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詞)
- 韓震總主編 韓震 嚴育編著
- 1526字
- 2019-09-29 16:47:31
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法治思想簡述
中國歷史上的法學和西方歷史上占主導地位的法學,都是剝削階級的法學,從總體上來看都沒有科學揭示出法的階級本質和發展規律,也沒有科學揭示法治的精髓和要義。直到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出現,才實現了法學史上的偉大革命。
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觀為理論基礎,科學揭示了法的本質,系統論證了法的起源、功能和作用,精辟回答了法律實踐中提出的諸多問題。盡管在馬克思恩格斯等經典作家的著作中很少使用“法治”這一術語,但是在其法學理論中對法治的基本理念、原則以及相關重大理論問題都做出了深刻論述。
——關于法律的權威性。法律要有權威、法律具有至上性,是法治的核心特征。馬克思恩格斯既強調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重要性,也強調法律的權威性。他們指出:“所有通過革命取得政權的政黨或階級,就其本性說,都要求由革命創造的新的法制基礎得到絕對承認,并被奉為神圣的東西。”
——關于人民主權。人民主權思想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合法性的理論基礎,也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的邏輯起點。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由人民享有國家主權,參與國家治理是人民主權理論的實現形式,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前提和基礎。
——關于法的職能。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認為,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鞏固國家政權的基本手段。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一個社會只有首先建立正常的法律秩序,人民的自由、社會的公道與正義方有可能實現。因此,應當“使法律成為人民意志的自覺表現,也就是說,它應該同人民的意志一起產生并由人民的意志所創立”。“從某一階級的共同利益中產生的要求,只有通過下述辦法才能實現,即由這一階級奪取政權,并用法律的形式賦予這些要求以普遍的效力。”列寧指出,“工人階級奪取政權之后,像任何階級一樣,要通過改變同所有制的關系和實行新憲法來掌握和保持政權”。列寧還認為,無產階級革命必須徹底摧毀反動的舊法制,否則,新法律的建立也就無從談起,“社會主義的無產階級時時刻刻都要記住,它所面臨的、必然會面臨的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斗爭,這場斗爭將摧毀注定要滅亡的資產階級社會的全部法制”。
——關于遵守法律。馬克思認為,公民遵守的法律應該是良好的法律。馬克思通過對“自由與法律”關系的剖析,揭示了資產階級法律的實質,即憲法上雖然承認自由,但是在具體法律上卻又限制甚至消除自由,這樣的法律就不是人們所信仰和遵守的法律,而是專制獨裁的法律。馬克思還認為,公民守法應該強調權利與義務的對等性。他指出:“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馬克思進一步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雖然反對封建特權,法律承認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但是它從一開始就具有狹隘性和虛偽性,僅僅是形式的東西。要根除權利與義務相分離的不合理現象,就必須消滅私有制,即只有在建立于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才能保證權利與義務之間真正的統一。恩格斯強調遵守法律不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更是執法者的職責和義務。他認為:“一切公務人員在自己的一切職務活動方面都應當在普通法庭上按照一般法律向每一個公民負責。”列寧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公民遵守法律的思想,并進一步強調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該更加嚴格遵守法律。他指出:“按照我們工農共和國的法律,他們應該是蘇維埃的代表,是勤懇工作和嚴格按法律辦事的模范。”列寧還強調黨員如果違法,處理將更加嚴厲:通令司法人民委員部(抄送各省黨委),法庭對黨員的懲處必須嚴于非黨員。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法治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今天開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對于我們進一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