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下的新組織模式
讓我們先對曾經存在過的組織模式進行一次快速回顧,再來探求互聯網思維下究竟需要怎樣的組織模式。這樣的順序將會有助于你理解眾包和威客為什么會應運而生。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從成員的角色上總結過組織的模式,他認為組織不外乎三種模式:一種是棒球型的,一種是足球型的,一種是羽毛球型的。棒球型的模式下,每個人位置定得明確,足球型的則只定義角色的大致范圍,羽毛球型的則要求更多的主動性。
從CEO的角色上可以進一步觀察組織模式,之前有人用漫畫的方式把Amazon畫成嚴格的金字塔結構,杰夫·貝佐斯在最上層,下面一層層分解;微軟則是在一個CEO下分成數個小的組織,彼此間拿槍對射;蘋果是中心一個太陽(喬布斯時代),周圍全是被照射到的地方,喬布斯哪里都管;Facebook被畫成了網狀,徹底去中心化;Google是上層還能看出金字塔結構,在中下層基本是網狀。
從去中心化程度的視角可以看到另外一些模式。一個極端是蘋果,喬布斯時代的蘋果是極度的中央控制,所有團隊圍繞在產品的周圍,由喬布斯進行調度;比較靠中間的則是起于通用汽車的事業部制,分權之后不同的事業部具有更多的獨立性;緊靠另一端的則是研究型組織,曾經有一張照片上全是頂級物理學家,如愛因斯坦、波爾、薛定諤等,想象一下如果一個研究室里全是這樣的人,那組織結構應該是什么樣子?聲勢浩大的開源運動極其偏向于研究室這種類型。
上面列舉了一些曾經有過的組織模式。那么最關鍵的問題來了,哪種才是適合互聯網這個時代的組織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