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口述史(1949—1978)
- 曲青山 高永中
- 5599字
- 2019-09-29 16:55:09
“對資改造”決策是如何出臺的
黃 鑄
我從1957年到1964年擔任李維漢同志的秘書。在此之前,我于1948年到西柏坡進入中央統戰部工作。1950年我到西安調查工商聯問題,回京后寫了一個調查報告,提出利用工商聯對私營工商業發揮列寧所說的統計和監督作用,受到李維漢同志的重視。其后我多次協助李維漢同志工作。如跟隨他進行工商聯問題的調查研究,并參加起草中央關于工商聯問題的指示、工商聯組織通則及其說明。我還多次參加李維漢同志對其他方面問題的調查研究和文件起草。其中1953年到上海等地進行的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問題的調查,給我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這次調查對中央“對資改造”決策的出臺起了決定性作用。也可以說,是李維漢同志對黨的歷史的一大貢獻。
一
1953年4—5月間,李維漢同志帶領調查組赴上海等地調查資本主義工商業問題。調查組的成員有中央統戰部工商處副處長鄭新如、李維漢的秘書李逸云、國家計劃委員會私營企業處處長勇龍桂等同志,我也是調查組成員之一。
當時,國內的形勢是,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已經成為國內的主要矛盾(關于這一點,毛主席在1952年6月對中央統戰部報送的《關于民主黨派工作的決定》稿中批示:“在打倒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以后,中國內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故不應再將民族資產階級稱為中間階級”),“五反”運動已經勝利結束,黨中央正在醞釀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提上議事日程。但當時調查組對中央醞釀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之事尚不了解,所以李維漢同志在出發前向我們提出調查任務時,只說,這次是去研究“三反”、“五反”后對民族資產階級的工作如何做。
4月中旬,調查組到達武漢,在武漢待了半個月,聽取了武漢市各有關部門對武漢私營工商業問題的匯報,并同中南局和市委負責同志進行了一次座談。在匯報和座談中,大家對武漢私營工商業提出了一些問題、意見和建議,希望李維漢同志反映給中央。為此,李維漢同志于4月28日給毛主席寫了《武漢私營工商業中的若干問題》的報告,報告是由我起草的。報告指出,武漢私營工商業的基本情況,用王任重同志的話說,是“內憂外患”,內有勞資之間和資產階級內部的矛盾,外有公私之間和先進落后之間的矛盾。在目前淡季來臨的影響下,各種矛盾匯合起來,又形成勞資之間、公私之間、工人與政府之間等各方面關系緊張的局面,并集中表現在失業增加上。報告還反映了武漢的同志對公私關系、勞資關系、勞動就業以及黨對私營工商業的統一領導等問題的一些意見和建議。當時武漢登記失業和求職的約8萬人,估計今后還會不斷增加。王任重同志和李雪峰同志都認為,如何使失業工人不出問題,是一個難題。他們指出,勞動就業登記和統一調配,行之過早,范圍過寬,限制太死。失業現象是客觀存在,原非登記之過,但登記之后,他們就取得合法權利向政府要飯吃。登記的范圍過寬,把應屬社會救濟范圍以及一些家庭婦女也登記進來,擴大了失業隊伍。再加上統一調配過死,使登記和調配成為謀生的唯一出路,原來可以自己找到出路的,都轉向政府要求工作。他們還指出,武漢不適當地把季節工和臨時工變成固定工人,一方面脹死小企業,另一方面使這些人在鄉下失去分地的機會。應改變這種做法,允許季節工和臨時工存在。不過,報告雖然涉及加工訂貨和公私合營的一些具體問題,但還未能從原則上提出和把握國家資本主義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問題。
4月下旬,調查組從武漢乘船到上海。上海各財經行政部門和工會的負責同志向我們匯報了有關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大量材料和意見,使我們了解到,資本主義工業已經大量納入不同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其中公私合營工業產值占機器工業和工場手工業總產值的5.7%(在一部分行業中占的比重更大);加工、訂貨、收購、包銷、統購、統銷占全國機器工業和工場手工業總產值的35%~40%,在上海、武漢等一些大中城市中占了60%~70%。國家已經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控制了原料、市場和金融命脈。上海人民銀行行長謝壽天、工商局局長蔡北華等同志說,今天只要銀行信用收緊一下,許多資本家就得跪倒在銀行面前;上海機器制造業,只要國家加工訂貨停止,就要大部垮臺;只要我們不配售銅料,就可以扼死37個行業。我們分析了國家資本主義從低級到高級的各種形式,包括最低級形式收購,中級形式加工、訂貨、統購、統銷和包銷,高級形式公私合營。這些國家資本主義形式都使資本主義企業的生產關系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產生不同程度的社會主義因素。隨著國家資本主義由低級形式到高級形式的發展,生產關系的改變越大,社會主義因素也越多,其高級形式公私合營已是半社會主義或過半社會主義,“除了給資本家保證一個最低利潤外,已經與國營企業沒有多大區別”。經過討論,我們明確了國家資本主義的地位和作用:一是我們利用和限制資本主義工業的主要形式;二是將私營工業逐步納入國家計劃的主要形式;三是資本主義工業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主要形式,“這些私營工廠國家資本主義化的過程,從低級的國家資本主義形式向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形式發展的過程,也就是逐步改造其生產關系和逐步走向社會主義的過程,到了高級的公私合營,就與社會主義接近了”;四是我們利用資本主義工業來訓練干部并改造資產階級分子的主要環節,也是我們對資產階級進行統戰工作的主要環節。這些想法,是我們在調查組內部多次進行討論,并結合著學習列寧國家資本主義的理論,逐步形成和明確起來的。李維漢同志在討論中作了幾次重要講話,對這些思想的形成和明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當然,在討論中,對發展公私合營問題也曾經出現不同意見的爭論,個別同志認為發展公私合營不利于發揮私營企業的積極性。上海調查之后,我們又到南京、鄭州、濟南作了一些補充調查。
