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地名銘記植物的恩惠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以植物命名政區地名的傳統,如今縣級以上政區地名中仍有134 個是以植物命名的,占全國政區地名將近4%。
植物被用在地名里,不僅數量大,而且涉及的種類也比較多。在這134 個地名中,涉及植物多達50 種,其中樹20 種,灌木、藤蔓等22 種,花7 種,瓜(甘肅瓜州)1 種。
被命名為地名的植物,都是當地最有代表性的、很受人們喜歡的、與人們生活直接相關的普通植物,幾乎沒有稀有品種。以花命名的有12個地方,其中有荷、蓮、芙蓉出現的有5 個,如菏澤市、蓮花縣、長沙芙蓉區等。還有以牡丹、杏花、花溪、花都、花山、花垣為名的。以松命名有9 個地方,如松山區、松江區、松原市、松溪縣等;以柳、梅、榆、麻、萊命名的各有6 個地方,如柳州、梅州、榆林、麻城、萊陽等;以桂、桐命名的各有5 個地方,如桂林、桂陽、桐鄉、桐城等;以竹、荔、桃、蓬命名的各有4 個地方,如竹山縣、荔浦縣、桃江縣、蓬萊市等;以荊、棗、樺命名的各有3 個地方,如荊州、棗莊、樺南等;以楊、椒、蕪、柘、蒲、蘆、藍、蘿、株、梨、莆、榕、蕉命名的各有2 個地方;以榨、槐、柏、薊、藤、梧、樟、梓、稻、茄、攀枝花、茅箭、尖草、杏、茶、瓜等命名的各有1 個地方。
這些植物最大的特性是適應能力很強,對自然條件要求比較低,與廣大民眾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而遍布祖國各地,不論是長江南北、大河上下,還是熱鬧城市、偏遠邊疆,概莫能外。在這些以植物命名的地名中,湖南最多,有13 個,山東有12 個,四川、廣西、黑龍江各有10 個,湖北、廣東各有9 個,陜西、浙江各有7 個,山西、貴州各有6 個,福建、安徽各有5 個,吉林有4 個,河北、河南、江西各有3個,上海、香港各有2 個,天津、新疆、內蒙古、甘肅、云南、臺灣各有1 個。香港的葵青區,以境內城門河兩岸葵類植物叢生而得名。荃灣區,以境內海灣周圍長有荃草得名。臺灣新竹、花蓮,表面看是以植物命名,其實與植物名稱沒有關系,只有桃園縣,是因境內“移民遍植桃花,繽紛馥郁,遂以桃仔園為名”。
中華民族是一個感恩大自然、熱愛綠色家園的民族,以植物命名地名,無異于為植物樹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