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帝王稱號與地名
“襄”字的寓意非常美好,所以古代帝王稱號中用的很多,僅春秋戰國時就有十六位諸侯王以此為稱號,諸如秦襄公、齊襄公、宋襄公、晉襄公、鄭襄公等。秦國先后有三位侯王以襄為稱號,除秦襄公外,后來又有秦昭襄公、秦莊襄公。我國有很多地名,就是以這些帝王稱號得名的,或者他們封地在此,或者其建都之地,或者其陵地,都會成為地名的來源。
山西襄垣縣,就是因戰國時趙國的趙襄子在此筑城而得名,當時稱襄垣邑,西漢時劉邦設襄垣縣,其名延續至今。
河南襄城縣,據《元和郡縣志》載:“春秋襄王避叔帶之難,出居鄭地汜,在今縣南一里古汜城是,蓋以周襄王嘗出居此,故名襄城。”就是說,春秋時,周襄王為躲避狄難逃亡到鄭國汜水,在此居住過一段時間,“故名襄城”。戰國時為魏國襄城邑,秦朝時設襄城縣。
臨汾有個襄汾縣,原為襄陵縣、汾城縣,1954 年兩縣合并,故取兩縣名之首字命名為襄汾。《讀史方輿紀要》載:“漢置襄陵縣,屬河東郡。
應劭曰:縣西北有晉襄公陵,因名。”就是說,漢朝之所以在此設襄陵縣,是因晉襄公葬于此。汾城是因汾河從縣境流經而得名。
湖北的襄陽為歷史名城,其名稱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襄陽之稱“取自楚頃襄王的謚號”;一說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漢書·地理志》應劭注:襄陽“古襄水之陽”。襄陽市襄城區以境內襄陽古城得名。《水經注》載:“應劭曰: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