二
我們回到北京后,5月27日,李維漢同志給黨中央和毛主席報送了《資本主義工業中的公私關系問題》的調查報告,這份報告也是由我起草的。報告根據上海調查的成果,以國家資本主義問題為中心,講了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情況、國家資本主義的各種形式、國家資本主義的地位和作用,提出經過各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特別是高級形式公私合營這一主要環節對資本主義工業進行利用、限制和改造,逐步實現由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的建議。報告還指出:“我們有國家資本主義作為資本主義工業的主要部分的過渡形式,又有合作社作為個體經濟的小生產者的過渡形式,這就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兩種主要的過渡形式,是新民主主義社會中絕大部分的私有生產的過渡形式?!?/p>
這個調查報告受到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重視。毛主席親自打電話給李維漢同志,說要提到政治局會議討論。6月15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進行討論,參加會議的有政治局委員和中央有關同志,還有當時10個直轄市的書記。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同志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一致肯定了這個調查報告。毛主席在會上宣布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并作了詳細的說明。他指出:逐步過渡到基本上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對農業、手工業都比較容易懂,對如何將資本主義逐步過渡,許多人不懂。過渡的方法,社會主義成分可以逐步增加。不要把資本主義看成一塊鐵板,看成不變化的,資本主義企業中的社會主義成分可以逐年增加。兩種國家資本主義(指公私合營和加工訂貨)都帶有社會主義因素,特別是公私合營是一半社會主義因素。公私合營過去“西向讓三,南向讓再”,今后要年年發展。幾年來的經驗證明,資產階級的主要部分是可以教育的。
對報告提出要把資產階級分子改造成社會主義公民,討論中有同志表示懷疑。毛主席肯定了報告的意見,并說實際上是改造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毛主席還提出,對資本主義工業要實行“有所不同,一視同仁”的方針。因為所有權關系,所以在政策方面有所不同,在其他方面大體上和基本上同國營一樣。否則,要將工人階級分裂為二,國營企業工人神氣,私營企業工人倒霉。劉少奇同志說,文件很好,系統地解決了問題。中心問題是利用國家資本主義,改造和消滅資產階級。周恩來同志表示,他當時也正在調查尋找對私人資本主義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和途徑,“羅邁(李維漢)的報告解決了問題”。會議確定經過國家資本主義改造資本主義工業的方針(隨后對資本主義商業也采取了國家資本主義的方針),把它作為過渡時期總路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毛主席還在會上宣布,將這項工作交統戰部主管(后因有不同意見,中央交中央統戰部主管,地方上由各省、市委決定),并責成李維漢同志為全國黨的代表會議起草一個決議草案稿。
6月15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之后,李維漢同志就主持決議草案稿的起草工作,參加的人有許滌新、鄭新如和我。毛主席還派胡喬木同志來幫忙。胡喬木同志對文件的結構提出了系統的意見,指出首先要說明為什么采取這個政策,即說明:第一,它是資本主義,應加以限制和改造。第二,它是人民國家的資本主義,區別于資本主義國家和國民黨統治下的資本主義,不能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聯系,只能與社會主義相聯系,因而產生了利用的可能。它又不同于俄國的資本主義,不是反革命,不能沒收,也沒收不了。胡喬木同志還指出,資本主義是中國的一個基本問題,過去我們騰不出手來,沒有多管,但很重要,應多做工作。要利用資本主義工業,就要把它納入計劃,而這又很復雜,必須做許多工作,解決許多問題。因此,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把這項工作拿起來。敘述如何增加社會主義成分,可分高、中、低級形式來說,由低到高,穩步地、積極地進行。對于公私合營,應實行積極的方針。胡喬木同志強調,監督是我們改造資本主義工業的中間階段,要積極找出經驗來,如勞資協商、增產節約委員會、派監督專員,都是可試驗的方法。大批加工訂貨,不監督不行。草案稿寫出一部分后,送給胡喬木同志。胡喬木同志把它送給毛主席,并附了一個條子“此件改起來還較為費事”。接著,毛主席找李維漢同志,說稿子中有些問題講過了(如對民族資產階級和孫中山的歷史評價,批評過頭了)。毛主席當即決定:決議草案不寫了,你們去寫給財經會議的報告吧!
