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周公對“德”的新建構

那么,周公是如何“損益”“殷禮”,重塑德觀念的呢?第一,“損”殷人對祖先神的盲目依賴性,“益”之以對祖先神的效法,使祖先神由權威型守護神變為具有道德榜樣作用的守護神。與殷人一樣,周人也盛行祖先崇拜,也十分重視祭祀先公先王,《詩經·周頌》有云:

于穆清廟,肅雍顯相。濟濟多士,秉文之德。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不顯不承,無射于人斯。

這是周初統治者祭文王于宗廟的詩,從中不難發現周人對祖先的崇拜同樣是嚴肅而熱烈的。但與殷人不同的是,周人在崇拜自己的先祖時,彰顯的是祖神的道德榜樣作用。如:

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周書·康誥》)

“惟”,只?!澳恕?,你?!柏А?,大。這是周公說給他的弟弟康叔封的話,意思是說,只有你英明的父親文王,能夠崇尚德教而謹慎地使用刑罰。

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榮,懷保小民,惠鮮鰥寡。(《周書·無逸》)

“太王”,即古公亶父,文王的祖父?!巴跫尽?,古公亶父的兒子,文王的父親?!耙治贰?,謙虛小心?!翱倒Α保秸缆??!盎铡保屏?。這是說,我們周族的太王、王季做起事來能夠謙遜謹慎。文王也曾從事過卑賤的勞作,如整修道路、耕種田地等。他心地仁慈,態度和藹恭慎,使老百姓安居樂業,并把他的恩惠施及那些鰥寡孤獨、無依無靠的人。

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之光……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其明克類,克長克君……(《詩經·周頌》)

“因”,姻。“因心”,親熱之心?!皯c”,福?!板a”,賜?!磅觥?,通漠,廣大。這是贊揚文王的父親王季的詩,說他是一個對朋友熱心,對兄長敬愛的人。他使周邦福祿廣厚,享受著上天的恩賜。他甚合天帝的心意,美名四播,能分明是非,能區別好壞,能為人楷模,能為民君王。

可見,在周公和以他為首的周族統治者的心目中,他們的先公先王不像殷先祖那樣,具有神威,令風令雨,降福降佑。相反,他們的先公先王是靠著自己的德行和楷模作用來懷遠柔近,成就王業的。因此,周族的先公先王是道德的化身,是統治者效法的樣板。與“殷禮”相比,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它使祖神的權威轉化為價值判斷的標準,行為準則的樣式。既美化了祖先,又為統治者確立了統治依據。

周公的這一“損益”,是政治思想的一種變革,一方面它是對祖先崇拜這一原始宗教形式的利用,另一方面又是對這一原始宗教形式的改造。就“利用”而言,周公依然采取了祖先崇拜這一宗教形式,把具有血緣關系,具有民族凝聚力的先公先王的政治、社會作用突出了出來,既符合現實的政治需要,又能滿足人們的習慣心理。就“改造”而言,周公采取了較為理性的態度,對祖先崇拜這一宗教形式中較為神秘的東西進行了必要的削弱,改殷人在祖先神面前一味被動地禱告和乞求為對祖先神的積極效法,加強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同時,由于效法對象的道德化,也使“效法”祖先神的行為本身道德化了。

第二,“損”殷統治者之“誕淫厥泆”,“益”之以“明德慎罰”,使祖先神的榜樣作用與統治者的統治行為統一起來。周初統治者都經歷了殷周之際的歷史劇變,深知殷朝滅亡的教訓,也極想總結這一歷史教訓。他們一再強調要以殷為鑒。如周公曾對他的弟弟說:

封,予不惟若茲多誥。古人有言曰:“人,無于水監,當于人監?!苯裎┮髩嬝拭移淇刹淮蟊O,撫于時。(《周書·酒誥》)

“監”,視、戒,與“鑒”義通。這是叫康叔封把臣民當作鏡子,吸取殷商滅亡的歷史教訓。周公因此提出了“明德慎罰”的政治主張。

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畏),顯民。(《周書·康誥》)

