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懂互聯網金融這局棋
- 姜達洋
- 100字
- 2019-09-29 12:36:37
第三章 野蠻生長:P2P網貸
第一節 P2P網貸的前世今生
P2P概念的由來
自2014年以來,伴隨著一大批國內P2P網貸公司的倒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到P2P這個看上去很專業、很陌生的名詞,并開始關注起P2P網貸行業的發展與風險。可能很多沒有接觸過專業經濟學或者計算機信息教育的人,只是大概明白P2P類似于一些通過網絡手段向投資者許以高額回報的進行非法集資的經濟活動,但是P2P的真實概念,以及它在互聯網金融中的地位與作用,也許并不是很多人都能夠清楚地說明白的。
P2P的英文為“Peer to Peer”,它本是計算機通信領域的專有名詞。如果直接翻譯,一般被稱為對等網絡或者對等連接,指的是每個參與者都具有對等能力的通信模式。
在傳統通信模式下,通常需要在局域網中設置服務器,由服務器連接起其他計算機主機。當各計算機需要發起對話時,往往需要把應用命令首先傳導到服務器,再由服務器串聯起其他計算機之間的對話和應用程序,因此,在這樣的通信體系下,服務器與其他計算機主機并不具有對等地位。各計算機主機必須在服務器的串聯下,才能夠實現彼此之間的通信,因此往往處于從屬的地位,而服務器則占據核心地位。
而在P2P通信模式下,不同計算機構成一個工作組,它們之間可以直接通信,共享資源,協同工作。在對等網絡中,各臺計算機都具有平等的功能與地位,并不存在主次之分,大家都可以扮演服務器的角色,選擇發起對話,或者向其他計算機共享資源,卻又都不固定扮演服務器的角色。通常情況下,在計算機數量相對較小的辦公室或者機房,我們就可以利用這種模式,串聯起集中空間內的多臺計算機主機,實現彼此之間的信息溝通和資源共享。然而,也正由于缺乏固定的服務器,各臺計算機都可以共享資源,這也導致網絡安全管理的職責分散,從而會極大地影響網絡數據和信息的保密性。
當然,我們討論P2P網貸,并不是關注它們的技術原理和通信模式,通常所說的P2P網貸也并不是采用了P2P這種新式的通信技術。其實,它之所以被稱為P2P網貸,更大的原因在于它的經營模式,類似不設服務器的P2P通信模式。在運營中,P2P網貸取消了原來需要扮演服務器角色的銀行的中介服務功能,而通過互聯網技術使得資金的供需雙方直接對話,發起資金的合理流動。
P2P在網絡信貸中的應用
大家都知道,傳統的資本市場的資金供需是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串聯起來的,金融機構扮演起很多金融交易的中介的角色,因此才通常會被稱為金融中介。而P2P的特殊之處,就在于擺脫了金融中介機構的束縛,通過網絡平臺,直接串聯起資金的供需雙方的聯系,實現社會資本的有序投向和高效的利用。值得注意的是,除了P2P網貸之外,在P2P網貸模式中所明顯表現出來的這種脫媒性或者去中心化也同樣是其他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重要特點。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擁有過剩資本的投資者,通常可以利用自己相對狹小的社交圈子,通過直接借貸的方式把自己的資金借給親戚朋友,實現簡單的一對一的資金供需交易。然而,由于社交圈子的限制,無論是擁有過剩資本的資金供應方,還是迫切需要借入資本的需求方,都沒有太大的選擇余地,特別是在社交領域,資金的供應更為有限的貸出資本一方往往會具有更多的話語權,由此可以主張更高的資金借貸收益,我們通常所說的高利貸也就由此而生了。我們可以從歷史的發展中清楚地看到這樣的規律,無論是西方的威尼斯商人夏洛克,還是中國更具傳奇色彩的一代梟雄呂不韋,在他們的傳說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高利貸的運作模式。