其后,李維漢同志主持起草了在財經會議上所作的《關于利用、限制、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意見》(簡稱《意見》),許滌新、鄭新如同志和我參加了起草工作。這個《意見》系統地講了經過國家資本主義利用、限制、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方針,講了在公私關系和勞資關系上要正確執行“有所不同,一視同仁”、“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政策,講了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統一領導等問題。關于《意見》的題目,李維漢同志起初定為“限制、改組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意見”,我建議加上“利用”二字,理由是當時有些人對利用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意義認識不足。李維漢同志采納了我的建議,將題目改為“關于利用、限制、改組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意見”。報送中央后,毛主席將“改組”改為“改造”。7月間,李維漢同志在全國財經會議和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都作了這一意見的報告。
三
黨中央、毛主席責成中央統戰部分管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工作,但這項工作涉及大量財經問題,統戰部是黨的機關,管起來有許多困難和不便。有鑒于此,胡喬木同志向毛主席建議,委任李維漢同志兼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毛主席采納了這個建議。1953年11月,在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之下設立第六辦公室,由許滌新同志任主任,沙千里、孫起孟、鄭新如三位同志任副主任,在李維漢同志領導下專司對資改造工作。
1953年10月至11月間,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李維漢同志在會上講話,系統闡述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這個講話也是由許滌新、鄭新如和我起草的。講話指出,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第一步是鼓勵其向國家資本主義發展,經過國家資本主義的道路,逐步完成其由資本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的改造。經過國家資本主義,總的趨勢是生產關系逐漸有所改變,生產力逐漸發展,對國家、對工人、對資本家都有好處。依據幾年來的經驗,經過國家資本主義逐步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較健全的方針和辦法。一切積極為實現過渡時期總路線而努力的私營工商業者,今天有合法的利潤可得,將來有適當的工作可做,和全國人民一道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并同樣享受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幸福生活。這是私營工商業者的現實和前途,也是他們的光明大道。由于李維漢同志的這個講話是第一次對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經過國家資本主義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政策的公開宣傳,所以受到毛主席的高度重視。會前,毛主席親自審閱了李維漢同志的講話稿,并親筆在講話稿標題之下寫上“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維漢”。毛主席還對會議的開法作了重要指示:對中央的路線、方針首先明確化,然后逐步具體化;實行徹底敞開,適當分析;國家資本主義是新生事物,要大喊大叫。
李維漢同志在大會上的講話,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過渡時期總路線宣布之后,資產階級受到很大的震動,一些人驚呼在不知不覺間“上了賊船”。李維漢同志講話后,采取房間小會、會外醞釀、交談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徹底敞開思想,暢所欲言,讓資本家把各種抵觸、顧慮、不滿統統講出來。
其中,他們普遍最為關心的是前途和道路問題。經過熱烈的討論、爭辯和適當分析、解釋,大家逐步明確了總路線是大勢所趨,不走不行,經過國家資本主義逐步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是比較健全的方針和辦法,對國家、民族和資本家都有利。只要遵循總路線走,就可以減少過渡的痛苦。對資本家所關心的一些業務工作中涉及具體利益的問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也給了適當解釋,并解決了一切可以解決的問題。到大會閉幕時,全場高呼毛主席萬歲,情緒至為熱烈。
從上海調查,經過6月中旬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到全國工商聯會員代表大會,在黨內外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思想、路線、政策準備;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六辦的成立,又為之作了組織準備。此后,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就沿著總路線指引的道路穩步地、有計劃地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