這是說,只有我們的文王能夠崇尚德教,慎用刑罰,不欺侮那些無依無靠的人,任用那些應當受到任用的人,尊敬那些應當受到尊敬的人,鎮壓那些應當受到鎮壓的人,并讓庶民了解他的治國之道。文王是這樣的偉大,作為他的子孫,也要效法他的崇高行為,“紹聞衣德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敖B”,繼。“衣”,同依,依照?!胺蟆保毡椤!皝V”,治。意即繼承文王的傳統,依據他的德教,廣泛尋求殷商先哲的統治之術,來畜養治理臣民。周公還特意提到用刑的問題:

敬明乃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乃有大罪,非終,乃惟眚災,適爾,既道極厥辜,時乃不可殺。(同上)

“眚”,省,悔過的意思?!笆綘枴保室饽菢幼??!盀摹?,通哉?!斑m”,偶爾?!肮肌?,罪。周公的意思是說,執行刑罰也是體現德政的重要方面,千萬要慎重,人犯有小罪,如果不是偶然的過失,而又怙惡不悛,明知故犯,他的罪雖小,卻不可不殺。相反,人有大罪,如果是出于無心的過失而偶然犯法,又不是慣犯,并且又能交代自己的罪行,這樣的人就不可殺。

除此之外,周公還認為,作為一個君主,自覺履行應盡的職責,也是必備的德行之一?!吨軙o逸》說:“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游、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無皇曰:“今日耽樂?!蹦朔敲褙?,非天攸若,時人丕則有愆。’”“嗣王”指成王?!盎省?,《漢石經》作“兄”,即況?!柏?,所?!坝枴?,典式,榜樣?!皶r”,是,這?!绊?,過錯。意思是說,繼承先王的君主,不可沉迷于臺榭、安逸、游玩、田獵之樂,要認真從事治理人民的政務。萬不可認為“今天先享受享受再說”,這樣就不是萬民的榜樣,就不是順從天意了,這樣的人就是犯了大錯誤。祖先神是統治者的道德榜樣,統治者就應該是“率土之濱”的道德表率?!吨軙ふ僬a》載曰:“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顯。上下勤恤,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歷年,式勿替有殷歷年。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越”,發揚光大。“恤”憂意。國王作為一國之主,應該成為道德上的表率,讓人民有所效法,這樣才能光大君主的德行。君臣上下勤勞憂恤,共同關心國家大事,才能使國運長久。

周公反復強調統治者要“明德”,并不是他同情被統治階級的命運,其目的無非是為了周朝統治的“受天永命”,即永保統治權。劉澤華指出:“周人把德看作君主個人品行,既含有對王的意志行為的某種規范意義,同時又認可了王對德的壟斷特權。唯王可以‘以德配天’,恰恰表明,這一時期人們關于德的認識尚未能從天命的神秘權威中解脫出來?!逼鋵崳覀兊共蝗缯f這正是周公的用心所在,即自覺地把德與天命掛上鉤,以便加強德的神學依據和政治作用。

第三,“損”殷人上帝崇拜中的非理性因素,“益”之以“天若德元”,使天成為人們道德行為的終極標準。(注:這方面的討論,可參見拙文《周人何以稱至上神為天》,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7(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呈贡县| 秦安县| 仙桃市| 鄢陵县| 许昌县| 乐平市| 铅山县| 大新县| 昌黎县| 辽阳县| 如皋市| 馆陶县| 黔南| 澄迈县| 沈丘县| 扎鲁特旗| 高密市| 康保县| 黄平县| 洞口县| 湖州市| 卓尼县| 临桂县| 张家口市| 江安县| 汤原县| 石棉县| 黎城县| 泰顺县| 彭泽县| 康定县| 建湖县| 曲水县| 安阳县| 屏边| 十堰市| 钦州市| 深水埗区| 滨海县| 绍兴县| 桐乡市|