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學:知識與價值
- 楊慶中
- 443字
- 2019-09-21 01:35:22
結語
孔子在歷史上影響極大,但對他的評價卻在古今存在極大差異。之所以會如此,往往與政治上的需要或影響有關。作為學術文化研究重要對象的孔子,絕不能因政治影響而隨輿論升降沉浮,必須以學術文化研究的自身尺度為據,對孔子進行客觀公正的歷史文化定位。當然,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課題,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學術不易與政治區分傳統的國度。孔子正式得到官方高度認可是漢武帝尊儒之際,武帝尊儒是為引孔子儒家緣飾漢制,以革除秦政專任法家獄吏之失,董仲舒為迎合武帝之旨,于是創辟孔子《春秋》素王說推尊孔子。近代五四為提倡民主與科學,把孔子作為舊文化傳統的代表掀起批孔運動;批孔至“文化大革命”而極,孔子被說為復辟奴隸制的反動派,為此而有適應其政治需要的戰國封建論助成之。如果除去此類政治上的原因而客觀公正地評價孔子,首先必須改變春秋是禮崩樂壞時代的消極認識,承認周禮是西周春秋以來具有承前啟后積極意義的文化發展成果,孔子是一位在因革損益論主導下,利用周禮為華夏民族締造文化根脈的集大成圣人。
(作者系大連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