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地名趣談
  • 高峻
  • 642字
  • 2021-02-03 15:03:00

三 地名中抹不掉的政治烙印

在中國封建社會,地名與政治動輒就掛起鉤來,而且往往還與帝王相聯結,最典型的表現有兩種,一是以皇帝的年號給地方命名,二是為避諱皇帝或尊親之名、謚號而為地方更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至高無上,手中的權力也是至高無上,為了給自己樹碑立傳,不少皇帝以自己的年號給地方命名,如永平縣以漢明帝的永平年號命名,興國縣以宋太宗的太平興國年號命名,紹興市的前身紹興府以宋高祖的紹興年號命名。由于這些取自年號的地名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統治者的價值觀和廣大民眾的美好愿望,因而一直沿用至今。當前在中國縣級以上政區中以年號改名的地名也不少。當然,也有不少地方是按皇帝旨意更改的,因皇帝個人的喜好烙印過深,只能曇花一現,被歷史淘汰。最典型的是西漢末年,王莽幾乎把大多數政區地名都改掉了,待王莽政權覆滅后,改過的地名又變了。

帝制時代,因政治避諱而更改地名的現象屢見不鮮。等級制度、君主至上是封建社會的一個突出特征,人們說話、寫文章時遇到君主或尊親的名字、謚號都不能直接說出或寫出來,必須謹慎避諱,地名中更不能出現他們的名字或謚號,必須更名。如山東慶云縣,原名無棣縣,明洪武年間,為避朱棣名諱,改為慶云縣。四川宜賓,原名義賓,北宋時為避宋太宗趙光義名諱,取《孟子》“義者宜也”之意,改名宜賓。特別是貴州省的正安縣,唐朝時稱珍州,元代為避當地統治者明玉珍的名諱改為真州,明代又改為真安州,寓“真州安定”之意,清代為避雍正帝胤禛名諱又更名為正安。有類似情況的在縣級以上政區地名中有50 余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叙永县| 大关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东兴市| 蒙阴县| 通海县| 巴马| 东丽区| 磐石市| 兴城市| 桓台县| 务川| 玉山县| 南阳市| 雷州市| 贵港市| 肇州县| 鹿泉市| 石楼县| 略阳县| 威宁| 临澧县| 昌邑市| 土默特右旗| 扶余县| 西城区| 乌恰县| 苍山县| 友谊县| 宜宾县| 确山县| 灌云县| 甘肃省| 章丘市| 美姑县| 汝州市| 玉田县| 靖江市| 尼玛县| 广灵县| 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