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銀行等現代金融中介機構開始在東西方普遍建立。這個時候,人們發現自己可以把多余不用的資金存入銀行,以獲取穩定的利息收入,而需要借入資本的群體也可以向銀行申請貸款,獲得資本的供應。在這樣的資本借貸模式中,銀行其實就扮演了一個簡單的中介角色,它們集中起眾多儲戶的資金,積少成多,然后匯總起來,再將其貸給需要資本的貸款人,并從中獲得存貸款的利息差,作為銀行串聯借貸資本供需的報酬。在這樣的模式中,銀行一端對接著為數眾多的儲戶,而另一端又連接著同樣數目驚人的貸款人,以此實現了以銀行為核心的多對多的資本供需模式。銀行也就成為整個社會資金供需和資金流動中最為重要的組織機構,其實也就扮演著類似局域網設置中的服務器的角色。
在傳統的以銀行為主體的信貸體系下,盡管我們每一個人都把資金存入銀行,也清楚銀行將會把眾多儲戶的資金匯總起來,然后以發放貸款的方式投放出去,但是儲戶根本不可能知道銀行到底把他們的錢貸給了哪個個人或者企業,也根本不用關心銀行把他們的錢貸出去之后能否順利收回本息。在整個資金流動過程中,儲戶僅僅按約定獲得銀行承諾支付給他們的微薄的利息收入。
然而,很多人都明白,作為獨立核算的經營性單位,銀行還是要追求利潤的,因此,出于控制風險的考慮,它們往往更愿意把錢借給更有實力、更有償還能力的貸款人,這就出現了經常被大家所詬病的銀行往往愿意錦上添花,卻不愿意雪中送炭的由來。大家都抱怨,當你財大氣粗、根本不需要錢的時候,銀行天天過來勸你貸點款,但是當你陷入經營困境、真的需要錢的時候,你再找銀行貸款,卻根本貸不到。這樣的銀行體系很難滿足整個社會對于資金的需求,這才催生了P2P模式。
所謂的P2P其實就是跳過了中間銀行的中介作用,直接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促成資金供需雙方的對接。與傳統的民間借貸方式相比,P2P的交易模式和交易思路其實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唯一的創新之處就是通過引入互聯網技術,它得以擺脫傳統一對一的借貸行為對于個人社交圈子的依賴,擴大了資金借貸的地理范圍,推動了資金在更為廣泛的地理范圍內的不同供需方之間的有效轉移,進一步提高了借貸資本的使用效率。
P2P網貸在國外的興起與發展
2005年,創立于英國的ZOPA是最早的互聯網P2P借貸平臺。借款人可以在這個網站上發布自己的借款需求,ZOPA將根據借款人所提供的相關資料,對其進行信用等級的評價。ZOPA網站的眾多注冊會員,也就是眾多投資人在網站上可以看到眾多借款人發布的借款信息,并根據網站對各個借款人所作出的信用評價,作出是否借款的決定。如果眾多投資人決定向某一借款人提供借款,他們將參與貸款利率的競標,利率更低者將獲得向借款人提供資金的投資機會。
在國外的P2P運作過程中,P2P網貸平臺僅僅提供信息發布、信用評估和撮合交易的服務,并不直接參與雙方的交易,只從中收取少量的中介服務費用。與傳統通過銀行進行資本借貸的資本投資活動不同,在P2P網貸平臺中投資雙方都能夠得到對方的充分信息,資本可以直接在借貸雙方之間流動,而不再需要通過金融服務中介進行匯總與重新分配,這樣就有效地減少了資本流動的中間環節,節約了大量的成本費用。
只要保證P2P網貸平臺借款信息的公開、透明和真實,每一個投資者總會關注自己的資本投資的安全性,因此會認真、細致地研究不同借款者的借款信息,從中選擇資金投向最為安全、回報率最為豐厚的投資方向,并直接進行投資行為。這也極大地保證了資本利用效率提升,因此,這樣的投資方式很快得到很多國外投資者的歡迎,從而風靡歐美國家。
正如一般的投資規律顯示的那樣,投資者的投資收益往往是和他們所承擔的投資風險成正比的。對于一些風險更大的投資項目,如果融資人不能提供遠高于其他投資項目的風險溢價,那么就根本不會有任何投資人會對他有投資興趣。既然你要讓別人為投資你的項目承擔額外的風險,那么你當然就應該對他們的風險提供經濟補償。
