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詞)
- 韓震總主編 韓震 嚴育編著
- 802字
- 2019-09-29 16:47:32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要走向哪兒
道路指引方向,道路匯聚力量。一條好的道路,必然會指引我們走向光明的前景,實現美好的藍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指引的前景、藍圖,就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總目標內涵豐富,大致由以下四部分構成。
——實現總目標的根本要求。這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三句話,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力量、制度基礎、理論指導,是實現總目標必須牢牢把握的最根本的東西。
——實現總目標的制度支撐。這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包括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個“4+1”組成的五大體系,涵蓋了法律制定與法律實施、法治運行與保障機制、依法治國與從嚴治黨等各個層面、各個環節。
——實現總目標的工作布局。這就是兩個“三位一體”: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國家治理、執政、行政等問題,涉及黨、國家、公民等不同的行為主體,應該如何推進、如何實施呢?必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整體謀劃,在“共同推進”上著力,在“一體建設”上用勁,更加重視法治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更加重視調動各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
——實現總目標的努力方向。法治建設既是法治本身的“自轉”,也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公轉”。通過法治建設,我們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呢?從法治建設本身看,就是要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目標;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局看,就是要著眼于更好更優的國家治理,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