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收入分配格局的現狀與改革措施:基于勞動力市場的理論和實證分析作者名: 宋揚本章字數: 933字更新時間: 2019-09-29 16:44:58
1.1 選題背景與意義
在過去的三十余年里,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收入差距逐漸擴大,收入分配格局越來越不平衡。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收入差距過大問題已經獲得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也成為政府會議和學者研究的焦點問題。這一問題不僅關系到我國經濟能否持續健康地發展,而且關系到社會和諧和政治穩定等方面。對于今天的中國來講,基尼系數已經超過警戒線,到了必須做出改變以遏制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的時候了。
收入分配改革的總目標主要包括提高人均收入、縮小收入差距、減輕貧困。在人們通常的認識中,經常會有一種誤區,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沒有工作。而事實并非如此。大多數的窮人實際上是有工作的,處于勞動力市場中,而且他們每天工作的時間非常長,他們甚至想同時從事更多的工作。貧困的原因并不是他們不工作,而是工作的報酬非常低。事實上,很多比較貧窮的發展中國家的失業率是很低的,因為這些國家的窮人根本無法承擔失業的代價,失業對很多窮人來說甚至是一種奢侈品。
就我國而言,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和改變也主要是通過勞動力市場的作用。絕大多數貧困人口之所以貧困,也是因為他們的勞動收入太低,不足以維持基本生活。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除2%的家庭外,中國絕大部分的貧困家庭是具有勞動能力的,這些家庭缺少的是對其主要資產——勞動力——的足夠多的回報。根據中國綜合社會調查的數據,我國家庭總收入中有93%來源于勞動力市場的收入。
本書采用理論和實證分析的方法,對我國當前較為熱點的勞動力市場政策進行了分析,旨在探討不同政策對我國收入分配格局的影響,進而為我國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縮小收入差距提出政策建議。從研究目標可以看出,本研究將有助于我們深入了解我國收入分配的具體情況,準確把握當前我國勞動力市場的主要特征和運行規律,制定有效的勞動力市場政策,構建更加公平、平等的收入分配格局。另外,通過構建勞動力市場理論模型來分析收入分配問題,對于國內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領域的研究向前沿性和原創性方向發展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因此,綜合來看,本研究對于收入分配理論和政策實踐都具有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