次貸危機背后的P2P模式
引爆全球次貸危機的美國次級債券之所以能夠得到美國投資者青睞的原因,能夠為我們清楚地揭示這一規律。因為次級貸款針對的都是無法正常從銀行獲取貸款資格的貸款人士,因此它出現壞賬風險的概率將會遠大于正常的銀行貸款。如果在像當前中國這樣的傳統銀行借貸模式下,貸款的壞賬風險將全部由發放貸款的銀行承擔,那么銀行當然不愿意發放這些高風險貸款了。然而,正是因為這些貸款者不具有貸款資格,因此,他們如果要申請貸款,必然愿意承擔更高的貸款利息,這樣的高利息又對銀行產生了致命的誘惑。
在高度發達的美國資本市場的支持下,美國的眾多銀行可以委托投資銀行把自己的高風險次級貸款打包成類似理財產品或者投資工具,然后在資本市場上出售,這樣就可以把次級貸款的壞賬風險轉嫁給眾多購買次級債券的普通投資者。如果借款者無力償還借款,那么所出現的所有損失都將由購買這些次級債券的投資者承擔。
而對于美國眾多普普通通的投資者來說,次級債券由于存在較高的壞賬風險,因此預期的投資收益率必然高于其他投資產品。因為這些貸款基本都用來購買住房,所以只要美國的房價持續上漲,購房者就沒有理由不歸還房貸,而讓銀行收回價格持續增長的住房。因此,高房價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住次級債券的信用風險。
而當美國經濟出現危機、房價開始下跌后,購房者無力繼續歸還房貸,因此,銀行所發出的次級貸款就淪為壞賬,引起市場上次級債券的價格暴跌,使得投資者承受更大的損失,由此引發了席卷全球的次貸危機。在上述整個過程之中,恰恰體現了次級債券高收益背后的高風險。
在次貸危機之前,美國的銀行業可以通過發行次級債券的方式,分散自己發放高風險貸款的風險。然而次貸危機后,可以想象,美國的銀行業不再愿意向那些不具備穩定還款能力的借款人提供貸款,而把相當多的借款人排除在美國的信貸市場之外。為了獲得資金支持,這些渴求獲得資本支持的借款人其實是愿意向資金供應方支付更高的利息的,當然,也會給投資者帶來極大的投資風險。這就推動了美國P2P市場的火爆發展。
次貸危機之后,出于刺激經濟的需要,美國政府已經連續推出四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這導致美國資本市場上銀行利率基本保持在1%之下,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市場利率已經接近零。相比之下,P2P網貸市場中,貸款利率介于5.6%~35.8%之間、違約率介于1.5%~10%之間的事實,使得眾多擁有閑置資本的投資者紛紛拋棄傳統的銀行市場,而轉向P2P市場。加入眾多P2P網貸平臺的注冊會員和投資人,甚至轉為一些P2P網貸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從而實現自有資產的最大限度增值。
而另一方面,在低利率金融市場中,雖然從美國傳統的銀行體系獲取貸款的成本更低,但傳統銀行體系在審核貸款人資格時的程序非常煩瑣,特別是很多客戶由于缺乏足夠的信用等級和資產保證而被排除在傳統的銀行信貸市場之外,這也迫使更多的借款人投入了P2P網貸市場。
特別是2008年次貸危機之后,為了抱團過冬,很多歐美國家的金融機構都紛紛收縮流動性,減少對外信貸的規模。不要說個體貸款人,就連很多大公司都很難從銀行體系獲得信貸支持。這也把更多的借款人推向了相對自由度更大的P2P市場,推動了P2P網貸在歐美國家的飛躍式增長。在美國,P2P網貸更是實現了年增長率超過100%的不可思議的飛速增長。其中,Lending Club憑借發放貸款超過30億美元、支付利息接近3億美元的借貸規模成為美國最大的P2P借貸平臺。而截至2013年,另一美國P2P巨頭Prosper也已經擁有超過190萬名注冊會員,累計發放貸款超過6.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