領導簽批意見后,具體落實人員又層層簽意見。
正確做法
(1)在發文處理中,各處室起草完文稿后,經處室負責人及機關領導簽字,應送專門部門復核(一般是辦公室負責復核),復核后到專門部門登記編號(一般是辦公室負責登記編號),登記后送統一的機構印制(單位內部要設立文印室負責統一印制公文),正式印制前要打印清樣由專人進行校對,校對無誤后按規定份數印制,印制完成后送專門部門蓋章(一般是辦公室負責蓋章),蓋章后的正式公文留兩份和有領導簽批的原稿一起歸檔,其余的按規定途徑核發。
即整個流程為:起草文稿—處室負責人及機關領導簽字—專門部門復核—專門部門登記編號—文印室印制(印制過程中要校對,可由起草者自己校對,也可以由辦公室專人校對)—辦公室蓋章—歸檔、核發。
(2)在收文處理中,所有的外來文件一般統一交由一位同志負責簽收、登記、初審、承辦、傳閱、催辦,需要答復的公文由相關人員負責起草,按照發文處理的流程辦理。有條件的單位,可以將簽收、登記、初審指定一人負責,將承辦、傳閱、催辦指定另一人負責,由兩人配合完成整個收文辦理流程。
即整個流程為:簽收(主要是與送文方進行交接,以示收到)—登記(主要登記來文單位、標題、文號、密級、緊急程度、成文日期、收文日期等)—初審(主要是對公文內容、格式進行審核,決定是否接受辦理)—承辦(主要是對閱知性公文提出合理的分送范圍,對批辦性公文提出合理的擬辦意見)—傳閱(主要是根據特定的順序將公文送傳閱對象閱批)—催辦(主要是對公文的辦理進展情況進行督促)。
(3)在主要領導簽批意見以后,其他人員不要再在上面簽寫意見,具體承辦處室只需要按照領導的意見去落實就行了。
相關鏈接
在公文管理的整個流程中要盡量把握三個原則:
一是統一實施。要設置專門的部門,指定專門的人員,統一負責相關工作。
二是一辦到底。在發文辦理中,起草文稿的人員要負責整個流程中文稿的傳遞,一般情況下不要中途轉交給其他人。在收文辦理中,簽收、登記、初審、承辦、傳閱、催辦一般也由一人一辦到底,便于全面掌握公文的去向和進度。
三是明確責任。誰起草誰負責,誰審核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